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9-4 07:39

徐向前: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

  一九三八年四月,华北日军为摧毁我刚刚建立起来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调集三万多兵力,以分进合击的战术,分九路对晋东南地区进行“围剿”。我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三三四旅、决死一、三纵队和各基干支队、地方武装,以及驻晋东南之友军,在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直接指挥下,经过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取得了歼敌四千余人的重大胜利,有力地巩固和发展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反九路围攻前的晋冀豫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旬,日军侵占太原之后,又继续南犯,华北大部地区相继沦入敌手。五十万侵华日军中,在华北即达九个师团又五个旅团约三十万人。国民党在华北虽有兵力六十万之众,但由于执行消极抗战路线,迭失重地,华北局势十分严峻。
  当时,毛泽东同志对华北战局作了精辟分析。他说,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结束,以我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已开始转入主要地位,日军不久即将转移主力向山西内地各县之要点进攻。毛泽东同志并具体指出了日军向山西内地进攻的要点是:晋西北的神池、宁武、静乐,晋东北的五台、盂县、蔚县、广灵、灵丘,晋东南的昔阳、和顺、辽县、晋城,晋西南的离石、中阳、孝义、灵石、蒲县。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国民党为保卫河南,在晋城、临汾未失守以前,晋军不至于退出山西,国民党川军刘湘部亦有开入山西的可能。但是,不能指望国民党军队长期支持战争,必须以八路军为全山西游击战争的主体。他要求八路军各部队发扬独立自主精神,放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多打小胜仗,以影响全国。依据这个分析,中央军委将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部署在三个战略支点上,一一一五师在吕梁地区,一二○师在晋西北,一二九师在晋东南,准备充分力量,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对付日军向内地的进攻。
  从一九三七年底到一九三八年四月,我山西境内八路军各部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八路军总部的直接指挥下,对日军的作战和根据地的创建,都取得了很大胜利。http://img.gmw.cn/imghistory/attachement/jpg/site2/20100831/xin_39080731155173405668.jpg1937年冬,徐向前向一二九师干部作报告。
  我一二九师大刀阔斧地展开了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工作。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抓紧根据地建设。那时,晋东南各县,差不多都有我党掌握的“牺盟会”(即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但各县、区、乡级政权还未得到根本改造。这些政权的头头脑脑,多属阎锡山的骨干,对八路军不信任、不支持,甚至有刁难、限制、破坏的,给我们的筹粮、筹款、扩大兵员、发动群众带来了许多困难。不解决政权问题,根据地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在那几个月里,我们组织了不少小分队,到各地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很快,大部分县、区、乡都建立了抗日政权,建设根据地的工作进展迅速。
