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亚 发表于 2009-5-12 12:45

徐慧敏和她的“小水滴”们

<TABLE id=table782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6%"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FONT-SIZE: 24px; LINE-HEIGHT: 40px" height=40>
<P align=center><FONT size=5><B>徐慧敏和她的“小水滴”们</B></FONT></P></TD></TR>
<TR>
<TD>
<HR color=#c3d8e3 SIZE=1>
</TD></TR>
<TR>
<TD>
<P align=center>作者:<A title=王宇 href="http://www.jj831.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mp;AuthorName=王宇">王宇</A>&nbsp;&nbsp;来源:<A href="http://www.jj831.com/ShowCopyFrom.asp?ChannelID=1&amp;SourceName=宜宾日报">宜宾日报</A>&nbsp;&nbsp;点击数: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www.jj831.com/Article/GetHits.asp?ArticleID=16003"></SCRIPT>
9&nbsp;&nbsp;日期:2009-05-12&nbsp;&nbsp; <FONT color=#ff0000>【字体:<A href="javascript:fontZoomA();"><FONT color=#ff0000>小</FONT></A> <A href="javascript:fontZoomB();"><FONT color=#ff0000>大</FONT></A>】</FONT></P></TD></TR>
<TR>
<TD>
<HR color=#c3d8e3 SIZE=1>
</TD></TR>
<TR>
<TD id=fontzoom style="FONT-SIZE: 14px">
<P>&nbsp;&nbsp;&nbsp; 徐慧敏目前是宜宾学院大二的学生,5·12地震后,她来到汶川县草坡乡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在近一个月的支教时间里,她和草坡乡的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P>
<P><IMG height=436 src="http://www.jj831.com/Article/UploadFiles/200905/2009051210594946.jpg" width=600 border=0><BR><STRONG><FONT color=#2222dd>第一次去草坡乡</FONT></STRONG><BR>&nbsp;&nbsp;&nbsp; 2008年7月15日<BR>&nbsp;&nbsp;&nbsp; 我想,或许对于很多之过教的志愿者来说,这次去汶川,都会是最艰难的一次,而这,却是我和我的队友们的第一次。<BR>——摘自徐慧敏的博客<BR>&nbsp;&nbsp;&nbsp; 2008年5月,来自南溪县的徐慧敏正在宜宾学院读大一,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她了解到5·12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6月底,她在一网站上看到一个名叫“希望之窗5·12关护儿童志愿者”的志愿者组织在招募爱心志愿者到地震灾区支教,当时提供的支教地点是青川和汶川。当时条件最艰苦的是汶川的支教点,“听说那里支教的志愿者不多,而且没有校舍,我想既然要去支教,就应当到最需要的地方。”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徐慧敏在出发前临时改变主意。<BR>&nbsp;&nbsp;&nbsp; 2008年7月18日早上9时许,徐慧敏与其他三名志愿者从汶川出发,赶赴汶川县在地震后被称为 “孤岛”的草坡乡,帮助那里建一所帐篷小学。由于连续几天的降雨使进草坡乡的山路滑坡很厉害,路况非常危险,已经禁止外面的人进去。但一想到乡里的孩子都在等着他们把帐篷学校搭建,于是徐慧敏一行把带过来的物资寄放在四川路桥的驻地,背上自己的行李包,毅然决然地往草坡乡挺进。<BR>&nbsp;&nbsp;&nbsp; 在距离草坡乡只有两公里的地方,徐慧敏一行遇上了最大的挑战,前面一段路由于山体滑坡已经完全把路给掩埋掉了。