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 发表于 2009-11-22 11:34

人民英模:徐虎

 新华网上海11月21日电(战嘉琦)19点,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全家团聚、共享晚餐的温馨时刻。然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西北面一片陈旧的居民区里,却总能见到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男子,背着工具包,骑着一辆被上海人称之为“老坦克”的破自行车,穿梭在那窄窄的街巷深处。
<P>&nbsp;&nbsp;&nbsp;&nbsp;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华灯初上之际,这个骑着自行车的背影,温暖了无数上海人的心灵。他名叫徐虎,被人亲切地称作“19点钟的太阳”。
<P>&nbsp;&nbsp;&nbsp;&nbsp;1975年,徐虎从郊区农村来到上海城区,成为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一名普通水电修理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工作就是通马桶、修电灯、换电线,每天重复。”但正是这份重复单一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一辈子。
<P>&nbsp;&nbsp;&nbsp;&nbsp;1985年6月23日,为解决高峰时段水电故障,方便居民水电通畅,三只有醒目标示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出现在了徐虎所管辖的地区居委会、电话间、弄堂口。上面写着“凡附近公房居民遇到夜间水电急修,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热忱为您义务服务,开箱时间19点”,落款:中山房管所徐虎。
<P>&nbsp;&nbsp;&nbsp;&nbsp;19点,从此成为徐虎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每晚的这个时刻,当千家万户围拢在一起吃晚饭、看电视的时候,徐虎总会奔波于去居民家中修理的路上,一诺千金,风雨无阻。从1985年到1996年的11年间,他除了外出开会、住院开刀,从没有失信过。徐虎总说:“如果我不去准点开箱,就意味着将有家庭在断水、断电中度过,我自己订的规矩得自己遵守啊。”
<P>&nbsp;&nbsp;&nbsp;&nbsp;有一回,家住管弄新村的居民夏成民的舅舅从台湾回上海探亲。由于房子老旧,家里的抽水马桶堵住了,一家人折腾了半天也没解决。这时,他想起了徐虎信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给“夜间服务箱”投了张纸条。没想到,徐虎果然带着工具袋上门了。
<P>&nbsp;&nbsp;&nbsp;&nbsp;当时,在这片陈旧的居民区的六千多户居民看来,虽然住的是陈旧、落后的简易公房,但只要有徐虎在,他们就不会陷入缺水断电的困境,不会做不成饭看不成电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这是徐虎给那个年代的自己所定下的人生信条。
<P>&nbsp;&nbsp;&nbsp;&nbsp;方便了“大家”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小家”。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民英模: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