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10-7-17 06:28

徐帆 我受过冯小刚的特训

  “徐帆不适合演花瓶,她不物质、不虚荣,所以她走红地毯优势不大,穿戴着借来的东西不自在。她不喜欢名牌,虚荣的那套你培养她也培养不出来”
  即将公映的冯小刚新片《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一对7岁的龙凤胎在大地震时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母亲李元妮面临艰难的抉择:两个只能救一个。她选择了得过一场大病的弟弟。震后,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姐姐劫后余生,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徐帆在片中扮演母亲李元妮。《唐山大地震》选演员时,华谊董事长王中军对冯小刚说,李元妮就得徐帆演,没有第二个人选。
  冯小刚给她看过报告文学《幸存者》,这部纪实作品记录了地震后幸存者对地震瞬间的回忆。“我记住了这些瞬间,它们对拍摄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演员要有感受力,没有感受力,看多少资料都用不上,它得攒着。我攒出了这个角色。”
  最困窘的时候,去杨立新家蹭饭
  哭和笑是徐帆最常有的两种表情。
  一次电视采访中,徐帆说起一段往事,使劲压着涌起的眼泪时,主持人冷眼打量她后,准确地给出了评价:你很容易被感动。
  她很容易被感动,为冒雨参加她节目录制的观众,为角色,为父母,也为恩人。
  杨立新是徐帆的恩人。这还要从徐帆学京剧讲起。
  徐帆的父母都是楚剧演员,她从小就是他们的观众。父母谢幕时,观众鼓掌的那一刻让徐帆非常崇拜。五六岁起,她就有了当演员的想法。
  父母反对她学戏,觉得太苦,出路太窄,但这对一个从小生活在舞台周围的孩子来说毫无说服力。1979年,11岁的徐帆瞒着父亲考取了湖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母亲虽反对,但还是有一点高兴:毕竟那是一次竞争,女儿赢了。上学时,徐帆唱的是青衣。每季度向家长汇报演出,母亲去了一次,父亲一次也没去过,不听,不看,也不问。
  没想到,学了3年半,京剧科解散了。徐帆想不明白同学们那么苦地练功,学校怎么就不要他们了,“睡觉时大家都在偷着练功,一条腿在下面,一条腿在头顶,成一字型地睡。”她觉得自己像个弃婴。
  两三个月后,武汉话剧团公开招聘演员,徐帆考上了。因为年龄小,没有什么重要角色给她,剧团排演莎士比亚的话剧《温莎的风流娘们儿》,成年演员演风流娘们儿,她只能演娘们儿的女儿。
  1986年底,人艺演员杨立新到武汉演戏,他是男主角,徐帆是女主角,两人从此成为好友。1987年春节,杨立新给徐帆寄了张贺卡,里面夹着一张纸条,告诉她北京人艺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一个表演班,正在招插班生,优秀的有留在北京人艺的可能。
  之前,徐帆根本没想过有一天会上大学。去北京考试时,她有非常严重的贫血,血色素才4g/L(正常值120-160g/L),随时都会晕倒。杨立新的太太给她准备了红糖水和巧克力。徐帆如愿考上中戏。她说,这是她人生中最戏剧性的一段。
  徐帆在班里算年龄大的。“让我演少女不行,演妈好像也不对。”被老师这样挑那样选,她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当演员。那时惟一的快乐就是每个周末去杨立新家蹭饭。因为身体不好,每次杨立新的太太都会炒两三个小菜给她补营养。徐帆吃的时候,她继续在厨房忙活,徐帆也不拿自个儿当外人。吃完饭,去人艺的浴室洗个澡,然后看场话剧,一个惬意的周末就过去了。
  若干年后,同学何冰告诉她,“上学那会儿,你天天去杨立新家蹭饭吃,他们两口子正给儿子攒钱买钢琴,每天啥也舍不得吃,只吃面条。”
  说到这里,徐帆的眼泪又涌了上来。
  不物质,不虚荣,
  走红地毯优势不大
