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徐向前拴马树已长成参天大树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1-6-16 14:16 编辑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16日讯(记者 黄强)说起红军长征路,不能不不提到万源保卫战。万源保卫战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为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创造了条件,是关系川陕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的一次决战,是红四方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战绩最辉煌的一次战役。如今,在玄祖殿战斗遗址的徐向前拴马树已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原师战地后勤部的老屋和医院驻地的木屋依旧住着百姓。
16日,“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万源,前往万源保卫战遗址。陡峭险峻的山坡,蜿蜒崎岖的山路,越野车开行了40多分钟才到达牛卯村。步行一段山路后,一棵参天大树挺拔在山间,枝叶长的非常茂盛。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098968.jpg
采访团步行山路前往战斗遗址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113578.jpg
采访团前往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139156.jpg
当地村民讲述“徐向前拴马树的故事”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159312.jpg
解说员讲解:从地主家缴获的土炮
“当年红军在这里打仗时,徐向前的马就栓在这棵枞树下,因此后人称为徐向前拴马树,如今这棵树要三四人才能合抱。”当地村民蒋大全告诉记者,这里的大地名叫玄祖殿,小地名蒋家梁,海拔有1000多米。
在徐向前拴马树附近就是原师战地后勤部,老式的木墙房子完好无损。“这是红军碾米用过的碾子。”当地村党支书蒋仁宽指着院子一角的碾子告诉记者: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万源战斗过。沿着山路步行约10分钟,一栋木楼呈现在眼前,这是原师战地医院驻地。如今,这些当年红军留下的房子都还住着村民。
下山后,采访团一行又来到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一把把大刀,一杆杆步枪陈列在馆内,当年红军就是用这些落后的枪械,以顽强的斗志挫败了敌人的多次大规模进攻。据陈列馆解说员介绍,万源保卫战粉碎了敌军140多个团、26万余人的围攻,共歼敌6万多人,俘虏敌人2万多,重创了围攻川陕苏区的敌军主力刘湘部。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181015.jpg
红军战斗用过的大刀和步枪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195656.jpg
红军用过的罐子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210281.jpg
红军用过的罐子
http://pic3.newssc.org/upload_local/0/2/2011/6/1308192234718.jpg
红军碾米用的碾子
陈列馆内的油画、沙盘、图文、石刻标语,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在万源的高山密林中同敌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面。
1934年7月11日,敌军开始以万源为主要目标发起进攻,向万源的大面山、玄祖殿、孔家山等地发动猛烈攻击。许世友奉命率部坚守大面山、青山一带阵地,和刘湘的四个师、一个旅展开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敌人手持短枪,光着棒子上阵,大喊大叫,猛打猛冲。许世友的二十五师勇猛顽强,奋力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抗击敌人的强攻。在两个多月的激战中,二十五师打垮了占绝对优势的敌军。
在众多不利条件下,在红军战士的顽强坚守下,万源保卫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据统计,1934年万源总人口不足20万,有4万余万源女儿参加苏区工作,2万人参加红军,8000多人参加长征,革命胜利后,参加革命的仅剩下300多人。
翻过历史的今天,革命老区万源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历史光辉,60万勤劳质朴的万源女儿一如既往地传承着红军精神,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建设着新万源。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1-6-16 14:15 编辑
徐向前曾拴过战马的大枞树
第4路
川陕根据地-川西北根据地
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达州市万源摄影报道
昨日下午3点,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重走长征路”第四路记者来到达州万源牛卯坪村。1934年夏秋,红军在这一带打响了举世闻名的万源保卫战。
当年坚守在万源主战场的红四方面军有40个团、8万多指战员,在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将领的指挥下,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140多个团、26万余人的围攻。成为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一战。
昨日,记者走近这一带时,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尽,山间的梯田里水稻长势喜人。
在山巅,一棵数十米高的大枞树映入眼帘。“徐总指挥曾在这里拴过马,这棵树是福树。”今年57岁的村民蒋大全说,他的父亲曾告诉他,当年徐向前骑马来到山顶,一顺手就将马套在这棵树上。万源保卫战时,这棵枞树并不粗,但昨日下午,5名成年男子才能合抱这棵已经枝繁叶茂的大树。
除大枞树外,上山路上,到处都有红军留下的印记:红军碾米用的碾子,位于山腰的红军师战地医院,当年的红军司令部驻地、师政治部驻地旧址等。
作者:余行达州市万源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6_167:}有考证吗 {:6_134:}时过境迁,唯有实物永流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