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8-4 09:01

徐迅雷:走出“权治”

  陕西省横山县波罗镇,发生一起矿权纠纷案,省国土资源厅拒不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从而导致矿权纠纷升级,最终引发群体械斗事件。7月22日,新华社就此播发“新华时评”《如此以权欺法 应当彻底查处》。“以权欺法”的说法很重很准确。
  无独有偶,历史上演惊人相似的一幕,同样是在陕西横山县,同样是一起矿权纠纷的官司,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收到一份来自“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的函件。8月2日《中国青年报》在报道的标题里问:公函发至最高法,谁在干预司法?
  “权”与“法”,本是两个独立体,“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宪法权利,宪法规定法院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但在古代中国,一向是官、法不分的,县官就是“法官”,升堂就是开审,“一把手”定夺案件,一个人说了就算,惊堂木一拍,就如同法槌落下。这是“权治”而非法治。而今,行政机关为了案件也得打官司,怕输掉官司还得发“公函”去说道说道,绝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能算数,“县官断案”终究变成了“法官断案”,这在司法史上无疑是进步,这样的进步是无法退回到古代中国的娘胎里去的。
  我们讲政治文明,就要讲约束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如同“权力超人”。吏治文明的对立面是吏治腐败,而腐败通常都是越权滥权带来的。不久前收看了央视“空中剧场”播出的著名京剧《四进士》,演得很精彩。故事说的是明朝嘉靖年间,4个新科进士出京为官,共约赴任后不违法渎职;但碰上具体案件,遇到请托利益,有人就堕落了,一封求情信加上三百两白银,就扳倒了断案的“一把手”,结果就是颠倒黑白、草菅人命。封建官场对权力的约束,只能以权力管权力,也就是以“青天”扳倒“贪官”。“县官”与“法官”合二为一的制度安排,没有别的约束权力的路数了。这是人治不是法治。
  历史的进步是很艰难的,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权、法烙印。“不论是谁,稍稍有权威后就开始耀武扬威了。”这是蒋纬国晚年谈到权力权威时的感叹。他说,“例如一个小小的二等兵,当他奉派去当桥头盘查哨时,自认有了权威,执行任务时就对老百姓大声呵斥,或者有其他不礼貌的行为;**看准这一弱点,便对老百姓态度亲切,老百姓自然倾向他们。”
  近读《蒋纬国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口述历史丛书之一),其中有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一天,上尉蒋纬国乘火车从西安回潼关。车上很拥挤,火车开动不久,他看到一个上校从自己身后挤过去,不一会又从对面挤回来。他站起来问上校:“你是要找人还是要找位子?”上校说找位子,蒋纬国就给他让座。上校看了一眼,伸手就打了蒋纬国一巴掌,责怪他早不让座。蒋纬国分辩说,上校第一次是从背后过去的,不知是在找座位还是找人,这次是从对面走过来,才觉得上校可能是在找座位。蒋纬国这么一说,又挨了上校一巴掌。让出座位后,蒋纬国挤到厕所里坐在便桶上。此时列车长来查票,有人对他说了此事,他就告诉上校,你刚才打的可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上校赶紧跑到厕所门口,“嘣”的一声跪了下来,并再三地道歉。“这一来反而把我吓坏了,我挨揍时并没有被吓,反而觉得很正常,但是看见了一个上校跪在我一个上尉面前,我可受惊了,就赶快把他扶起来。那位上校一定要我原谅他,说他家里还有老娘在,好像我马上就要把他拉出去枪毙似的。”
  上尉之吓,是因为上校跪在他面前;上校之吓,是因为上尉有那样一个大权老爹。从《四进士》到“上校打巴掌”,我们都看到权力不受约束所演绎的情形。
  那么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走出历史、走出“权治”,走进法治、走向文明。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迅雷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8-4 10:00

{:6_167:}权与法的较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迅雷:走出“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