  问徐帆冯小刚怎么评价她在《唐山大地震》中的表演,她回答说,“他觉得作为工作来说,我完成得还不错吧。”事实上冯小刚的话是:“这次她的表现是她所有作品中最好的,她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魂。”
  从电影《手机》至今,徐帆和冯小刚7年没合作。这期间,关于他们的新闻很多,包括婚姻危机……现在看来,一切都已烟消云散。此刻他们站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赞美,“《唐山大地震》这部戏特别难,难在技术上。我觉得他是个啃骨头的人,什么难做什么。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如果你问徐帆最喜欢冯小刚哪部作品,她会告诉你这是她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问题,“每一部都像是自己的亲生孩子,都喜欢,都不舍。我知道他的作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每部戏的每个过程几乎都是我陪伴他走过来的,一部戏做完,跟扒层皮似的。”
  生活中,徐帆从不会穿得花枝招展,只要不参加活动,她连妆都不化。
  冯小刚说,“徐帆不适合演花瓶,她不物质、不虚荣,所以走红地毯优势不大,穿戴着借来的东西不自在。她不喜欢名牌,虚荣的那套你培养她也培养不出来。”
  不管你相不相信,徐帆说,她是个没有心结的人,每天都活得特高兴。“在任何事情没有发生前,我会把它想得复杂又复杂,难上加难,一旦事情真的发生了,我觉得是零。所以,我的事情都做在预防上,真的有了事情就当没事一样。”
  性格好,演戏好,顾家,不买名牌,不乱花钱,不求名利。这么多优点,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完美”这个词送给她?——“我告诉你,我不会承认的,我可不想为了别人的眼光累着自己。”
  章子怡演戏时像演员不像明星
  人物周刊:拍《唐山大地震》,你和张静初演母女,接触多吗?
  徐帆:不多,我们有“32年”没见面,就结尾的时候有那么两场。张静初挺认真的,她不是赶场子的状态,今天在这个剧组拍,明天在那个剧组拍,挺能静得下心的,没有她戏的时候还在组里看其他演员拍戏。现在这样的演员少了,恨不得同时拍两三个戏,有很多演员都这么扎戏。
  人物周刊:你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
  徐帆:每个演员对自己要求不一样,我是拒绝这样做的。我拿它当我一辈子的工作,有的人就是我必须现在、马上,出名。现在的这个大环境,你说昙花一现不好,很多人说我要没这一现,我可能这辈子都不能现了。回过头看,我觉得做得时间最长的或最好的,还是那些扎扎实实做事的人。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年轻演员中有几个可以成为未来的斯琴高娃、潘虹、徐帆?
  徐帆:现在真都挺花哨的,我觉得章子怡跟袁泉应该不错。章子怡演戏所追求的东西我是感受得到的。她演戏时像演员,不像明星。袁泉也是这样。演员演戏的时候,讲究一个配合。如果这场戏就是我们俩,虽然我是这部戏的主角,但这场戏里头你是主角,那我就不会去干扰你。
  人物周刊:不抢戏?
  徐帆:对。可是有种演员老要抢,想我怎么能够突出一点。其实是削弱了她演的那个角色的力度。演员跟明星不一样,演员会有他的分寸,不该他到那儿的时候,他绝不会到那儿。
  我觉得章子怡在《夜宴》里演得挺好的,就她这个年龄段的换别人来演,不一定有她演得好。周迅也是挺好的演员。如果用戏曲里的行当来分的话,周迅有点像花旦,章子怡像青衣,比花旦要大一些、成熟一些。
  人物周刊:你喜欢哪些导演的作品?
  徐帆:冯小刚的,除了《没完没了》,都喜欢。这个我跟他说过,那个故事不是那么结实,他自己也有这感觉。还喜欢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张艺谋导演的《活着》。
  人物周刊:冯小刚是不是最能挖掘你潜力的一个导演?
