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2

[人物] “快舟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徐国栋:悠悠我心终不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3925163424.jpg
      哈工大报讯(吉星 文/图)“做到现在已经是第三颗小卫星了,这次担任总师,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岗位,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虽然能够借鉴之前的技术和经验,可需要重新考虑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圆满完成任务。”“快舟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徐国栋教授曾在研制“试验一号”卫星时负责卫星电总体和星务系统的研发工作,后来担任“试验三号”卫星副总师。
      许多年后的今天,徐国栋依然记得1995年跟曹喜滨教授(“试验一号”卫星、“试验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第一次见面,畅谈哈工大小卫星宏伟蓝图时的情景。两人在北京的一次评审会后不期而遇,一场邂逅、一番言语、一次契机,当时意气风发的他们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从此为了共同的心愿、为了共同的事业,并肩战斗近20年,不改初衷。
      “他非常聪明,有韧性,不怕吃苦。”“快舟”项目任务总师、“快舟”工程副总师曹喜滨这样评价徐国栋。
      “徐老师负责全面技术工作,把控得很到位!”“快舟一号”卫星副总指挥孔宪仁如是说。
      “老徐是老党员了,兢兢业业,为哈工大小卫星付出了很多心血。”卫星所党支部书记叶水驰如是说。
      刚刚开始做“试验一号”卫星时,为了节约经费、节省时间,徐国栋做的第一块电路板就是妻子帮他一起焊起来的。因为技术全面、思维活跃,他还常常临危受命,在最困难的时候接下棘手的任务。每次不辱使命、创造奇迹、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都是他通宵达旦、不眠不休的工作,甚至有时候一天只睡一个多小时。
      由于“特别能攻关”、“特别有办法”,徐国栋被大家誉为神机妙算的“智多星”。他思维敏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软”“硬”兼修,几乎将星上电子系统印在了脑子里,对测试的方法和手段都很清楚,经常能够根据异常现象分析出问题的所在,丝毫不差。
      在“快舟一号”卫星电磁兼容试验中,载荷出现故障。有人认为是电磁兼容设计之故,可查了好久也没有查出原因。徐国栋对此进行分析后将问题定位在软件上,使之得到及时解决。还有一次,星载计算机工作一天后出现“重启”,经过长时间排查没能解决,后来还是徐国栋根据现象将问题定位在软件上,并迅速找出原因,使厂家得以第一时间修复软件,排除隐患。
      “有徐老师在就会觉得心里有底,总感觉有个人在背后支持自己。”邢雷说,“徐老师睿智幽默、乐观自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积极面对,跟他在一起什么压力都没有了,连曹老师都曾开玩笑地说徐老师选错专业了,应该去说相声。”
      提到徐国栋,他的学生陈健说:“写程序进行不下去了,徐老师几句话指点,感觉茅塞顿开。”学生董立珉表示,“徐老师是一个很让人钦佩的人,工作上认真负责、废寝忘食,技术上水平过硬,有很多奇思妙想,为人又和蔼可亲,没有架子。”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做科学研究,多年前徐国栋根据工程应用的特点,“虚拟”出一颗卫星让自己带的研究生们来做,并为这颗卫星取名“悟空一号”,语义双关——“悟空”不仅仅是指古典神话里招人喜欢的孙猴子,还有“领悟太空的奥秘”的意思。“悟空一号”的设计研制作为有实际意义而且切实可行的课题,采用高精度测量、自主导航等技术和非常实用的载荷技术研究,力求在每个方向都有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我们假设有这个需求,假设要做这么一颗卫星,让学生往这个目标做方案论证,一旦论证完成,将来就有可能做这样一颗星。而且这些新想法转化成实物之后,哪怕有一项成功就可能带出一个新的领域,我们也就很满足了。”徐国栋介绍说,“这样做是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创新,了解卫星研制的过程,从而达到我们更实际、更有针对性培养航天人才的目的。学生们按照自己的专业特点去做,有自己的侧重方向,然而又不仅仅是闭门造车、只研究自己这一块儿,大家在一起讨论卫星各系统问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其他方向,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在虚拟的“悟空一号”卫星研究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许多新设想,以期将来在实践中应用。比如,现在的卫星单机部件之间都采用电缆进行有线连接,这就使各个单机部件不能在加电的情况下进行插拔。而如果采用无线连接,就不必再连接复杂的电缆网,不仅可以减少卫星设计的复杂性,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飞行器的响应速度——按照“悟空一号”的设想,将来很有可能会做出一颗没有电缆连接的卫星。
      徐国栋对年轻人好,在卫星所是出了名的。“快舟一号”卫星模拟飞行测试期间,卫星需要连续不断电工作。为此年轻人们轮流值夜班守护,而徐国栋每天早上4点半前就来换班了。当别人劝他别那么早就过来时,徐国栋却笑着说:“人家年轻人都干一宿了,我早点过来也是应该的。”
      利用业余时间,徐国栋笔耕不辍,用一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专著《脉冲星导航技术》,在X射线敏感技术、脉冲信号处理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坚持每天写两页,积少成多,必有收获。”徐国栋表示,将研制小卫星当成终身事业,自己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也希望今后有机会一定重返课堂,为学生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航天人才。
发表于 2013-9-2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奉献的航天人!
发表于 2013-9-2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宗亲发贴辛苦了,谢谢分享!
徐氏宗亲网 不走平凡路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08:14 , Processed in 0.15970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