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十载——木城边防爱民警官徐灿威
中广网云南4月15日消息(通讯员张世宇)10年前,他来到云南保山边防支队最偏远的木城边防派出所,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多次放弃调离和转业回家乡的机会,选择在大山深处成家立业,默默奉献。从一名年轻的警官成长为人人敬重的副所长;从广西远道而来的陌生人,到现在群众口中的“老徐”。十年来,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融入山村,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做好点滴小事,奉献无私大爱,展示了当代边防军人的风采。
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三次被总队和支队评为优秀警官、两次被评为“爱民固边先进个人”和优秀社区民警、二次被评为“十佳民警”。
他叫徐灿威,37岁,1993年12月入伍,现任云南保山边防支队木城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兼任龙陵县木城乡乌木寨村支部副书记。
抗旱一线 他昏倒在送水的途中
“只有老百姓好过,我们才好过。”徐灿威经常教导所里官兵。2010年,驻地木城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日平均最高气温达42℃,眼看群众种植的甘蔗、木薯、烤烟等农作物渐渐枯萎,连人畜饮水都存在困难。徐灿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带着民警每天和村民们奋战在抗旱保苗一线。在对辖区9个村寨进行走访后,将一份群众受灾情况详细调查报告递交到了木城乡政府。
当年,乡政府从上级争取到3000多箱矿泉水。工作人员跑去打电话通知村民们来领取,徐灿威牵挂着乌木寨村的孤寡老人和低保户,“走,我们先给寨子里的老人送水去。” 别的民警扛一箱,身强力壮的他将两箱水扛到了肩上。
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浪滚滚袭来,从村委会到寨子里要走1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才走几分钟,大家已是汗流浃背。平时走山路没有这么吃力,这一次徐灿威扛着两箱水越走越慢。
“嘭通”一声,走在后面的徐灿威突然连人带水摔倒在地,战友们急忙将他抬到路边。“徐副,老徐……”有的忙着为他扇风,有的忙着倒水,急中生智的民警小葛用力的掐起徐灿威的“人中”,等他慢慢睁开眼睛时,大家都劝他休息,他却再次扛起水跟在了送水队伍的后面。
事后,疲惫不堪的徐灿威不忘在“民情日记”里记录下:“4月27日,为乌木寨贫困户杨祖旺家送水4箱,明天还要到村里帮种植的烤烟浇水……”
融入群众他学会少数民族语言
木城乡居住着汉族、彝族、傈僳族、傣族、阿昌和满族等9个民族。刚到辖区走访群众时,老徐很不适应。他一口浓重的广西口音,他听不懂别人说话,别人也听不懂他说什么。
为了学会当地民族语言,徐灿威下了一番苦功。他向村寨里的长辈“拜师学艺”,向当地的村干部请教,日子长了,他逐渐被村民们所接受,一些热心的村民还主动张罗着在当地给他找媳妇儿,没想到这事还真成了。
2002年2月,他与当地的彝族姑娘匡艳喜结良缘,这样他又多了一个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良师益友。经过一年多的勤学苦练,他熟练掌握了彝族、傈僳族两种语言,还能与群众用傣语、满族语进行交流。消除了语言障碍后,他更加有信心开展好入户走访,人民群众称亲切地称“老徐”为“阿喀斯”(彝族语,意思为“自家人”)。
扶危济困 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
1997年11月,到木城乡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张平松和刘小翠夫妇因车祸双双离世,留下了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张继祖孤苦伶仃,无人照顾。徐灿威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张继祖的责任,他经常到学校接送小继祖,给他买学习用品。长时间的关爱逐渐融化了小继祖心里的坚冰,沉默寡言的他一天突然扑到徐灿威的怀中,泪流满面地叫了一声“爸爸!”,这一声爸爸,让老徐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2001年,张继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为解决他的学费,徐灿威多次到学校反映他的家庭情况,最终学校免除了张继祖全部的学费,并将其纳入贫困救助计划。1997年以来,徐灿威先后资助了困难儿童13名,个人累计捐款2万余元。
知民情,才能解民忧。为了及时了解群众需要,徐灿威的电话24小时保持开机,群众随时都能找到他。一次,村民郭石苍到信用社办理贷款,竟然忘记了携带户口簿和身份证,郭大爷打通了老徐的电话,老徐核实情况后,及时帮他办理了证明材料,郭大爷顺利地在信用社办好了贷款业务。贫困户李平苍的父亲患有风湿病,他家的茅草房因年久失修,“雨季漏雨冬季灌风”成了老大难问题,为了帮助李某一家度过寒冬,老徐协调村委会和乡民政局对李某家的房屋进行了加固和修补,并在室内添置了火炉,李某拉着老徐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只有帮助群众做好每一件小事,群众才会相信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是老徐在爱民实践中总结出的道理。
化解矛盾他满腔热忱办好实事
“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只要老徐一到场,争吵的声音就变小了。”这是群众对徐灿威的评价。多年来,老徐深入边境村寨开展入户走访,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2009年8月7日,木城乡乌木寨村支书打电话给老徐:“老徐,杨某与刘某争执不休,村委会调解了他们也不听,你快过来管管”。放下电话后,老徐立即赶到了现场。当时,杨某正用左手拽着刘某的衣领,右手指着刘某的鼻子争吵。见到老徐来到现场后,杨刘二人停止了争吵。原来,杨某当天早上上山放羊时,发现自家的羊少了3只,杨某通过多方寻找,发现羊死在刘某设置的“卡子”(一种陷阱)上。杨某找刘某理论,刘某不予理会,说是杨某家的羊吃了他家的树苗,要杨某陪他的树苗。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
了解到真实情况后,老徐把两人叫到村委会,对此事进行调解,他劝解到:“大家都是同村人,为一点小事伤了和气,打架伤人还要赔医药费,那太不值得了,今天我做主,给你们把这事给你们解决好……”经过多方做工作,刘某同意赔偿杨某400元钱,杨某也向刘道了歉,相方就此握手言和。
了解群众的心理,即不偏袒任何一方,又给理屈的群众台阶下,通过调解纠纷,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都满意,这就是徐灿威化解矛盾纠纷时的基本原则。 {:6_167:}扎根深山十载-----他爸不是李刚 {:6_134:}卧于山中的英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