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送的猫
■吕恩
我的母亲“待字闺中”时,就喜欢养猫。我祖母告诉我,你母亲的陪嫁中,有一件最惹人注意的东西,就是猫,睡在草窝子里,下面垫着块绸子,让人抬过来的。我记事的时候也看到有一只猫咪在我母亲脚下走来走去。母亲对我说,这只猫咪比你出生还早,你要叫它猫姐姐,好好待它。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全面开始,日本飞机天天在我们的小县城上空飞来飞去。为了躲避轰炸,我们搬了无数次家。不久日本侵略者打到我家门口了,我们匆匆逃难。兵荒马乱中,大家再也顾不得猫了。
以后我去了贵阳和重庆,考入了“国立剧专”;母亲和弟弟又回到了家乡。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我想尽办法,于1946年的春节,回到家乡,见到了久别的母亲。她老多了,弟弟也长大了,我沉醉在回家的喜悦中,兴奋的眼泪不住地流。忽然想到了猫,就问弟弟,这八年中母亲养猫了没有?弟弟说:你们走后,我们没有收入,靠母亲给人家做花边、浆洗衣服过日子,哪里还有时间去养猫。母亲在旁听着,暗暗流出了伤心的眼泪。我想起1943年夏,在四川青城山上和徐悲鸿先生相遇时,他送给我一幅画,画的是一只三花猫,坐在假山石上,虎视眈眈,眼珠的亮点成一条直线,神态极佳。我就把这幅画裱好了,挂在母亲房里,让她每天看看也是好的。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定居北京,母亲来北京看望我,又把那张《猫》带过来了。她说:我老了,你们都不在我身边,万一有什么不测就麻烦了,现在我把画还给你,你好好保存着。有一天我去王人美、叶浅予家串门,讲起我有一张徐悲鸿先生送的猫。此时徐先生已离世,他的作品成为珍品了。浅予很感兴趣,要我拿给他看看。他看了以后说,猫身上的尘土太大了,我给你去“荣宝斋”洗一洗。洗完送到我家,我一看,面貌一新,还加上了个镜框!这猫更可爱了。我把它挂在我卧房兼书室中,直到“文化大革命”的前夕。
1966年8月18日,全国掀起了“破四旧”的风潮。我家被抄了四次,第一次来时,就把我挂在房间里的两幅画——张正宇的《睡猫》和叶浅予的《印度女人》,当场撕得粉碎。可徐悲鸿的《猫》没有撕,被他们拿走了。我当时欲言又止。在那个岁月里,是什么理都说不清的。过了一年多,发还抄家物资了,发回一堆破烂货,唯独没有那张《猫》。我纳闷,那张猫的右上方,明明写着赠给我的名字,为什么没有还?又过了几天,一个红卫兵到我家来,在我桌子上拍出15元钱,说给你15元,买你那张《猫》,那张《猫》上面要去了。我说那张《猫》是徐先生送我的,我不能用友情换金钱。我坚决不收。他不听我说,扭头就走。从此,这《猫》石沉大海,不知流浪到了什么地方。
我和它一别十年之久。一想起它,就回忆起在青城山上,徐悲鸿先生和我们在一起时的愉快情景。那天临别,他分赠给吴祖光、丁聪各人一幅马,给我一只猫。我当时还说,为什么给我猫,不给我马?徐先生幽默地说:“男孩子给马,女孩子给猫。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你看那马的四个腿子就有一只,总是别着的,这叫‘蹩脚’。”我在大家哈哈的笑声中,接受了这只可爱的“三花猫”。我收藏了它三十多年,没想到一场“文革”把我那心爱的《猫》抢走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暗无天日的十年,“四人帮”被粉碎了。百业待兴,多少事要拨乱反正,谁顾得上我的《猫》?这只猫不仅画得可爱,而且是悲鸿先生的遗赠,这代表了我们的情谊,我怎么会不想呢?后来,全国召开了“文革”以后的第一次政协会。浅予来对我说:会议上,我们几个美术界的同人,共同写了一个提案,要求把“文革”中抄走的名画作一个清查,发还给原主。我们开了名单,把你的那张《猫》也开进去了。我感谢了他,但我没抱多大希望。
一天单位给我一张通知,要我到故宫博物院去领取那张和我阔别了十多年的《猫》。当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急匆匆赶到故宫博物院,接待的人让我签了字,就把那张《猫》拿给了我。本来画是放在镜框里被他们取走的,现在却变成了挂轴。我问:这张画这些年到底藏在什么地方?他们说:“被林彪拿走了,林彪要收集一百张徐悲鸿的画,把你这张也算进去了。亏得画上写有你的名字,否则只好存在故宫博物院里了。”我拿出15元钱,递给他们说:当年红卫兵用15元来买断这张画,我不要,是硬放在我桌上的,现在还给你们,我们两清了。
我抱着这张《猫》,高高兴兴回了家。我把它从裱得很俗气的挂轴上取下来,洗得干干净净,重新放进一个黄花梨木的镜框中。这幅有历史价值和友谊在内的《猫》终又回到了我的手里,令我爱不释手。
我想起我的母亲,我真想把这张画再次献给她,让她高兴高兴。可是她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含冤离世了。
{:6_167:}猫的历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