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建议
<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STRONG>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STRONG> </P>
<P> 本报讯(记者 杨晨光)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大学,只有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也就是总理所说的‘高校要有办学自主权’,才能破解‘钱学森之问’。”</P>
<P> 对比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徐显明把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隶属型或管理型,即大学是政府直接管理或者间接管理的对象。中国、法国的高校属于这种类型,目前两国都在进行改革。第二种是监督型,政府通过拨款、评估等对大学进行监督引导。英国的一些大学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种是自治型。美国的大学基本都是这种类型。“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分布来看,自治型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具有活力。”徐显明说。</P>
<P> 徐显明认为,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之外,我国大学内部管理制度也有行政化的倾向。一所大学的校部机关有几十个处,规模大一点的大学处级干部动辄上百人。徐显明说:“用政治的和行政的公共权力,去替代和侵害学术的和民主的公共权力,这是大学行政化的一个表现。大学行政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大学的文化正在发生变异,变得以权力为追求而不是追求学术,这就扭曲了大学的价值观,和大学精神相悖。”</P>
<P> 谈及大学的精神,徐显明告诉记者,今年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建校200周年,洪堡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史有两大贡献,一是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是创造了现代大学制度。他认为,“钱学森之问”可以从洪堡精神中寻找到答案。徐显明说:“具备洪堡精神的大学,才能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P>
<P> 那么,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具备洪堡精神的大学呢?徐显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样的大学应该是追求学术自由的乐园,是培养具有现代精神、创新能力、对民族国家有责任感的人才的摇篮,是道德的高地,是社会的灯塔,是创新的活水,是文化的酵母,是真理的福地。</P>
<P>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进行改革。《规划纲要》文本的出台,体现了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非常好,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徐显明说,“改革,会让大学保持道德权威、思想权威和知识权威的地位,行政化、功利化、世俗化都将无处藏身。这样的大学才会充满活力,人才辈出。”</P>
<P> 《中国教育报》2010年3月12日第1版</P> 不骂人了,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