为了能够及时搭好帐篷学校,让孩子们早点上课,徐慧敏一行不得不选择走另外一条更为艰险的路。翻越陡峭且乱石遍布的大山,徐慧敏一行一步一步,踩着石头不断前行;穿越伸手不见五指,寒冷且积水到膝盖的涵洞,徐慧敏一行唱歌互相鼓励,终于在晚上9点,到达了草坡乡。<BR><STRONG><FONT color=#1a42e6>“小水滴”学校的校长</FONT></STRONG><BR>&nbsp;&nbsp;&nbsp; 2008年7月20日<BR>&nbsp;&nbsp;&nbsp; 今天好累,一个人上了整整一天的课,从早上8:30分到下午5:30分,除去中午休息的两个半小时。今天是草坡乡小水滴帐篷学校开课的日子,三个人似乎也把它给撑了起来。早上原定于8:40分到教室集合升旗,没想到,8点不到,教室里面就坐满了孩子。对于这些已经告别学校两个多月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也许就是坐在课桌旁的那种踏实与快乐,孩子们,久违了。<BR>&nbsp;&nbsp;&nbsp; ——摘自徐慧敏的博客<BR>草坡乡的学校教室在地震后全部被毁,徐慧敏四人到了草坡乡之后,便忙着搭建帐篷学校,帐篷学校分为小学班和幼儿园班,并且有着一个寓意深刻的校名——小水滴学校,徐慧敏也被大家推选为校长,草坡乡的学生则是“小水滴”。不仅如此,学校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我是一颗小水滴,我有一种精神叫坚持,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徐慧敏说,因为小水滴代表着至刚和至柔,只有很多小水滴汇聚到一起才能汇入大海,这是对学生们的一种鼓励和心理暗示。<BR>&nbsp;&nbsp;&nbsp; 教书、协调学校的工作、和“小水滴”们一起玩耍……徐慧敏在草坡乡支教的日子每天都是如此这般简单,忙碌,充实,快乐,有成就。徐慧敏的工作得到了“小水滴”们的认可,漂亮的画、从树上刚采摘下来的苹果、糖果……每天“小水滴”们都会给徐慧敏惊喜。<BR><STRONG><FONT color=#2222dd>分别 重逢</FONT></STRONG><BR>&nbsp;&nbsp;&nbsp; 2008年8月11日<BR>&nbsp;&nbsp;&nbsp; 坐在大货车的顶篷上,我没有哭,我在心里默默的与草坡道别,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淳朴友好的村民,一切的一切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我会记得2008年夏天陪伴在我身边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我会闭上眼睛也清楚的记得他们坐的每个位置;我会记得那些小朋友送给我的花儿,虽然会凋零,却永远开放在我的心间……<BR>——摘自徐慧敏的博客<BR>&nbsp;&nbsp;&nbsp; 2008年8月11日,草坡乡的学生被安排到泸州市异地复课,徐慧敏也结束自己的支教生活,并且打算陪“小水滴”们一起到新的上课地点。在汶川的最后一个晚上,徐慧敏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在大货车边坐着写日记,并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回家以后,一定会很不习惯。看到“小水滴”们学习生活在新的学校已经安排妥当,徐慧敏在8月14日决定离开“小水滴”们,没有隆重的告别,徐慧敏选择的是静静的离开,“阿姨没给你们告别,就代表阿姨并没有离开你们,一直一直都在离你们很近很近的地方。”徐慧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BR>&nbsp;&nbsp;&nbsp; “心会在再见到他们的那一刻,一下子就变得无比柔软起来。我的,最最亲爱的小水滴们,我的小宝。”这是徐慧敏在第一次与“小水滴”们重逢时,在日记上写下的一句话。虽然“小水滴”们重新返回学校读书,但徐慧敏一直牵挂着“小水滴”们,每隔两三个月,徐慧敏便要去泸州看他们,和“小水滴”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现在有的‘小水滴’有我的电话,有时候也会给我打电话,这让我感到很满足。”徐慧敏说。</P>
<CENTER></CENTER>
<P> </P></TD></TR>
<TR>
<TD>
<P align=right>编辑:张红云 责任编辑:周林</P></TD></TR></TBODY></TABLE>

徐绘龙 发表于 2009-5-17 20:59

这个可以有!: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慧敏和她的“小水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