  二是建立军分区和各县、区的游击支队,迅速发展抗日武装。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指同蒲路以东、黄河以北、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地区,也就是太行山地区。在这里,先是建立四个军分区,继而由师参谋长倪志亮同志负责,组建晋冀豫军区。同时,我们派出约三分之二的兵力,一般以连为单位,配上营以上干部,分散到各县区,组织游击支队。较早建立起来的一批队伍有秦(基伟)赖(际发)支队,汪乃贵支队,赵(基梅)涂(锡道)支队,谢(家庆)张(国清)支队。还有平定游击队,长凝游击队,祁县游击队,太谷游击队,榆社工人游击队,寿阳游击队等。游击队成员,主要是农民,也有工人和学生,还包括一部分收编的国民党散兵。那时,晋东南一带,跑散的国民党官兵甚多。他们打着“抗日军”、“游击队”的牌子,为非作歹,骚扰百姓。这是一大祸患,直接危害我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巩固。为此,我们发表了《告散兵书》,欢迎他们加入八路军。条件是打日本强盗,为民族解放,不侵犯民众利益,共同艰苦奋斗。不愿留者,则发给路费,开具证明,让他们走。这件事对我们非常有利,有的散兵编入游击队以后,经过政治训练,很快成了骨干。为了加强游击队建设,我们还办了一所晋冀豫军政学校。重点培养游击队骨干。游击队的建设,一开始就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所以,在后来的抗日游击战争中,游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发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抗战初期,我们主要是运用游击战法,打击与消耗敌人。游击战,每战战果不大,但积小胜为大胜,具有战略意义。从一九三七年底到反九路围攻前,一二九师先后取得了凤凰山战斗、长生口战斗、神头岭战斗、反六路围攻和响堂铺战斗的胜利,累计歼敌两千五百人。响堂铺一次伏击战,就歼敌四百多,打掉敌人汽车一百八十辆。
  四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当时国民党在山西境内的驻军除阎锡山的部队外,还有曾万钟的第三军,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武士敏的第一六九师,朱怀冰的第九十四师,还有冯钦哉的第十四军团,骑兵第四师,以及汤恩伯率领的第三十一集团军。这些部队,数量是可观的。可是,蒋介石的政策不对头,虽拥有重兵,但消极避战。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努力做争取团结的工作,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象汤恩伯,他退到了榆社,不敢与日军接触,整天想着到黄河以南去。刘伯承、邓小平和我到他那里去同他交谈,劝他以大局为重,留在山西携手抗日。但没有留住,反九路围攻之前,他就率部跑到河南去了。我党在建立统一战线的同时,还利用统一战线关系,组织和发展武装力量。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就是在我党与阎锡山合办的军政训练班、国民党军官教导团的基础上形成的,实际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薄一波同志是主要领导人。杨秀峰同志还以国民党河北民训处的名义,组成了冀西游击队。
  抓紧政权建设、扩大抗日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展统一战线,是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到反九路围攻前,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几百万人发动起来了,游击队、自卫队、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工会、农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等群众组织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巍巍的太行山上,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到处都是埋葬日军的坟墓。这就为反九路围攻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反九路围攻开始的战场形势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游击战争的普遍开展,特别是我在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搅得日军昼夜不得安宁。为解除我军对它的威胁,日军遂于一九三八年四月初,以其第一○八师团为主力,纠集第十六师团、二十师团、一○九师团及酒井旅团各一部,计十多个联队(其中八个步兵联队,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至二个联队),由邯(郸)长(治)大道上的涉县、长治,临(汾)屯(留)公路上的屯留,正太路上的平定,同蒲路上的榆次、太谷、洪洞,平汉路上的邢台,以及元氏、赞皇、昔阳、祁县等地,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发起大规模的围攻,妄图以“分进合击”的战术,速战速决,将我军围歼于辽县、榆社、武乡地区。日军一方面进行欺骗宣传,一方面疯狂地对根据地人民进行烧杀抢掠,他们所到之处,烟火滚滚,尸横遍野。
