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珠山八友”之徐仲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文人墨客爱竹,爱它的超凡脱俗、爱它的刚正不阿,有感而发写就了不少朗朗上口的诗句。竹子不仅入诗,入画更是清新雅致,文同、郑板桥的水墨翠竹便是个中杰出代表。
而要论及“竹”入瓷器,“珠山八友”之一的徐仲南在此领域享有极高成就。他早年画人物、中年画山水、晚年偏重翠竹,独独他的翠竹画得清新可爱,在瓷画界一枝独秀,引领风骚。1930年,徐仲南加入了月圆会,正式成了珠山八友一员。那一年他58岁,是这个瓷画高端组织中最年长的一位,人称他大器晚成。
景德镇栽竹
1918年,46岁的徐仲南受聘于江西瓷业公司,从省会南昌来到了烟雾缭绕、依山傍水的瓷都江西景德镇。
成立于清末的江西瓷业公司在民国期间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而彼时画艺高超的徐仲南被委派到景德镇主要的任务是传授画艺,并参与经营管理。
不知是徐仲南的管理能力不强,协调能力不够,还是由于洁身自好、不愿应酬、不合潮流,很快就被解聘。这时,徐仲南反倒感到一身轻松,从此在自己不大的庭院里植松种竹,一心一意地挥毫作画,画纸画,也画瓷板。徐仲南年轻时候人物画得多一点,中年偏重山水,老年几乎只画松竹,又以翠竹为重。
院子里有着连片的翠竹,客厅里挂着文同、郑板桥的墨竹,此时的徐仲南笔墨之下已经翠竹片片,或玉树临风、或拔地晴空,观之让人犹如入仙境的幽静感。
结缘月圆会
1930年风和日丽的一天,阳光洒满了翠竹依依的庭院。徐仲南像往常一样修剪了竹子,回到书房对着不知观赏了多少遍的文同墨竹又津津有味地默读了起来。这时,虚掩的院门被推开,来的是老友——月圆会的召集人王琦。
原来,月圆会自1928年成立以来,八块一堂的瓷版画供不应求。因由毕伯涛与刘雨岑不和,借故离开了景德镇,画鱼十分出色的邓碧珊又意外离世。 8位画师,只剩6位。这时王琦力邀徐仲南、田鹤仙加入。
王琦为人豪爽,又是自己的老朋友,况且能参与月圆会画高档的瓷板,着实让徐仲南憧憬,自然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成为了珠山八友一员。从此,他的翠竹在珠山八友的作品中扎下了根,并在瓷画中独树一帜,声名远播。
品格如翠竹
清澈如练、奔流不息的昌江映着江西满山的翠竹,流经窑烟缭绕的景德镇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浩渺的鄱阳湖。犹如弹指一挥间,昌江已经把人们带入了1949年,全国解放了。58岁加入月圆会的徐仲南已经77岁。这时他的瓷画作品,尤其竹子更到了出神入化的一步,人画具老几乎没人能超越。
这年苏北旱情严重,景德镇也积极参与了赈灾。年事已高的徐仲南将苏北灾民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他不仅捐出了珍藏了多年画得最好的翠竹瓷板,还夜以继日创作40幅纸画一起参加了义卖。这位竹里老人徐仲南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作为珠山八友之一徐仲南,其翠竹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了拍卖场上价位节节攀升的耀眼明星。大师1953年已驾鹤西去,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师的作品已不可多得,每一件都值得收藏。
{:6_134:}一马一竹,可以和徐悲鸿相提并论。 {:6_167:}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要想徐氏宗亲网好 就靠你我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