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弟——读《徐以新传》
我从“小老弟”胞弟徐民新老师那里借来了30万字的《徐以新传》学习,胞弟徐民新和弟媳均是我的同事,又是邻居,读这本书格外亲切。“小老弟”在长征途中,把原徐一新改为徐以新。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地位职务的变化,“小老弟”的称呼也随之变化,而成为历史。投笔从戎的“小老弟”,在北伐军中数他文化最高,年龄最小。1927年在武汉,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同年12月赴苏联留学,1931年苏联留学回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先后担任省委党委、军事部长、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部主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3年任中央直属党委书记兼中央管理局政治部主任。1944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50年调入外交部、任苏联东欧司司长,1954年任阿尔巴尼亚首任大使,80年代任驻巴基斯坦大使,1966年任外交部副部长。1983年-1993年任全国政协常委,1994年12月30日,他走完了人生全部历程。
我被书中所介绍的徐以新英勇顽强、九死一生的非凡经历所吸引;被他蒙冤受屈、囚禁磨难仍然顾全大局,服从组织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被他那种艰苦奋斗、清白廉洁的公仆形象所感动。
为追求真理,十五岁投奔革命,参加北伐,长征途中,翻雪山,三过草地,陕甘宁边区,误入敌营,绝处逢生。新中国诞生后,一直在外交部任职,成了周总理和陈毅部长的得力助手。“文革”中蒙受冤屈,遭受冲击,取消党藉,他却以坚定的信念:正义终究能够战胜邪恶的。夫妻俩在挪威大使馆共同写下了诗句:延水之宾巧相逢,革命生崖风趣同,坚强意志蒙党教,不断进步学大众。拨乱反正后,六十八岁的他,服从组织调配,赴任巴基斯坦特命全权大使,完成党中央赋予他人生旅途中最后一站的外交任务。
哈克总统为了报答这位资深的外交家,特授予国家领导人勋章。钱琪琛副总理在“徐以新同志的追悼会”上,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徐以新同志那崇高的革命品德,优良的革命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捧着《徐以新传》仔细阅读,认真品味,爱不释手,他青少年时代,在现实和梦想的追求中进步;在曙光与黑暗的交错中行军;在屈辱与挫折的熔炼中奋斗。一个投奔革命、枪林弹雨中跋涉在人生的泥泞道路上的热血青年,靠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牵引,靠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强决心和毅力。革命胜利后,成了中央高级领导干部,但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坐享清福,却坚持在辉煌与暗淡的交错中挺进,直至暮年,仍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竭尽全力奉献了自己毕身智慧和精力。
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中,出生入死,英勇顽强,始终保持老红军老党员艰苦奋朴素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着廉洁奉公的公仆本色。
徐以新同志生前说过:“解决衣食住,是为着身体健康,为党工作。目前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还准备过标准低一些的生活。房子住得差一点,饭菜吃得差一点,工作更艰苦一点”。徐以新同志的家,却保存了艰苦朴素永不丢的传统。徐老夫人老红军陆红的居室,至今还放着当年一套旧家具。穿十元一双皮鞋,徐老常把工资收入交纳党费与资助家乡办学。临安的侄儿去北京探亲,外出游观时,还是陆红的儿子用自行车带着。
《徐以新传》是徐老一生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发全国人民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
无数**员,革命先烈,在那黑暗重重,民不聊生,日寇铁蹄压境,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生命存亡难以预卜的年代,处在水生火热中的广大进步的热血青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才能救中国,从中华大地四面八方不顾艰险地投身革命。
徐以新生前讲得好:“我生活简朴,从来没有贪污腐败过”。惩治腐败,是中国**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从严治党的一贯方针。更代表了广大人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深入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源头上消除腐败,打好“预防针”、筑牢“防腐堤”。 {:6_134:}先烈精神万岁! {:6_167:}永远怀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