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10-8 09:36

徐特立在南昌起义中

  1927 年4 月,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5 月21 日,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大规模屠杀。面对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年已半百、时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和长沙师范等校校长的老教育家徐特立,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对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决的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陆定一语)

  策反姜济寰徐特立入党后, 经中共湖南省委和罗迈介绍, 先到武汉, 住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会见了毛泽东、方维夏、周以栗、张国基等人。孰料, 武汉形势也风云急变,7 月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实行宁汉合流,革命形势更趋紧张。7 月18 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会议,初步作出了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随后,许多**员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徐特立在毛泽东和方维夏等人的安排下,原拟利用他在湖南教育界的影响,回湖南在国民党内部做工作,以团结更多的进步人士跟**走。但中央作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决定后,徐特立改变了回湖南的计划,要求前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在得到了党组织的批准后,他与方维夏、张国基、易礼容一行四人化装成商人,先乘小火轮到九江,再乘火车赶到南昌。起义前,徐特立被安置在江西大旅社贺龙的总指挥部。

  当时的南昌,正处在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搏斗的前夜,气氛异常紧张,国共双方都在极力争取江西省政府的地方武装。当时,江西省省长是朱培德,但早在六七月间离开了南昌,他委托省民政厅厅长姜济寰代理省长之职。姜济寰,湖南长沙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担任长沙县首任知事,五四运动时参与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当选为俄罗斯研究会总干事,曾资助毛泽东等建立文化书社;大革命时期,曾任国民党湖南支部评议员、湖南省议会议员、湖南省财政厅厅长、湘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等职;1926 年随北伐部队进入江西,先后担任江西财政处长、政务委南昌起义时的徐特立员会主任、省政府建设厅长兼民政厅长等重要职务。

  鉴于姜济寰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态度和行为对于这场**和国民党左派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早有耳闻的朱培德,急忙派秘书长徐虚舟到南昌,软硬兼施,试图拉拢姜济寰;而**方面,考虑到姜济寰一直以来抱有积极的革命态度,也在采取行动,极力争取他对起义的支持。在这场未见硝烟的争斗中,徐特立来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原来,这位姜济寰是他长期的至交好友,两人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姜济寰小徐特立2岁,他的老家长沙县榔梨镇与徐特立老家五美镇相距仅15 公里;1905 年,他俩一同考入宁乡速成师范,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学、好朋友。而在此之前,他俩都已教私塾多年,都是很有学识的私塾教师。结业后,他们一起在榔梨镇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梨江高等小学堂(今梨江中学前身)。后来,姜济寰追随谭延闿,成为立宪派骨干,辛亥革命后,就任长沙县首任知事,一心在长沙办1000 所小学。为了解决小学所需的师资问题,他特地邀请徐特立举办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徐特立一口应允下来,并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创办了后来人才辈出的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南北军阀混战,谭延阎失势,姜济寰随之去职,一度生活窘迫。徐特立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借给姜家一笔钱,后来又把长沙师范校长职位让给姜济寰,自己到别的学校去教课,帮其渡过难关。由此可见两人交情之深。徐特立曾经谈及此事:“我有几个好朋友,平常过往相处都像很淡。挽姜济寰的父亲:‘以哲嗣为莫逆交,性情常从龃龉见;与先生有知己感,礼仪偏于疏处亲。’姜任县长刚卸事即无一文,又被债主逼住,中秋节过不得,姜父到我那借钱,情形很令我感动,我努力凑七十元给他。他死,我另一首挽联:‘ 忆昔话家常,旧事难提时局异;贷金及寒畯,势交疏远故人亲。’”徐特立将他与姜济寰有着多年情谊的这一情况告诉了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经过认真商量后,周恩来当即指示徐特立和林伯渠利用旧友关系,去做姜济寰的工作。徐特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江西省政府。姜济寰收信后,马上派一抬四人大轿来接徐特立到自己的公馆去住。徐特立见老友如此重情,欣然前往。姜济寰的儿子姜治方在《父亲姜济寰与我参加南昌起义的回忆》一文中写道:“七月二十八日左右,父亲的老朋友林伯渠、徐特立和父亲的学生郭亮,先后来看望父亲,徐并由江西大旅社迁居我家。”
  挚友重逢,彼此非常高兴,他们彻夜长谈。徐特立晓以大义,并用大量事实说明背叛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汪精卫之流不得人心,终将失败,只有坚定不移地跟中国**走,才能救国家民族于水火之中,希望姜保持自辛亥革命以来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坚持进步,不要倒退。经过反复考虑,姜济寰这位“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听从了徐特立和林伯渠等人的意见,毅然表示愿意放弃高官厚禄,坚决跟**走。姜治方回忆:三十日傍晚,朱培德的秘书长徐虚舟来找我父亲,声称有极机密的消息要报告代主席,并似有意要我避开。但我父亲说:“有什么事就请秘书长说吧。”徐乃轻声地说:“根据可靠情报,**这一两天就要搞武装**。请代主席立即离开南昌为好。”我父亲说:“谢谢你,我考虑考虑吧。” 徐虚舟走后,我问父亲打算怎样,愿不愿意同我们共患难?我父亲毫不迟疑地说:“坚决跟**走;同你们共患难。”我将这段话告诉徐特立时,徐说:“你父亲和我都参加八一起义,这对湖南教育界将是很有影响的。”徐和我父亲都在长沙的学校教过书,男女学生极多。