  从缴获的文件中,我们已发现了敌人“四月上旬有较大攻击”的企图。朱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及时在沁县小东岭召开东路军各部队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制定了粉碎敌人围攻的作战方针,指示我们采用运动战、游击战的作战原则:在日军未进入我“利害变换线”〔1〕以前,采用内线作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当打敌一路时,余路箝制之;当日军进入我“利害变换线”内时,则从敌间隙中转到外线作战,袭击敌之侧背,亦求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并作了具体兵力部署。
  四月六日,我一二九师在西井召开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讨论反围攻的具体作战方案。刘伯承师长认为,我们要先发制敌,与友军一起分头截击敌人,特别要抓紧平汉、正太、同蒲诸线和白晋公路,先粉碎其新计划,推迟其围攻,再给以更大打击。当时决定,先在涉(县)武(安)间打敌一路。会后,邓小平政委和陈锡联同志去辽县,指挥北方各部,动员群众,“空舍清野”,布置后方工作。伯承同志和我率部执行涉武作战计划。原定在涉县、武安间的鸡鸣铺山地设伏,打一个伏击。后因敌情有了变化,正太线之敌占了襄垣,八路军总部命令我们西移,配合国民党曾万钟第三军作战。这时,晋东南各部队包括友军,在朱德、彭德怀同志指挥下,各自都进入了作战地域。
  反围攻开始阶段,主要进行游击战,消耗疲惫敌人,并寻找有利战机,在运动中给予打击。因此,敌人的各路围攻,大都受到了八路军与友军的不同程度的抗击。
  敌第二十师团七十七联队,由洪洞进犯安泽、沁源,被我一一五师一部、决死一纵队和友军高桂滋部给堵住了;酒井旅团的一个步兵联队附骑兵、工兵、炮兵和辎重各一部,由太谷、祁县进犯子洪口,在东西团城地区,遭到友军武士敏和朱怀冰等部的阻击。敌第一○九师团两个大队由太谷、榆次,经长凝,向阔郊、马坊进攻,以榆社为目标,前进没多远,就受到我秦赖支队的箝制。敌第十六师团兵分四路向我围攻,第一路是一个联队,由平定、昔阳经和顺,向辽县进攻,这一路由于友军没有积极抗击,使敌人顺利到达辽县;第二路也是一个联队,由平定、昔阳经皋落,向辽县进攻,在松烟镇附近,被我曾国华、汪乃贵两支队截击,颇有伤亡;第三路是一个大队,由元氏、赞皇西攻浆水,被我一个支队和地方武装迎击;第四路是两个大队,由涉县攻麻田,遭到了友军骑兵第四师和我师一部的箝制。敌第一○八师团一个联队由长治经襄垣、西营、下良进迫辽县;步兵工藤联队附骑、炮、工、辎各一个大队,由屯留、虒亭,向沁县进攻,被曾万钟军打了一下,没有堵住,即占领了沁县、武乡,逼近榆社。这后两路均为苫米地旅团长指挥,是此次向晋东南围攻的主力。粉碎九路围攻的关键一仗
  那时我任一二九师副师长,随师部从鸡鸣铺撤出后,经偏店、桐峪、左会、石门,四月十三日到贾豁镇。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伺机在武乡、榆社间打一歼灭战。
  这时,敌一一七联队进占武乡,并以主力北犯榆社,企图与太谷、榆社南犯之敌会合。但在我总部特务团和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一部阻击下,感到深入危险,又退回武乡。估计他们有两个企图,一是向西,增援从子洪口进来陷于苦战的敌人;二是向东,退走长治。我们判断,敌人向东的可能性大。于是,决心消灭这一路。
  十五日,我部进至马牧、胡家垴、型庄、长庆凹一带。黄昏后,武乡之敌开始向襄垣方向撤退,遂急令三八六旅和一一五师之六八九团尾随追歼。我们赶到武乡时,武乡县城处于一片硝烟火海之中,当即命令部队帮助群众救火。
  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同志将部队分为左右两路。七七二团、六八九团在左,七七一团在右,七六九团为预备队,尾左路之后,沿浊漳河两岸山地猛追。陈赓同志率七七二团先行。经武乡、小河、黄红坡,十六日晨,在南窑科地方,发现巩家垴有敌侧翼警戒部队四五百人。为避免暴露企图,该团即在山下牛家庄隐蔽起来。敌未发觉,继续东行。
  这时,敌人大部已过长乐村,其辎重尚在白草延附近,而我七七一团已到达白草延对岸之郑峪村、张庄以北高地,与七七二团两岸平行。这是一个好机会。遂令两团相对突击,将敌拦腰斩断。敌之辎重人马被压制在长乐村以西之型村、李庄、白草延、马庄一线的一个狭窄的河滩隘路上,无法展开。在我两侧部队猛烈攻击下,敌人丧魂落魄,欲战无力,欲逃不能,人马尸首和辎重遍布河滩。战至中午,已过长乐村之敌主力一千余人返回解围,被七七二团一部和六八九团截住,战斗十分激烈。为争夺要点,我们的部队反复冲锋七八次,才将敌打退。中午,敌一○五联队从辽县、蟠龙方向来增援,向我主阵地实施反突击,炮火十分猛烈。
  此时,国民党第三军曾万钟部,就在蟠龙附近。如果他们能在蟠龙一线截击援敌,我们的压力会小一点。可是他们没有尽力。原定是我们配合他们行动,结果是我们唱主角,他们却成了观战者。事后,陈赓同志讲,这次战斗若得到曾万钟第三军的很好配合,将苫米地旅团歼灭是无疑的。未将该旅团全歼,是最可惜的一件事。
  由于曾军不能配合,我军弹药消耗很大。为避免过大牺牲,遂以七六九团和六八九团各一部布成游击网,阻击与迷惑敌人,主力撤至云安村、合壁村一带隐蔽待击。一场恶战始告结束。这就是有名的长乐村战斗。
