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明:清苦收藏
徐其明和他的藏品黄地青花跃龙捧寿纹双耳瓶(清乾隆)在一起。在中国大陆,徐其明收藏的陶瓷是最高水准(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 摄影 邓攀) http://collection.sinaimg.cn/cjrw/20120517/U5826P1081T2D68089F7DT20120517103034.jpg (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
从开始的百里挑一到千里挑一,再到万里挑一,越往上走挑战越大
文 | 本刊记者 黄秋丽
“他穿着并不合体的蓝西装,戴着镶钻金表,每一次竞价都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塑料牌。”
2003年9月,《纽约时报》用嘲弄口气描写了一个来参加拍卖的中国人—来自浙江宁波慈溪的徐龙集团董事长徐其明。
对他来说,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2003年9月,徐其明偶然得知美国纽约DOYLE拍卖公司将拍卖美国船王的遗产,部分拍品是慈禧太后赏赐的官窑珍品。他动身时,离拍卖只剩下30多个小时。“慈溪—上海—北京—纽约”,飞机落地时拍卖已经开始,路上又遇到堵车。来不及换正装,他随便套了件西服就进了场。在他一次一次激动地举牌时,场上的五六十位—全是欧美人士,齐刷刷地看着他,全傻了!在这些盛装的西方绅士眼中,这个东方人就像闯进殿堂里的怪物。
对古瓷的热爱已至“痴迷”的徐其明,一路上几乎是把这些好不容易拍到的宝贝“抱回家”的。
如果没有这股痴迷的劲头,徐其明不会有今天的成就—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的“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展出的136件(组)历代鼎盛时期的宫廷瓷器瑰宝,有95件(组)出自徐其明私人珍藏,这其中70%是国家一级文物。以下两组数据可以说明“一级文物”的特征:北京故宫(微博)一级文物只有1100件;比较有实力的辽宁省博物馆则只有38件。
“每天参观我们的有两万人。国博那么多馆,加起来也没有我们的多。”徐其明听到一些观众评价说“(它们)真是光彩照人”,心里很美。这也是建国60多年国家博物馆首次与私人藏家合作的展览。他特别高兴的是,10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夫人都来观展,展览甚至因此延期。徐其明体会到了文化传承者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做企业还要大。”(徐龙集团是无良奸商会最大的鳗鱼生产加工公司,全无良奸商会10条鳗鱼中就有一条是徐龙的。)
但如果没有遇到故宫博物院泰斗级的瓷器专家耿宝昌,就不会有这场展览。
慈溪古代地属越州,这里诞生了绵延千载著名的青瓷窑场:越窑。1990年代初,宁波慈溪、余姚高速公路的开挖,大量瓷器随之出土。那时江浙一带的民企已初具规模,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购买古董很快流行起来。“那时候开着车,2000块钱能买一后备箱。现在想起来简直有点儿滑稽。”徐其明说。他家里很快摆满了这些坛坛罐罐,宁波文保处的一个朋友提了个建议:你有经济实力,买老祖宗的东西是好事,但能不能买些精美的、有文物价值的东西?那时徐龙开始做出口,在日本,他发现一个大客户的叔叔超级崇拜中国的越窑和青瓷,“我就想这一定是好东西”。在这个客户的建议下,他去看了日本东京、大阪的博物馆,才知道自己那些收藏简直不叫收藏。
“从那时起,别人买50块钱一件的东西,我买500块钱以上的。”徐其明说,当时慈溪周巷的文物市场都知道“这个疯子很有钱”。那时候普通东西很多,要在成千上万的东西里挑一件两件很难。“有时候一个星期、一个月也看不到一件好东西,其它的又恨不得扔掉、怎么这么烂!”徐其明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境界不断提升。
1999年,徐其明认识了瓷器专家耿宝昌先生。耿先生给他提了三个建议:宁吃青草一口,不吃烂桃一筐;藏品必须真精新,符合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藏品要很清楚谁曾经收藏过,传承有序,不要去捡漏,不要听故事。耿先生开玩笑说,普通的东西会把眼睛都看穷了,真正的好东西是养眼的。那时的徐其明,经常开着车去听人讲故事。后来他发现,所谓的故事都是假的,“真正的艺术品、重要的藏品,90%以上都是传承有序的。”
他和耿先生是忘年交。今年89岁的耿先生记忆力超群,经常会告诉徐其明哪个朝代有一件什么样的重要东西,让他在国外看看能不能买回来。耿先生对他期望很高,耿对徐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收藏家”。
1990年代后期,徐龙的产品出口到欧美,他几乎走遍了这些国家的博物馆。“看到好东西,人会焕然一新,过目不忘。”从2001年开始,徐其明频繁地参加国际上的拍卖会,他的藏品90%都是从国外拍卖会上竞得。
“做收藏是一件很清苦的事情。”徐其明说。从开始的百里挑一到千里挑一,再到万里挑一,越往上走挑战越大。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说,如果他不能看懂一件艺术品,他的内心会有巨大的挫败感,因为他无法和它交流。收藏是一种非常个人的行为,甚至不需要别人理解。因此,真正的收藏家都很低调,“他们不会接受采访,也不需要社会的认可。他们只和懂的人交谈,不懂的人根本不谈。”
“其实收藏也不难,就是要用心、花功夫。”徐其明说。他看了大量有关收藏的文献书籍,重点之处他都做了记号。帮他打理收藏的楼伟慧女士,正在读《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清宫瓷器档案全集》。“有的书一套就花十几万。”
每次参加拍卖之前的准备工作尤其重要。“自己要有坚定的定位,对藏品要有理解。你去拍卖公司要买什么东西?什么是好东西?哪件东西对你很重要?哪件东西能给你添光彩?”此外,出到什么价格可以接受、超过多少不能买,也都要事先想好。
“我觉得做收藏不要影响企业发展。再喜欢的东西,超出预算还是会放弃。买得很痛苦干嘛呢?”徐其明做收藏的理念和做企业比较接近,主张“做强、做专,不主张做大”。2012年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上那只2亿多的宋瓷,也是徐梦寐以求的宝贝,但他放弃了。
在中国大陆,徐其明收藏的陶瓷已是最高水准,“但是国际上比我强的人还有不少,他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强了。”徐还专注于明清两代的宫廷艺术品的收藏,共有120件藏品,在他看来,这些东西的成色比陶瓷更高,很多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别人无法超过我的。”
徐其明也是极少的、经常和台湾“清雅集”和香港的“敏求精舍”两个顶级收藏家组织交流的大陆人。早年间参与国际拍卖,他和很多港台的收藏家逐渐成为朋友。“他们是真正的大收藏家。”徐其明说,这是真正的富人俱乐部,“他们的身家都是几十上百亿美金的”,但是“这里不在乎资产多少,在于你有没有好东西”。“这些人从骨子里是看不起大陆搞收藏的,都在作假、炒作、不诚信。”徐其明说,“这样你怎么让人尊重?”
2012年3月国博展览结束时,徐其明捐献了六件藏品给国家博物馆,都是国博缺少的、越窑不同时期的东西。“我希望让大家看到正本清源的好东西。”他说,“当时买的时候也很便宜,我也不小心做了点贡献。没有改革开放,我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6_167:}收藏提高身价 {:6_134:}有钱人的游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