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的艺术老人徐希嵋:艺术路上 她从未驻足
2010-12-30 13:35:53
简要内容:对于追求卓越的徐希嵋来说,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她都可以在一个陌生的领域,白手起家,自搭台榭,演出精彩的剧目。徐希嵋并不是那种高傲的难以接近的艺术家,正如她的作品梅花一样,不以颜色去炫耀、张扬,却暗香袭人。
http://img.022net.com/ImgFile/20101230/31/585668432748063199.jpg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30日电:她曾用二十年的时间投身话剧表演,在小兴安岭那片青山沃土间,倾注了她全部的创造热情和对艺术的渴望追求;她是几十部电视剧、专题片、科教片的编导,她参与编剧的电视剧《风雨丽人》荣获国家电视剧飞天奖;她谦称自己是业余画家,却被诸多画家称为天津梅花第一人;她热爱生活,不慕名利,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社区文化建设,为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竭尽个人所能。她就是生活在瑞景翡翠城小区的徐希嵋。
一个人一生可以在艺术领域如此自由发展,真是有些不可思议,记者带着诸多的疑惑,走进了徐希嵋老师的家。徐老师的房间不大,却满是书香气,书柜、书橱里放置了满满的书籍,墙壁上挂着各式的书画,客厅里还放着一张大画桌,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式的毛笔,各色的颜料、墨汁和宣纸。桌子中间那幅墨迹未干的梅花是徐老师今天的练笔作。那梅花老干遒劲,新枝勃发,苍润相济,精神矍铄,一眼望去仿佛嗅到了它淡淡的幽香,整幅作品显示出一种高洁淡雅、灵动飘逸的气韵。
今年66岁的徐老师年轻时便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十多年前,她带着对斯坦克、布莱希特的戏剧崇拜,带着要建立起莫斯科大剧院式的一流森林剧院的浪漫理想来到了小兴安岭伊春话剧团。在那里,她很受器重,是很多剧目的女一号,艺术天赋得到充分地展现。后来在那特殊的政治年代,由于徐老师的父亲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任职,她的话剧梦想饱受挫折。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随夫转业来到天津电教馆做编导。1981年她执笔创作了反映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电影故事片《死证》。1989年,她参加编剧,并执笔统筹修改完成三十集电视剧《风雨丽人》,该剧荣获国家电视剧飞天奖。后来她又相继创作了《古河弯弯》、《刀客和女人》、《泡沫》等电视剧本。提起徐希嵋做编导的经历,一旁的老伴也忍不住插话:“她做编剧那些年,随身总是带着笔和纸,晚上睡觉也放在枕边。很多次,睡半截觉,来了灵感,起身便写。”听到老伴这么说,徐老师也笑了。曾经为了拍一个公共交通类的科教片,她凌晨3点钟起床,骑着自行车去踩点,拍火车进站的镜头。她多次深入蓟县、宝坻、静海等农村地区,采访拍摄反映学校布局调整和校园建设的专题片。她先后创作了几十部电视剧、专题片、科教片,编写的电教片发行全国。
对于追求卓越的徐希嵋来说,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她都可以在一个陌生的领域,白手起家,自搭台榭,演出精彩的剧目。她开始走进书画,陶醉于那里的艺术那里的人。在一次文化部举办的画家百人活动中,她为天津宫廷画派女画家李德珍写的画评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评。自此她的画评一篇又一篇的问世。她“品丹青,论诸侯”,那优美的文字让人仿佛在花木繁茂的艺苑中徜徉览胜,移步换景,渐入佳境。这还不算,她还学起了国画,由于悟性好,功底扎实,很快她的笔下就出现了生动的花鸟世界。如今,徐老师的作品经常参加展览,被辑录在不少画册中。
徐希嵋并不是那种高傲的难以接近的艺术家,正如她的作品梅花一样,不以颜色去炫耀、张扬,却暗香袭人。她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在汶川地震期间,她和自己的几位画家朋友,拍卖了多幅作品,为灾区募集资金。在社区生活中,她积极建言献策,奉献力量。提起小区的这位艺术家,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子慧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徐老师多次为社区捐书、赠画,尤其是在居委会刚刚入驻的时候,由于开发商遗留的一些问题,开展工作非常困难。”她说,“徐老师在一次楼门栋长座谈会上,亲自为我们居委会赠画,鼓励我们,还为开展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让我们很受感动。” {:6_167:}发挥余热 任何艺术家,人退休了,但其基本功不能退,若基本功一退,就不称其为艺术家,人就废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