  这次战斗。消灭日军一千五百多人。但由于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我们的部队撤出战斗匆忙,缴获甚微,只有六十多支步枪、三挺轻机枪、战马十余匹。战斗中,六八九团和七七二团都曾夺过大炮,但又被敌人夺回去了。
  这次战斗,我们伤亡八百多人。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头部负重伤,两日后牺牲。这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他作战勇敢,为人忠厚,能团结人,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开追悼会那天,大家都很悲痛,许多同志流了泪。
  长乐村战斗结束后,蒋介石还给我们发来了“嘉奖电”,但对贻误战机的曾万钟却没有一点制裁。
  长乐村战斗是我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敌人在这里遭到歼灭性打击后,其他各路纷纷回窜。我军各部乘胜追击,又在沁源以南及沁县、沁源问,辽县、和顺间,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先后收复了辽县、黎城、潞城、襄垣、屯留、沁县、沁源、高平、晋城等县,使长治之敌陷于孤立。四月下旬,长治之敌经白晋公路和曲(沃)高(平)公路向同蒲路南段撤退,又被我三四四旅、决死一纵队袭击,伤亡近千。至此,日军的九路围攻被我彻底粉碎。
  粉碎敌人的九路围攻,意义十分重大。
  其一,经过以我军为主的反围攻作战,不仅打破了敌人企图用分进合击战术驱逐或消灭晋东南我军的计划,而且歼灭日军四千多人,收复县城十八座(其中我军收复十二座,友军收复六座),最后将日军全部赶出晋东南。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地区,基本上为我所控制,这就进一步奠定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为游击战争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进一步密切了我军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日军此次围攻,采取了大烧大杀的手段,所到之处,烧光杀尽方休。洪水、武乡、蟠龙等镇,均化为灰烬。蟠龙镇为辽县、武乡间之大镇,平时商业颇繁盛,此次日军经过,一火焚之。少数房屋未着火者,门窗家具也毁坏殆尽。对人民群众的屠杀更惨不忍睹。武乡境内的马村,被杀者六十多人,妇女多是奸后再杀死,连七八岁的**也不放过,惨景难书。敌人用血与火教育了群众,人民从屠刀下醒悟过来,认识到“不抗日活不成”,“不把日寇赶出去,大家不得安宁。”同时,人民群众也进一步看清了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于是,纷纷起来,协助我军作战。在反围攻过程中,晋东南人民,在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空舍清野,困扰敌人,给我们带路送信,报告敌情,运送伤员,使我军耳聪目明,行动自如,能适时地集中兵力打击敌人。
  其三,反围攻的过程,对以往根据地建设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检验。在襄垣、武乡一带,为了避免同国民党的磨擦,反围攻前收回了我派出之工作人员。这样,原先建立起来的游击队的建设就受到些影响,加之成分复杂,所以,在此次反围攻中,这些游击队和各村之自卫队没起多大作用。而在正太路以南、平汉路两侧之昔阳、辽县、临城、赞皇等地却相反,由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领导,这些地方的游击队、基干队、游击组,在反围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就告诉我们,根据地建设,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任何犹豫和动摇,哪怕是微小的,也会招致损失。
  注 释
  这是徐向前一九八八年的回忆丈章。原载《八路军》史料丛书第一册。
  〔1〕“利害变换线”,就是选择和掌握好跳出敌军合击圈的时机和地点。如果敌军几路兵马同时围过来,跳得太早,会被敌发觉,他就会掉过头,组织新的合围;如果跳得太迟,就会被敌军围住。所以,指挥员在突围前,要计算敌军合击圈直径的大小,侦察各路敌人前进的路线、速度。在“扫荡”之敌开始活动,即将形成但尚未形成合击圈之前,主力在小部队佯动之下,跳出敌军预定的合击圈,转到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徐向前军事文选》
  来源:中青网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9-6 19:38

徐向前在作报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向前: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