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幕春家有一个“捷报斋”
http://www.wuhunews.cn/whnews/UploadFiles_1677/201011/2010110307554455.jpg徐幕春正在展示收藏的晚报样刊
编者按:昨天本报刊登了寻找“晚报老友”的启事,才半天时间,就有几十位读者拨打了我们的电话。他们有的人从晚报创刊起就收藏晚报,有的人一期不落地读晚报,有的人热衷于给晚报挑刺……你们都是晚报的好朋友、老朋友。即日起,我们陆续介绍这些“老友”,有你们的支持和呵护,晚报一定能办得更好看!
今年是芜湖市《大江晚报》创刊15周年,15年来,晚报得到了无数热心读者的支持和热爱,在这些“晚报老友”里,有这样一位读者。他叫徐幕春,虽然年纪轻轻,但从《大江晚报》的样刊开始,就一直收藏晚报至今。在他的住处,还专门设了一个藏报馆,取名“捷报斋”,里面放满了各时期的晚报。徐先生说,报纸可以见证城市的发展,收藏《大江晚报》让他见证了芜湖城市的不断发展。
机缘巧合开始晚报收藏之旅
见到徐先生时,记者很意外,没想到眼前的这位“晚报老友”只有三十多岁,年纪轻轻的他,收藏晚报已经十多年了。“我从二十几岁就开始收藏晚报了,从最初的样刊开始,一直收藏至今。”记者了解到,在众多的热心读者中,不少“晚报老友”都有收藏晚报的习惯,但拥有晚报样刊的却很少。徐先生告诉记者,能收藏到晚报的样刊,也算一种缘分。记得当时,一次偶然的聊天,他从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老朋友那里得知,芜湖就要创办自己的晚报了,最初先出两份样刊,然后再是试刊、创刊号。“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感到特别兴奋,打算样刊出来时,一定要多买几份好好收藏。”于是,等到晚报样刊出来时,徐先生每样各买了200份。说着,他拿出收藏多年的晚报样刊,记者看到,虽然纸张已泛黄,但却平整、干净,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当年这两种晚报样刊的日期:1995年9月28日和1995年10月23日。“从那时开始,我就有了收藏晚报的想法,并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一直坚持至今。如今,在我的‘捷报斋’藏报馆里,每一期晚报都可找到。”
“捷报斋”里流露晚报情意
徐先生说的“捷报斋”,是他特意为收藏报纸而设的藏报馆,里面主要是《大江晚报》和一些其它类的报纸。“取名‘捷报斋’是源自成语‘捷报频传’,我希望自己的藏报馆里,大江晚报能捷报频传。”在“捷报斋”里,记者看到,每一时期的大江晚报都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有纪念意义的晚报还单独放在另一侧的书架上。放眼望去,整个“捷报斋”真可谓是报纸的海洋。在“捷报斋”里,一个特制的书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木质的材料,有一定倾斜度的桌面,正好用来摆放报纸。“我几乎每天都在这张书桌上阅读晚报。由于我患有颈椎病,长期埋头读报实在困难,我就找人帮我制作了这个特殊的书桌,这张书桌也见证了我和晚报十几年的情意啊。”
徐先生告诉记者,几乎每过两个月,他都要整理一下自己阅读的大江晚报,并把它们有序地摆放在“捷报斋”里。“从样刊开始,每一期的晚报我都有收藏。可以说,我和晚报是共同成长的,虽然搬家多次,但我从不舍得丢弃它们,在收藏晚报的艰辛中,我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
愿和大家分享阅读晚报的乐趣
十多年来,徐先生一直希望能与更多的朋友分享阅读晚报的乐趣。他告诉记者,平时,他经常将大江晚报寄给他全国各地的报友,让他们能多了解芜湖的报纸和芜湖城市发展的状况。“我现在还藏有大江晚报十周年时的纪念报纸,平时有朋友来家做客时,我也会赠送他们几份,和他们分享收藏和阅读晚报的乐趣。希望等到大江晚报创刊20周年的时候,我能建立一个正式的藏报馆,里面放有各个时期的大江晚报,大家能随意参观、阅读。”
采访后半段,徐先生也谈了他对晚报的一些建议,他希望晚报今后能更多地关注民生,比如物价、交通、城建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尽可能地多一些针砭时弊的深入报道。“贴近市民的报道,能和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这样晚报与读者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凝聚力就更强了。”徐先生说。
记者 郭薇 文 赵亚玲 摄 {:6_167:}贴近市民的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