  这样,就在徐虚舟以朱培德的名义通知姜济寰离开南昌之时,起义军的领导人之一徐特立却在姜济寰家住着。姜济寰坚定地站在了起义军一边,这为起义的顺利进行以及起义后秩序的维护、粮食的筹备、部队的转移等,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坐镇姜公馆

  1927 年8 月1 日凌晨两点,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和影响的北伐军和地方保安部队约3 万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其时,徐特立陪姜济寰坐镇姜公馆。凌晨,省警备司令部值班室打电话告急。姜指示:“情况不明,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枪。”这样一来,就拖住了省警备部队。待省政府和警备司令部被起义军包围,姜又命令:“一律放下武器。”在姜的配合下,起义部队姜济寰、姜治方父子经过4 个多小时激烈战斗,歼敌3000 余人,占领了整个南昌城。

  上午9 时,在原省政府西华厅召开了中国**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经过反复酝酿和商讨,推选宋庆龄、周恩来、谭平山、贺龙、叶挺、朱德、恽代英、郭沫若、吴玉章、徐特立、邓演达、何香凝、林伯渠、彭湃等25 人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下设秘书厅、参谋团、总政治部、财务委员会、党务委员会等机构。徐特立以湖南代表身份参加会议,不仅当选为革命委员会委员,还与张曙共同主持党务委员会。

  8 月2 日下午,革命委员会举行盛大的就职典礼。委员宣誓誓词为:“余等誓以至诚恪守总理遗训,根据本党主义及政策及各次大会决议,履行革命职责,为全国大多数民众利益而奋斗到底,绝不妥协,以完成国民革命工作。如违背誓言,愿受本党最严厉之处罚!此誓!”据当时南昌出版的《工商时报》报道:“列会群众有农工商学兵各界共数万人,旌旗蔽日,欢声震天,诚南昌此前未有之盛况,亦中华革命开一新纪元之佳兆也。”

  革命委员会任命姜济寰为江西省政府代主席。8月3 日,姜发布《江西省政府布告》,以稳定江西局势,起义以后南昌城秩序井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社会秩序良好。
 转战赣南

  8 月3 日至5 日,起义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开始撤离南昌城,南下广东,以期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占领出海口,取得国际援助,重新北伐。徐特立被任命为20 军第3 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与师长周逸群率部担任前锋。

  6 日至8 日,起义军陆续到达距南昌城190 里的抚州(今临川),一路上没有遇到敌军抵抗。各界群众集队在大道两旁欢迎,并在曾家园举行了盛大的军民联欢会。部队在这里休整了一周。

  11 日,《汉口民国日报》登载:“国民党中央政治局第45 次会议决议:**员徐特立、李立三、张国焘、彭湃、周恩来等一律通缉拿办。其跨有本党党籍及任职者,并即开除党籍及免职。”

  12 日, 起义军离开抚州, 沿崎岖山路, 经宜黄、广昌、直指瑞金、会昌。这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钱大钧两个师、两个团共9000人, 已到瑞金、会昌一带,准备阻截起义军。桂军黄绍竑部10 个团也赶来增援。

  26 日,起义军击溃钱大钧在瑞金北30 里壬田的两个团,乘胜进占瑞金。指挥部决定抢在黄绍竑部赶到前击溃会昌的钱大钧部,再行南下。打会昌,是南下途中第一仗,也是最大的恶战。钱大钧部20、28 师、新编第1 师和补充团共10个团,集结于以会昌城为中心的一带。在城东北高地、城西北山头一带构筑工事防守,环绕会昌城的贡水沿岸也构筑了工事;桂军黄绍竑部约7 个团,集结在白鹅墟附近地区,企图堵击起义军。徐特立与周逸群率由教导团和6 团组成的3 师为左纵队,进攻会昌东北高地。
  30 日凌晨,进攻会昌的战斗打响。6 团未赶到,朱德、周逸群和徐特立带着教导团向东北高地发起进攻。钱大钧的4 个团,凭借有利地形顽抗,教导团反复冲杀,未能凑效。6 团赶到后,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但由于进攻会昌西北山头阵地的第11 军右纵队因夜行军走错了路,而未打响。敌军注意力全被吸引到原来作为助攻的第3 师阵地,敌人集中兵力向第3师猛扑,然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冲锋均被击退。第3 师也打得很苦,伤亡很大,不但司令部特务连拉上去了,连团部和师部官佐及勤务兵、伙夫,凡有武器的都投入了战斗中。正当6 团阵地危急的时候,朱德、周逸群亲临指挥,徐特立也来到6 团前沿阵地。师部广大官兵担心他的安全,让他卧倒在树林中,鏖战到下午3 时多,大家以非常尊敬的态度劝他离开前沿阵地,说:“打得很紧张,伤亡很大,师长命令,无武器的人员一律撤下火线。老先生既无武器,年纪又这么大,理所当然要下去。请赶快撤到安全地方去吧!”特务连长文强也劝道:“徐校长,你还是向后撤吧!这里太危险了。”徐特立却严肃地说:“师部的官佐和勤务兵都上火线了,我作为师政治部主任,怎能不上火线呀!”正在争辨中,周逸群走过来,说:“徐老先生请随我来。”他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被周逸群等人拉走了。随后,叶挺带着第11 军赶到,夺取了城西南制高点, 扭转了战局,钱大钧部全线崩溃。起义军攻入会昌,一鼓作气追击30里, 钱部伤亡、被俘和逃散6000 人,余下3000 人逃走。起义军虽然打得十分艰苦,也付出了伤亡千余人的代价,但终究取得了南下征途中的一次大胜利。

