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全:还用历史说事
洪振快的新书《官心民意》出版前,作为他的同事,我先睹为快。他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印在封底作为推荐语。我写道:“在泛娱乐化的当下,洪振快是属于极少数既年轻又读书的人。他不仅读,而且思。为文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字里行间跳动着灵性和知性,好读、耐读。”洪振快学中文出身,却热衷于对历史的研究。他在沉下心研究历史的同时,也关注现实,常在《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有影响的报刊开设时评专栏。《官心民意》这本书,就是他的时评专栏的汇集。我说他“为文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因为他对历史熟悉,又有现实感,采用的手法是用历史说事。这种手法,若用历史记忆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早就被人诟病过的“影射史学”。这也是当下“历史热”中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大概千禧年之后,有关古代历史的话题突然热起来了,到今天仍然如火如荼。坊间常见到不管是大秦王朝还是大明王朝“那些事”或“面孔”,还有《百家讲坛》“说三国”“说论语”等等,都是这种历史热的表象。
若透过表象看本质,我认为,一个社会中,如果历史图书,尤其是古代历史而不是当代历史图书突然流行,大致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同样,一个时评作家,如果不能直击时弊,仍然需要躲在历史帷幕中对现实说长道短,也是这个社会畸形的一种表现。
用历史说事,基本上等同于“影射史学”。而影射史学是什么?余英时说:“影射史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政治现实和理论中……为短期的政治目标服务的动机,促使史学家直接选择有用的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将历史的学问转变为政治的宣传。”
对于这种政治宣传,经历过“文革”或对“文革”历史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那是“影射史学”达到极致的年代,余英时所指出的种种现象都为我们所熟知:孔子先是与周恩来挂钩,接着是邓小平,最后是华国锋。秦始皇与毛泽东,汉代的吕后和唐代的武则天与江青,儒家与部分老一辈革命家,也都画上了等号。
“文革”后,“影射史学”遭到人们的诟病,但在当下的“历史热”中,却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只不过话语主体有了转换:彼时是党内派别之争的政治武器,此时成为一般读者从历史获得对现实阅读的期待视野——这是接受美学宗师姚斯所提出的概念,也成为像洪振快一样的时评者抨击时弊的保护伞。对此,洪振快并不讳言。他在后记中说:“采用这样的写法,好处主要在于可以突破众所周知的言论尺度。因为文章中用的是历史事例,绕开了现实,不是直接针对现实发言,有些人即使看了不高兴,但也不能对号入座,将文章所说的事指实为现实中的人和事。同时,在历史事例中,却可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历史现象,做深度的评论。”
人们常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话不错。但如果把读历史、写历史作为现实阅读的期待视野,把用历史说事当作时评的话头,而不是出于一种文化需求,显然并不是好事。这至少说明我们现在的社会有些非常态。也正因为如此,洪振快的时评写得很欢实,读者读得也兴趣盎然。
尽管我对社会常态化充满着期待,但当下的历史热现象却让这种期待似乎遥遥无期。因此,我连诺诺地说一句“别用历史说事”的勇气都没有。
{:6_167:}我看不错噢 谢谢楼主 !
徐氏宗亲网 一切皆有可能
{:6_134:}“影射文学”,也是文学写作的体裁之一,不可弃之。以史为镜,以知兴替,这是历朝历代的必读课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