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523|回复: 3

[人物] 忠医一生 ——记远安县荷花店村医徐教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5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医生是我们县目前年纪最大的乡村医生,70几岁还在卫生室为村民看病。”远安县荷花镇中心卫生院陈福说这话时充满了崇敬。
  应该安享晚年的古稀之年,是什么原因让老人不忍离开小小的乡村诊室,而把自己的一生挥洒在浓缩他青春的乡村诊室?
  从远安县城一路向北,车行近一百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嫘祖故里的大山深处——座落在半山腰的荷花店村卫生室,见到了满头银发的徐教忠老医生。
  农村卫生发展的建设者
  “我39年出生,45年上了一年私塾,46年读过一年国文,48年、49年在荷花店小学读书。”老人的记忆让我们钦佩。
  就这样,他在对往事的无限追忆中打开了话匣子。
  1955年开始学习中医,1956年在联合诊诊所工作。开始了他一生农村行医生涯。
  “我们这里1965年5月开始实行合作医疗,用药采取自种、自采、自用。那时,我时常早出晚归步行三四十里路到山上采药。”他告诉我们,后来合作医疗也办不下去了,他们的用药主要也靠自己步行到山外的医药公司采购。
  “我步行到到南漳巡检打药一次要二天时间,到洋坪南襄60里,路经15里芭芒店……,每次挑药的重量不能超100斤。”谈到那时购药的辛苦,老医生记忆犹新。“经常面对的是35里罗汉裕,48道河湾。”徐教忠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走了多少路,脚下厚厚的老茧,记录了他一寸寸丈量路途的艰辛。
  “那时农村条件差,老百姓一般是小病拖,大病抗,实在抵不住了晚上打起火把找药房”。他说,解放初期当地人们看病翻山越岭,十分不便,这也是他当初选择学医的原因。
  “过去传染病较多,58年流感,我一天就看70多人,65年我就用中六块九的中药看好过伤寒患者,70年竹林村7个队就有6个队102人患百日咳,也是我们治好的。”他说。
  对于村医的待遇,他告诉我们,“56年2月2日转成商品粮,每月6元的伙食费。65年实行公分制,转成了农业粮,一搞就是几十年。我当时一年工分有八千分,属一类劳动力。”说这些时,他双眼格外有神。
  “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卫生室的条件也好了,老百姓也享受了医保。不断有新的医生补充进来,我也可以安心了。”从 “赤脚医生”到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从新中国的发展里程中,看到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希望。“我相信,在国家的重视下,村卫生室会越建越好,村民就医会更方便。”
  村民的贴心人
  “问我究竟看了多少病人,说实话,我自己也记不清,也没有过这个细。”他说。
  “六几年,在双坪村卫生室上班时,半夜10点多,白树湾一个村民胃病卧床不起,我去给他输液,在他家守了一夜。”他在努力搜索自已的记忆。
  “那时晚上出诊特别多。交通不便,都是摸黑。不象现在有车,路也好。”他告诉我们,“那时经济条件差,往往看了病都是欠帐,那些年,卫生室每年有一千多的药费是收不回来的。”
  “我为村民的三代人看过病。”他自豪的说。
  正在此时,有小两口带着自己刚满三岁的小女孩找他看病,问他们是哪里人时,男的说,他们是夷陵区的,“我的病一直就是徐医生看的,徐医生在我们那里也是有名气的医生。”
  “老先生主要擅长中医内科、风湿、妇产科,宜昌市、当阳、夷陵区经常有病人来找他看病。近几年,外镇找他看皮肤病人的比较多。”现任村卫生室室长、徐老先生的徒弟 告诉我们。
  “他是我们荷花店村1800多人的福音。”荷花店村支部书记郭大红告诉我们。
  已经很旧的出诊箱已成为他形影不离的老朋友,也记录着老人这多年为村民付出的点点滴滴,而他,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尊健康守护神。
  同行的教课书
  “1955年学医,1979年入党。”从医和入党,这两个日子,徐教忠几十年一直深深镌刻在心底。旁人难以理解的执着和信念,成为了老人几十年的精神支撑。
  本科函授结业证、乡村医生证、乡村医生优秀工作者……
  20多次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
  这些发黄的证书与沉甸甸的荣誉记录了徐教忠奉献一生的足迹,成为他毕生的宝贵财富。
  在他58年至78年间,他克服家境困难,几次辗转荷花店、三坪村、竹林村、广坪村保健室工作,“建好一个卫生室,又到下一个卫生室。”
  86年88年他担任村支部书记。“我在任支部书记时,我还坚持看病,把干部培养好后我就申请又回到了卫生室。”行医成了他终生的追求。
  “1976年,我把商品粮让给了别人,当时想,自己年轻,凭劳动吃饭,把他让给需要的人。”他把皇粮让给了别人,成了名符其实的乡村医生。
  在改革开放初期,村卫生室管理欠规范,药品空间大时,很多人建议他趁机赚“一笔”,但他没有这样作,在他负责的卫生室,各项日志、台帐齐全,药品一律按国家规定供应给患者,成为村民广为流传的佳话。
  清贫的徐教忠两儿两女,现年53岁的大儿子和46岁的小儿子均先天性痴呆。他们两口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这个家。前年,小女儿女婿把他从1962年他自建的已经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接到了他们家。去年,他才将两个儿子送进荷花镇福利院。
  现在,他已不是室长,但卫生室的人说“只要他在这里,我们就感到踏实,他是我们的财富。”
  绵延群山,古稀老人,普通村医,一生坚守。
  50余年的望、闻、诊、切,向我们展示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
发表于 2013-8-5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村的白衣天使。
发表于 2013-8-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猛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我是不是太肉麻了!徐氏宗亲网我来了!
发表于 2013-8-9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美乡村医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13:32 , Processed in 0.16995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