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和沪江中文系
<FONT size=2>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王家范曾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感言,谓自己年轻时“不遇名师,则勤读名师”。王大教授感慨,当年的山东大学历史系,曾是梦中希望攀登的“泰山”,六大教授是向往拜师的“偶像”。因为研究校史,和大名鼎鼎的徐中玉先生熟稔起来,从先生那里就知道了当年沪江中文系也有六大教授。<BR> <BR> 先生出生于1915年,如今已95岁高龄,精气神仍一样不缺。先生是在1947年暑期到沪江任教的,直到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离开,其间还兼任过一段时间的沪江图书馆馆长,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先生说,在沪江4年多的时间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情。一是1938年沪江首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被敌伪杀害,对沪江师生的影响非常大。这是沪江的不幸,也是沪江的光荣。现在沪江发展成了上海理工大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刘湛恩烈士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光大。二是解放后和沪江其他教授一起最先组团到北京学习考察,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BR> <BR> 先生回忆最多的则是当年的沪江同事。先生说当年沪江中文系老师不多,一共有六个教授,一个助教,阵容齐整,效率很高。他说,朱东润曾经是我读研究生时期的两名“校外导师”之一,是我后来邀请来的,施蛰存则是章靳以任教务长时请来的。此外还有余上沅、朱维之两位教授。翻开沪江历史,六大教授共事时间应是1951-1952年间,1952年院系调整时才分开。其中朱维之从1937年起就在沪江任教,在沪江时间最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朱东润、余上沅去了复旦,施蛰存和徐中玉去了华东师大,朱维之去了南开,章靳以则回到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协助巴金主持工作。徐中玉、朱东润、朱维之还分别担任了华东师大、复旦、南开的中文系主任。先生所说六大教授共事时唯一的助教应是黄盛璋,而此前沪江中文系也只有一个助教。<BR> <BR> 六大教授的云集,将沪江的中文推至顶峰,形成了当年上海文学和教育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六大教授中,只有先生一人健在。逝去的五位中,又以施蛰存(1905-2003)最为高寿,享年98岁,而余上沅(1897-1970)在“文革”中因食道癌得不到治疗于1970年病逝,章靳以(1909-1959)在50岁时就英年早逝,十分可惜。此外,朱东润(1896-1988),享年92岁,朱维之(1905-1999),享年94岁,都是高寿。<BR> <BR> 显然,沪江一时间聚集这么多的文坛巨匠绝不是偶然的。历史地看,清朝很多秀才、贡生如董景安、林朝翰、王治心及留学美国的朱经农等都曾在沪江中文系任教。1914年,沪江大学创办社会学系,在中国社会学领域享有盛名,而黄云眉、吕思勉、蔡尚思等也在沪江政治与历史系任教,吕思勉的《先秦学术概要》、蔡尚思的《中国思想研究法》,也都成于沪江大学时期。沪江的“文”不是徒有虚名的。</FONT><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