徐卫 发表于 2012-9-15 07:51

徐立凡:利比亚“9·11”,不仅因影片而起

利比亚当地时间9月11日,数百武装分子及平民冲入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的领事馆,抗议美国在“9·11”纪念日放映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电影,在双方交火中,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及其他三名外交人员丧生。同一时刻,在利比亚邻国埃及,一群示威者翻墙越入美国驻开罗大使馆,并进入建筑外的地盘,扯下美国国旗,且试图在大使馆墙外焚毁。数十名示威者在美国驻开罗大使馆静坐——此前开罗的抗议活动并未冲击美国使馆。
在“9·11”这个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日子出现的暴力事件,针对美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即使这一事件是原教旨主义生成的结果而具有孤立性,但是无疑,还是映射出了曾经卷入中东北非剧变的国家,在大规模的政治和社会变故后,出现的新动向。从暴力事件本身来看,剧变的效应,绝非全然正面。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随着强人政治在利比亚、埃及等国终止,更好的社会管理秩序并没有自然搭建起来。相反,由于在各个环节都留下了巨大的管理空白,反而加剧了失剧现象。这特别反映在社会治安的动荡上来。社会动荡,表现在利益诉求的分歧加剧,表达不同诉求的手段也趋于极端。尽管在表面上看,不同族群之间更为平等的政治磋商机制正在搭建之中,但实际上,追求基本共识的意愿却在减弱。相较于强人存在时,反对强人是容易寻找到的共识,强人消失后,不同的族群、宗教、社会阶层都开始强调自身利益,社会凝聚力反而下降。即使表面上的平等磋商机制建立起来,但却不是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上。由于世俗的新秩序无法得到确认,传统的秩序就将发挥作用。而在这一阶段,通常越极端越有号召力。
从美国参与中东北非剧变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利比亚的“9·11”都意味着美国策略的挫折。特别是,由于血案发生在反对卡扎菲的大本营班加西,就格外具有讽刺意义。正是由于美法等国的变相军事干预,才改变了利比亚的历史。但是,这没有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夹杂着民族主义、原教旨主义、甚至反国家的一些班加西政治力量,分解强人政治的同时也分解了国家的现代性进程。这证明,任何外在干预无论多么有力,在面对一个国家的社会内生基础时,也是脆弱的,在一定条件下,还是有副作用的。
利比亚“9·11”,从根本上说不仅是一部影片引发的血案。这一事件的影响,也将超过事件本身。
首先,美国的中东北非政策将面对调整的压力。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表示,将与利比亚政府一道,将袭击我国人民的凶手绳之以法。奥巴马强调事件不会破坏美国与利比亚的关系。同时,美国海军向利比亚海域派出两艘装备“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驱逐舰,以震慑利比亚的武装分子。五角大楼也将向美国驻利比亚机构增派海军陆战队加强防卫。显然,尽管美国的军事行动是其危机应对机制的规定动作,但是,这样的行动不会降低当地反美者的仇恨情绪,而只会为反美情绪增添更多素材。此外,由于美国“财政悬崖”的限制,美国明年起可能大幅降低军费。内外形势所迫,其实已在要求美国调整对外干预的思路和应对。
其次,美国外交官遭遇袭击身亡,为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添了一把干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已在第一时间对奥巴马政府和美国驻班加西领馆的表态大加抨击。由于今年大选的相互攻击性大大高于以往选举,可以想象,今年大选的气氛将更趋紧张,而奥巴马目前领先的民调也将受到考验。
既实施导向又不密切接触,是目前美国对于中东北非国家的模糊策略,这一策略正在越来越显示出昂贵成本。但可以确定的是,处于不确定性中的剧变国家,同样将付出更多的成本。剧变后的定型,似乎越发遥远。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徐晓夫 发表于 2012-9-15 09:03

{:6_134:}美国到处撩闲,就把自己置身于火药桶上。美国到处树敌,总有一天他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徐玉杰 发表于 2012-9-15 22:08

{:6_167:}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我觉得徐氏宗亲网是注册对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立凡:利比亚“9·11”,不仅因影片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