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2-2-5 08:22

徐 娟:期待中央一号文件催生“职业农民”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2月1日发布,今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突出农业科技的位置。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在解读文件时特别指出,要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2月2日 《东方今报》)

    近年来,经济发达地区“民工荒”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然而,就在人们对“民工荒”问题寄予注意的同时,却将藏匿于“民工荒”背后的另一种“劳工荒”现象——“农民荒”给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屏蔽掉了。今年春节笔者回乡省亲,在与亲戚朋友交谈过程中,他们戏言,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是“386199”部队——38代指妇女,61代指儿童,99代指老人。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少农村也普遍存在。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大问题:将来谁来种地?
    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保住18亿亩耕地,最重要的是“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最基本的是“保证有人种这18亿亩地”。不可否认,造成当前“农民荒”的背后有着诸多原因。比如,种田收益率低,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滞后,文化生活匮乏,等等。但在这些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虽然如今很多农民子弟都摘下了“文盲”的帽子,很多人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农村缺乏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对此,我国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曾不无担忧地说,新型农民搞农业少了,这是一个大问题,不仅会影响粮食安全,也会加速农村社会的凋敝。
    农民的职业是干什么呢?就是种地。因此,未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靠专门的职业农民去种地。顾名思义,职业农民就是指把务农作为一种职业的农民,就像医生以看病、教师以教书为职业一样。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
    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有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集农业科技,提出培育职业农民的战略举措,这些都无疑为破解“将来谁来种地”开出了良方。我们期待,有关方面尽快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拿出更加实在、更加有力的举措,培育出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试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收入也不亚于进城务工,谁还不愿意争着当“职业农民”?

徐玉杰 发表于 2012-2-5 20:14

{:6_167:}土地集中、种田大户。

徐晓夫 发表于 2012-2-6 08:30

{:6_134:}一边是闹民工荒,一边是工人下岗,这种现象正常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 娟:期待中央一号文件催生“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