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1-6-9 10:18

徐振江:“被弱智”的企业家

  很多企业家会失败在简单的商业常识上,这些原本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某个时间似乎丧失了正常的思维逻辑,显得极其弱智,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企业具体运营的层面上,媒体是接近不了内核的看客。
  深夜,网上,一位相熟的媒体朋友发给我一篇刚刚完成的新闻稿件,内容是关于省内一位企业家失败的案例。他问:你跟这个企业家很熟,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总结他失败的原因?

  我无言以对。正因跟这位企业家很熟,我才了解整个他战略制定和执行的经过,也因此,很难用一句话来完成总结: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战略的制定基于企业综合自身多方因素的考虑,战略的失败正是多方因素博弈后的最终呈现。
  但我理解这位朋友的意图,在我曾经四年多的记者生涯中,也曾经无数次这样干过:在甚至不到两千字的篇幅里,匆忙完成一个企业家从战略出台到战略失败再到原因总结的全部描述。
  这并不能埋怨媒体的轻浮,在这个快餐化的社会里,读者中已经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听一个企业家复杂的失败故事了,大家只是想要一个直线的因果。
  这种氛围的渲染之下,很多企业家的失败就变得极其“弱智”,比如说盲目的多元化,在这个问题上总有大量的重量级企业前赴后继;比如说企业家独断专行,方案出台前不考虑别人的意见,比如说挑战常识,企业家竟然沉迷于“水变油”的伪科学……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这些曾经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创造出亿万财富的企业家和企业本身的运营系统,真的如此脆弱?他们真的不知道盲目多元化的危害?真的不知道独断专行会带来风险?如果企业家真的对此一无所知的话,那么他怎么可能久经风雨,成就如今的庞大企业帝国?
  而现在当我真正投身于企业,对企业的运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时,深深为以前的肤浅感到羞愧。任何一个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决策者们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周密的调研,决策在某个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尽管在外人看来某个方面是违背常识的,但在企业的综合因素衡量下,这个决策无疑是最优化的。而执行中出现失误,也是综合因素变化的结果,失败的原因很复杂,并非一句话能够总结。
  比如说多元化,这为很多人所诟病,但作为一位企业家,由于自身产品在盈利和空间上的限制,企业已经到了“天花板”,而企业家本身在当地又拥有丰富的商务、政务资源,在利润和发展的多重压力之下,多元化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比如说违反商业逻辑,那是因为在现有的逻辑中,企业基本没有胜算的可能,而挑战商业规律,或许有成功的希望。在这个成王败寇的时代里,商业规律并非一成不变。洋河蓝色经典就是如此,当时洋河酒厂选用蓝色酒瓶时,也极大地挑战了业界的规律,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蓝色是酒瓶忌讳的颜色。但洋河却成功突围,成了业界的经典。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企业承担的是确定的负债和不确定的收益。企业一旦开工,所有成本包括原料、工资等都是确定的,但唯有收益是不确定的,因为企业家不知道自己生产的东西能否销售出去,或者说能否以赚钱的价格销售出去。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群体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财富,企业家,尤其是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必然伴随着多方的博弈,也伴随着部分企业家个人探索的失败和个人命运的终结。对此我们应该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并最大限度地还原企业家复杂的决策,而不是下一个“弱智”的简单判断。

徐玉杰 发表于 2011-6-9 10:19

{:6_167:}无头脑

徐晓夫 发表于 2011-6-9 15:52

{:6_134:}企业家如果不和政府官员合作,他永远成不了企业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振江:“被弱智”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