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三公消费”要“看得到”
17日,水利部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和2011年预算情况。去年,水利部“三公”财政拨款决算为1.2亿元,其中公车费用近亿元,占比83.13%。在目前公布“三公”费用的26个部门中,水利部和交通部的公车费用和比例是最高的。(据2011年7月17日 中国广播网)实际上,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央部门须于6月底公布“三公经费”情况。可是,除了科技部之外的中央部门纷纷集体爽约。目前在98个中央部门中,只有25个部门晒出了账单,还有73个部门没有公示自己的三公支出,可谓千呼万唤不出来,被燃起的公众热情也再度陷入失望当中。可是,即使是已经公示的25个部门,“三公消费”公示也多是“粗线条”的,面对扎堆的数据,民众似乎觉得 “有点晕”,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不懂里面的“门道”,支出项目也没有解释说明,很难判断出这些消费是否合规合理。当然,审计署于7月11日公布的“三公经费”例外,这是迄今公布“三公经费”最详细的部门。账单把出国费接待费精确到“人次”、公车经费精确到具体“车辆”,一定程度上执行了国务院“细化公开内容”“公开得更详细”的要求,加上解释说明,纳税人可以看懂这个账单。此间舆论普遍认为,审计署“三公”账单是用坦诚战胜怀疑、赢得信任,堪称一个样本,为“三公经费”公开树立了标。对公众而言,希望看到各部委公布的“三公经费”账单,更希望各部委公布具体翔实的“三公经费”账单,而不是笼统地公布几个数字了事。因为他们不仅要看各部委“三公经费”到底花费了多少钱,更想知道这些钱应不应该花,花得值不值,有没有花纳税人血汗钱不心疼的现象?在严格监督行政经费支出上,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据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介绍说,日本虽然没有“三公消费”的概念,但是全部行政经费都必须做出完全透明的公布。这种公布首先是由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交给议会,同时在各自网页上全部公开。根据这些公布,各在野党包括市民都会不断的提出许多的质疑,比如某一种办公用车是否档次太高,以及某一些议员乃至其他官员的外访和待遇是否豪华,包括外访是否有必要、有内容等等,而日本市民和在野党着重敲打的已经不是 “看不看得到”,而是“值不值得花”,深究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不浪费一分钱。显然, “三公经费”并不是单纯的公示问题。公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政府支出更节俭、更合理、更透明,实现从源头上对预算进行制度性压缩,节省行政经费开支,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日本民众那种紧紧盯住行政开支是不是“值得花”的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让公众对 “三公经费”从单纯满足“看得到”转到能够具体验证“值得花”上,需要将公示从依靠自觉逐步转向制度约束上来。国务院必须要出台一个“三公消费”的规定,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从源头上使“三公经费”达到制度化的压缩,而不是目前这种一边强调压缩5%,一边持续上涨,“三公消费”不降反升,压缩成为空谈。稿源:荆楚网{:6_134:}建议取消‘三公费用’,这是培育腐败的沃土基,这是培养特权的营养液。 {:6_167:}假公济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