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3

[人物] 徐顺修烈士,从此你将长眠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0302609_592385.jpg
乡亲们帮忙安放墓碑。

  从丹东到洛阳,从鸭绿江边到洛河之畔,离家60年的英魂终于回到故乡安息。3日,在洛龙区李楼镇北王村,洛阳籍抗美援朝烈士徐顺修的亲人,把从千里之外的烈士墓碑旁带回的泥土,“安葬”在家乡,并为烈士竖起一座崭新的墓碑。
  这座石碑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是一件象征着团聚的信物——分离了一甲子的家人,从此终于在一起了。
  烈士的英魂,随着这捧黑土回家了
  10月30日,结束了“赴东北缅怀抗美援朝烈士之旅”活动后,徐顺修烈士的二侄子徐银朝和四侄子徐铁朝,带着从丹东元宝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叔叔墓碑旁挖取的泥土,一刻不停地赶回了家。
  捧起象征着亲人英魂的黑土,徐家上下激动万分。他们商量后决定:要在自家的田地中寻找一块合适的地方,为亲人立碑。
  徐顺修烈士的妹妹、今年73岁的徐英娃老人说,父亲徐彦生一辈子在家务农,从未出过远门。生前他交代最多的,就是将来他们有机会外出了,打听一下哥哥的下落。如今,哥哥真的回来了,九泉之下的父亲也能安心了。
  为烈士举办立碑仪式,村里还是头一次
  3日上午,乌云密布,秋风瑟瑟。在徐顺修烈士曾经住过的房屋前,亲人们为烈士搭建起灵堂,并在这里举行立碑仪式。灵堂正中间,摆放着刻有“革命烈士徐顺修之墓”的石碑。徐家不论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灵堂四周,招呼着前来吊唁的乡亲。
  在李楼镇北王村,为革命烈士举办魂归故里立碑仪式,这还是头一次。消息传出后,很多村民一大早赶到徐家义务帮忙。正在外打工的村民,也放弃休息时间特意赶回来,只为向烈士送上崇高的敬意。
  村中老人宋爱卿说,徐顺修牺牲多年,很多家人见都没见过他。如今,他们能这样隆重地为烈士举行仪式,很令人称赞。
  将近中午,徐顺修烈士的亲属将从丹东带回的黑土小心翼翼地放进骨灰盒。简短的仪式后,4名村民抬起石碑向田地中走去。
  哀乐低回,秋风瑟瑟。沿着烈士参军时走过的街道,人们慢慢地前行着。住在街道两旁的村民纷纷从家中走出,站在门前,向墓碑行注目礼。
  一甲子后,烈士终“归”故土
  徐中朝是徐顺修烈士的大侄子,墓碑的安放地点,就选在他家菜地里的一小块空地上。
  之所以选在这里,是因为徐中朝想带领4个兄弟向叔叔行孝道。徐中朝出生于1953年,那时抗美援朝战争还在进行。他说,叔叔一直杳无音信,父亲为了表达对兄弟的思念,给他取名“中朝”,寓意“中国志愿军战士在朝鲜英勇作战”。
  “叔叔参军时还没有结婚,更没有后代。我们虽然不是他亲生的,但都当自己是他的儿子。”徐中朝眼含热泪说。
  墓碑安放好后,徐顺修烈士的堂妹、76岁的徐淑贤老人终于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对着墓碑大声说:“二哥,你让我们好找啊!你终于回来了!”
  墓碑无言,众人无声。唯有阵阵秋风在耳畔呜呜作响,仿佛英魂在哭泣。
  徐英娃老人腿脚不方便,整个过程始终坐在三轮车上默默无语。仪式结束后,徐英娃被人搀扶着来到墓碑前。注视良久后,她哭着说:“两个侄子把你从东北带回来了,哥哥在家乡的土地上安息吧!九泉之下,别忘了多照顾一下咱爹妈,和他们好好地在一起,永不分离……”
  说完,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缓缓地跪下,对着墓碑郑重地磕了3个头。
  徐顺修参军时,徐英娃才十几岁,二人没有留下任何合影。临别前,徐英娃特意叫上老伴儿,站在哥哥的墓碑前照了张相。
  “60多年了,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够在一起了。”她哽咽着说。
发表于 2012-11-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魂归故土,慰藉后人!
发表于 2012-11-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发表于 2012-11-7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60年才回归故里,令人感慨万千。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22:20 , Processed in 0.19489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