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12-1 09:11

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徐源

无论是在格尔木还是在五道梁,常常听到一些人嘴里挂着一个名字——徐源,但奇怪的是,虽然广受称赞,但他的事迹却琐碎而庞杂,用他的上司杨勇祥的话说,“这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一次见到徐源是在格尔木,当时他刚刚从五道梁下来,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挂着典型的高原红,笑声爽朗而浑厚。   他的正式职务是四川电力送变电青藏线格尔木—拉萨±400千伏直流线路工程项目常务副经理,也就是说,他是青藏线上电力川军的“带头大哥”之一。   经过多方采访,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徐源逐渐在我们脑海中清晰起来。     小时候梦想有一个大的苹果园   徐源在小时候,家中物质比较贫乏,梦想经常发生改变,他把它归之于饥饿带来的幻想症。曾经看到电视中保密局的枪声,徐源就一度想当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他觉得他们是英雄。但是,年与时进,然后,到了一定时期,志向发生了改变,大学毕业后至今14年,都从事着如今这个工作。   梦想在变,但有一个梦想却从来没有变过——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苹果园。大学时,徐源很喜欢把苹果、梨子买回寝室,不是因为从小爱吃,为的是看到舒服。现在的徐源,对自己喜欢吃水果有自己的解释:“这是爱人说的,抽烟多就要多吃水果。”其实,现在虽然只要看到很多新鲜颜色的水果就买一点,但徐源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都被同事们“瓜分”掉。     “搞电力的,通常对妻女有一种愧疚感”   采访中,徐源用手机接了一个电话,我们看到,他的手机背面贴了一个喜羊羊的图像。于是,我们又聊到了他的家庭。说起自己的家庭,徐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女儿才6岁,但徐源已经在工作之余带她走了全国很多地方,包括现在的工作地点——可可西里。用徐源自己的话说,“女儿至少是我前进的动力,一种力量,一种源泉”,同时, “带她来体验生活,言传身教,是想使她更加珍惜生活,”因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为的是希望她能够成才。   谈起自己的妻子,徐源满脸的愧疚,他说:“搞我们这个行业,对家人有一种愧疚心态,对自己的爱人的尊重、对女儿的溺爱,都是每一个送电工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们长年累月在外面工作,照顾不到家。”徐源同事告诉我们,徐源有着送电工典型的特征,在家里比较温和,只要回家,就会把家务大包大揽。   今年开年到11个月,徐源陪妻女的时候累计不到两个月,他说,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家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     工作中,徐源有股拼命三郎的劲   为了电力天路建设,徐源7月20日便上了五道梁,在可可西里腹地中带队施工,经常是忙得焦头烂额。今年第3标段的建设任务,从规定期限内不断提高的塔基浇制量的要求给徐源提出了巨大的难题,用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胥健的话说,这里有三个压力——机械压力、人员压力、工期压力。   工程需要按时完成的压力,给徐源调配机械和施工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开始时,调配来的大型机械被同样有工期压力的其他施工队以更高酬劳拦截去了。于是,徐源不得不从北京、哈尔滨、天津、成都、西安等地重新调来旋挖机、吊车等大型施工机械,因为,“没有旋挖机,工程是不可能如期完成的”。10月中旬,机械在来的路上,又在甘肃青海交界处遭遇雪灾,被堵住了。为了及时调来机械,徐源是一天几十个电话,通话的第一句往往便是“到哪个地方了”,手机电池是一个白天一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20日,从哈尔滨调来的旋挖机经过6天的堵车,终于最早来到了施工现场。   对于如何团结施工队员克服高原寒冷、缺氧等困难,并投入工作的问题,我们问徐源有没有什么“秘诀”,徐源哈哈大笑,给出的答案是:“让每一个职工有一种心甘情愿去干事的态度”。原来工程任务组织施工人员计划是200人,后来,随着工程任务的增加,劳动力需要猛增至1000人。原来招聘来的外协人员在不断地流失,同时又突然出现巨大的用工缺口,于是,徐源不得不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劝那些想离开的外协人员,因为他明白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人便少一份力量;另一方面还千方百计从绵阳、广安岳池等地调来一批又一批外协人员。徐源说,只要言必行,行必果,说出的话只要算数,给出的承诺只要兑现,那么,就“稳住了军心”。   高原上超负荷的工作,让徐源的吸氧量大量。晚上回到驻地,徐源第一件事就是吸氧,“如果晚上不吸,很难入睡。”长时间地透支身体,“如果不会休息,就不能持续作战。”
    而这一切,徐源都心甘情愿地承受下来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四川送变电公司的职工讲的就是奉献,讲的就是责任。” (范育富)

徐晓夫 发表于 2010-12-1 10:24

{:6_134:}一个没有故事的人——确用行动写出了一部辉煌人生的长篇巨作。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12-1 14:05

{:6_167:}没有故事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