  起义军继续南下。不论是在盛夏烈日下长途行军,还是在重兵包围中与敌人对垒,年过半百的徐特立与战士们一样,一身汗水一身泥,背着背包扛着枪,跋山涉水,勇往直前,还要指挥部队行动和向群众做宣传工作。

  黄亚光在《大众的革命教育家》中写道:“我还记得南昌**那一年,他随贺叶红军过沙州,我们告诉他长沙民众比较落后些,反动势力相当大,革命不易闹起来。他从缺了两个门齿的牙缝里漏出湖南土音来,说‘只有革命才能把落后的群众推向前面去。’以后我们中央苏区革命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这些话是真理。”
 住进福音医院

  由于天气炎热,起义军病员增多,加之会昌战斗中增加了伤员,起义军改变了原定取道寻乌直下东江的路线,改走福建长汀、上杭,沿汀江南下东江地区。在翻越闽赣边境的武夷山时,徐特立终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病倒了。9 月5 日,部队到达长汀,高烧不退的徐特立被送进当地福音医院,和他一起住进医院的还有在会昌激战中身负重伤的三营营长陈赓。时任福音医院院长的傅连璋后来回忆:他(指徐特立)烧得很厉害,加上年纪大了些,身体也显得虚弱。但是,他那坚定乐观的心情,却使你看不出他象一个重病的老人。他病稍好以后,常爱找些话题和我谈谈,问我多大年纪了?做医生几年了?等等。从他的谈话中,知道他已经五十岁了,那年刚刚参加了中国**。也许当时我的惊异的表情,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说:“五十岁,正是做事业的时候。我起码还能有三四十年好为党工作呢!”那年我才三十三岁,可是有时自己竟想到:青年时代已经过去了。当我站在这位年已半百但还刚刚踏上了他的新的征途的**员面前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这种想法太可笑了,同时,也有一种新的强烈的愿望,在我心中产生。

  南昌起义部队的第一批伤员,有的不久就随部队南下了,有的留在福音医院里继续医治。我并向商人募捐,维持他们的生活,想尽各种方法掩护他们,以后他们也陆续出院归队了。陈赓同志带着没有痊愈的伤腿,徐特立同志带着才退烧的身体,都走了。可是他们乐观、坚定的笑容,他们清朗、有力的话声,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徐特立、陈赓等人的影响下,傅连璋后来也参加了革命。
  徐特立拖着刚刚退烧的虚弱身体,和周逸群率部继续从粤闽边境的大埔乘船直奔潮汕。9 月23 日,起义军主力占领潮州,次日,又攻克汕头。徐特立奉命率一部分队伍驻守潮州。9 月30 日,他带着警卫员去汕头,与周逸群研究工作,筹集粮晌。10 月1 日,返回途中,得知潮州被敌人占领,于是折回汕头,途中得知汕头也被敌人攻下,起义军主力被打散。3 日,徐特立率领潮州退出的残余部队到流沙,与从汤坑撤出的贺龙、叶挺部队会合。4 日,徐特立参加了革命委员会召集的起义军将领会议。会上,周恩来作报告,检讨了失败原因,布置了善后办法。徐特立被安排转移上海。于是,他脱下军装,取道广州、香港,历时半月,辗转到上海。在上海,徐特立受党中央委派,任中共江苏省委农民部秘书,继续为党工作。

  参加南昌起义是徐特立加入中国**以后,在艰苦漫长的革命征途中迈出的第一步。1966 年4 月,90 岁高龄的徐特立,与朱德一起重访南昌起义旧址,故地重游,豪情满怀,回忆当年弃笔从戎,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挥笔题写了这样一首诗:“八一之前老学生,学书学剑两无成;而今重话南昌事,我是当年一老兵。”

  (本文作者: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研究》编辑部主任、湖南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长)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10-8 18:16

重访南昌起义旧址

徐东升0605 发表于 2010-10-12 14:09

徐特立不愧是毛泽东的老师,是个坚定的马列主义者;大革命低潮时期,别人脱党,他却要求入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特立在南昌起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