  徐帆:我觉得他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他的剧本特别结实,他会自己动手做这些。演他的戏的时候,人物说出来的话特别真实。在他的剧组工作的状态,跟你付出的劳动是匹配的。拍电影都希望来看的人多,接受你的人多嘛,他的电影能做到。这是我特别喜欢跟他在一个剧组工作的原因。
  人物周刊:冯小刚的每部作品票房都很可观,都有人待见。
  徐帆:我挺骄傲的。
  冯小刚是我的老师
  人物周刊:到人艺之后,你跑过龙套吗?
  徐帆:只跑过一个龙套。濮存昕演《李白》时,后面那些跳舞的人戴着面具,我就在其中,根本不知道我是谁,都不用化妆。
  人物周刊:在影视剧里,你演过配角吗?
  徐帆:如果不算客串的话,真的就没有,好像来找我演的都是主角。
  人物周刊:你的人生太顺利了。
  徐帆:我从小觉得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有的出版社问我能不能写本书,我说确实没什么可写的,我的生活太平淡了,可这对我来说特别好。
  人物周刊:突然遇到挫折的话受得了吗?
  徐帆:受得了,我的抗击打能力也很强。我不光是给成功做准备,灾难来的时候我也做准备,我不跑。
  人物周刊:跟你合作过的导演对你的评价是:省心。
  徐帆:这得益于冯小刚。跟他拍的每一部戏,他对我的要求都特别仔细。慢慢地,我也像受了特训一样,在脑子里头有一个东西建立起来。虽然这7年中我没跟他一块拍戏,我也会把他教给我的东西转到别的导演的戏里头。比方说角色的服装,别的演员可能说我穿得好看就行了,我一定是要跟这个人物吻合,哪怕不好看。这都是我跟冯小刚拍戏的那几年受到的训练。
  人物周刊:他算是你的老师了?
  徐帆:绝对的。要不跟我合作的导演怎么会觉得省事?到现场,我觉得剧组可能没准备好的事,我自己先准备好了。或者有我做不了的事,我提前跟导演商量,导演会通知下面做准备,我不会现场让他们尴尬。抛出问题的同时我也会解决,一般都是提建设性意见。
  人物周刊:影视表演和舞台表演哪个更让你有成就感?
  徐帆:影视吧。演影视剧的时候,工作人员几个月的时间天天吃喝拉撒都在一起,你演戏的时候他们都在现场,越熟的人越不看。但你演得好,工作人员都被吸引到监视器前面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可能要大于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
  人物周刊:在戏里能体会到人生吗?
  徐帆:有的时候是。但又不想太入戏,想稍微松弛一点。入戏太深就不好玩儿了,不想跟自己较那么大劲。
  绝对的好人,我做不到
  人物周刊:对采访你很谨慎,媒体伤害过你吗?
  徐帆:伤害过,前几年。
  人物周刊:是指关于你们婚姻的八卦吗?
  徐帆:那根本不是问题,这方面我们有很强大的自信。
  人物周刊:那你指的是?
  徐帆:香港也有狗仔,它有它的度。在大陆,这种东西,有的时候它没度,大陆媒体那种语言有时候挺恶毒的。
  人物周刊:你是指公布你家地址的事?
  徐帆:不止这一件。说冯小刚就等于是说我,对吧?有些媒体对冯小刚太苛刻了。我们要求不高,就是别乱剪接别人的话,把原话写出来,别老设计台词,想当然的东西少一点。我就是觉得不被尊重,谁不会骂人啊,但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准则。
  人物周刊:你在意别人的评价吗?
  徐帆:我的生活很主动,要是特别在意别人的话,我可能都活不到今天。我就是觉得我要掌控我的生活,不能被别人掌控。
  人物周刊: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希望回避掉哪一段?
  徐帆:我哪一段都不希望回避掉。活到这么大,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都不想回避。没有1,哪有10啊?
  人物周刊:你希望给公众留下什么印象?
  徐帆:一个好坏参半的人。我希望给自己的余地大一些。绝对的好人我做不到。

徐玉杰 发表于 2010-7-17 08:32

影片催人泪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帆 我受过冯小刚的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