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亚 发表于 2009-5-8 18:30

徐长模 以军人的意志铸就劳模精神

<P class=blackbig>徐长模 以军人的意志铸就劳模精神</P>
<DIV class=de_blue style="FLOAT: left">2009-05-08&nbsp;作者:佚名&nbsp;来源:<A href="http://www.bzgd.com/" target=_blank>巴中网</A>&nbsp;
<SCRIPT src="http://www.bzgd.com/e/public/onclick?enews=donews&amp;classid=1019&amp;id=48558"></SCRIPT>
</DIV>
<DIV class=de_blue style="FLOAT: right"><A href="http://www.bzgd.com/e/pl?classid=1019&amp;id=48558">网友评论 <FONT size=+0>
<SCRIPT src="http://www.bzgd.com/e/public/ViewClick?classid=1019&amp;id=48558&amp;down=2"></SCRIPT>
<FONT color=#bc2931>0</FONT></FONT> 条</A>&nbsp;<A href="http://bbs.bzgd.com/">进入巴中社区讨论</A>&nbsp;<A href="http://www.bzgd.com/e/DownSys/report?classid=1019&amp;id=48558" target=_blank>信息报错</A></DIV>
<DIV class=clear>
<DIV class=line></DIV>
<DIV class=blank9></DIV>
<DIV class=endText>
<P>  本网讯 巴中市人民爱岗敬业、奋发向上,涌现出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巴中市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和典型引导作用。他们是巴中人的骄傲,我们为他们而自豪。劳模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却令人感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报特地推出特别报道,向读者介绍我市部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感人事迹。<BR><STRONG>  劳模档案(1979年)<BR>  姓名:徐长模&nbsp;&nbsp; 出生年月:1927年7月<BR>  主要贡献:在当大队干部期间“搞副业”,“以副养农”,搞晚稻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部队期间,曾获得多项奖励,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模。<BR>  劳模感言:“荣誉不光是我一个人的,也是党和人民的。”<BR>  战争年代,他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三等功;和平年代,他是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巴州区青木镇82岁高龄的徐长模是一位有故事的老人。<BR>  作为军人,他戎马疆场,屡立战功</STRONG><BR>  1949年10月2日,徐长模参加了解放军,“当时我所在的部队是183师59团警卫营一连,部队驻扎在巴州区清江镇。”老人虽然不识字,但记忆非常好。由于在当时的剿匪战争中表现优秀,1951年,徐长模被选入志愿军开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徐长模任第12军34师102团通讯连班长,参加了反击战、上甘岭等战役。“当时战争太残酷了,双方较量非常激烈,在一个幅员狭小的战场上,战争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武器。美国人的武器比我们的先进得多,再加上我们志愿军出国作战,就地补给困难,一切作战物资基本上靠国内供应,而且交通工具落后,加上美国空军的封锁破坏,供应困难,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美国人依赖他们现代化装备,能迅速完成补给,保障作战。”提及当年的战争,徐老至今记忆犹新,“但我一直坚信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我们是正义的,而且我们志愿军更勇敢。”<BR>  在朝鲜三年时间里,徐长模立下了三等功,并被朝鲜政府授勋,后来加入了中国**。同样是在朝鲜战场上,徐长模头部受重伤,虽挣脱了死神的魔掌,却留下了后遗症,至今要靠药物治疗。<BR>  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年初,徐长模随部队凯旋回国。1954年12月,徐长模转业回到了家乡。“当年和我一起到朝鲜的巴中籍志愿军人现在只有3个人还活着了。”徐老伤感地告诉记者。<BR> <STRONG> 任基层干部,他把农、副业搞得如火如荼</STRONG><BR>  徐长模转业回家后,先后担任永丰公社(现巴州区青木乡)一合作社治保主任、民兵连长、第八区(渔溪)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1958年,工作能力突出的徐长模开始兼任三个生产队的队长职务,在长达20多年的生产队队长这一岗位上,徐长模得到了荣誉,更吃到了不少的苦头。<BR>  20世纪60年代,席卷神州大地的“四清运动”开始,担任生产队长的徐长模也未能幸免。红卫兵们由于“调查”不出徐长模有什么问题,便称“没问题的有大问题”,并将徐长模打成“黑帮”、“贪污犯”。“他(徐长模)虽然是个生产队长,但从没有拿过集体的一根针线,哪晓得还被打成‘贪污犯’,红卫兵天天来批斗他,唉!”徐长模的老伴回忆起那段黑暗的岁月感叹道。“我始终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没有做过亏心事,就不怕他们斗我。”徐长模说。<BR>  “四清运动”结束后,徐长模被平反,继续担任永丰公社一大队的生产队长。“那个时候,财权下放,国家开始提倡‘搞副业’,‘以副养农’,从那个时候开始那才叫真真正正的好政策。”徐长模说。在“以副养农”的大方针下,徐长模带领的永丰公社一大队开起了食店、砖窑、米面加工等副业,办得红红火火。“县上见我们大队副业搞得好,就把我们大队列为示范点,其他公社的大队经常到我们这里来学习。”虽然自己的生产队成了县里的学习榜样,但徐长模却并没被表扬声和叫好声冲昏头脑,“我始终坚持一点,我们是农民,农业才是我们的根本。”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永丰公社一大队搞起了晚稻生产,后来亩产达到了800多斤,这下徐长模和他的永丰一大队又一次名声远扬,“当时外面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的晚稻能亩产800多斤,认为我们是在‘放卫星’,于是不少人都来看,后来变成了都来学习。”徐长模回忆道,“当时连凉山自治州的人都来向我们学习。”<BR>  农业和副业搞得如火如荼,打小没多少文化的徐长模却一直都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没文化吃亏的时间多,没文化搞农业、副业都很艰难。”于是永丰公社一大队又开办了业余学校,徐长模一家人天天忙完白天的生产后,晚上便带头进入业余学校学习文化知识。<BR>  1979年,全国评选“劳动模范”,全省总共17个人当选,徐长模也在内,他也是当时达县地区唯一一个全国劳模。“1979年12月28号,我们到北京领奖,当时的华(国锋)主席、邓小平同志、李先念同志给我们颁发证书、奖章,和我们握手。被评为全国劳模,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光荣。”<BR>  如今,在青木镇,一提起徐长模,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老徐这个人确实了不起,敢干、敢拼,人又正派,当年硬是把我们生产队的生产搞得好得很。”青木镇街道一位老大爷如是说。<BR> <FONT color=#ff0000>&nbsp;&nbsp;&nbsp;&nbsp;&nbsp;</FONT></P></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徐长模 以军人的意志铸就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