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2

[地方] 徐子林:谈谈上海艺博会这块臭豆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上海艺博会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上海最早的艺博会,历史最长等等,即使在我看来上海艺博会在业界已然臭名昭著,但我仍然很佩服它,毕竟衡量一个项目的水平不仅仅在于高低,更在于稳定。而上海艺博会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能够非常稳定,连续16年,每届都能保持一样差的水准。16年来从来没有给我们带来一点好的希望,每次都一如既往的让大家发出惊叹:“哇!还这么差!”以至于每次去艺博会都很纠结,不好意思去怕碰到熟人打招呼……
  实际上上海艺博会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堕落的,最初的时候也有少女般的情怀,渴望国际化的梦想。可是每每遇人不淑,而且交友不慎,甚至有些轻浮,以至于老是遇到国际老千,这些外国画廊总是把老掉牙的国外大师作品带到中国,其实很多所谓大师的雕塑在国外就只值废铜的价格,到了中国加两三个零就算是报了价吆喝着开市了。昨晚我在艺博会预展的米开朗基罗石膏翻模的青铜人体雕塑询问,一个服务人员开价3000万人民币,听了让我觉得恨不能找个傻逼抽两个大嘴巴,可是这个傻逼在哪里呢?当然这不是老外干的而是恒源祥香山美术馆。
  我想也许达利、罗丹、米开朗基罗等想不到自己死了这么多年在异国他乡的中国还能火一把。从2004年达利的作品来到上海艺博会,以后那是年年来呀,罗丹也是,谁受得了!这些在国外早已过时几乎被遗忘的玩意在中国不断地被媒体夸大其艺术价值,我先不论其价值多少,我只想弱弱的问一句,这些作品是真的还是假的呀,如何证明它是真迹呢?
  昨晚上海艺博会预展,在入口处就可以听到嘹亮的、充满历史感的音乐,那种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独有的旋律和誓死保卫十八大顺利召开的气氛交融在一起,让人感到时空的恍惚!在不远处是彼得•沃德克《孕育辉煌》的雕塑两只“奇异鸟”,这个我衷心希望能留在中国,最好由官方把它买下来,如果有必要,可以要求定制,比如一个涂成金色,另一个则涂成中国红。因为奇异鸟的体型特别“表哥”,偌大的啤酒肚和上肥下细的小腿……而动作则是撒娇一样把私处贡献出来……虽然什么也看不见!至少我认为这个雕塑和中国是多么的和谐合拍,也许艺术家全然不知!
  象“摆地摊”一样经营艺博会
  这是上海艺博会为大家提供的第一个课题:艺博会能不能象“摆地摊”一样经营。不管答案是什么,上海艺博会用16年时间向我们表达了这一坚定不移的经营理念。如果把艺博会搞得象地摊就要有“坐台”一样的服务意识,给钱就要陪,不要再挑三拣四,而且还要提供舒适度合理的配套服务,起码要对得起收的钱。在这个问题上上海艺博会缺乏“坐台”的职业道德,收了钱却没把活干好。
  首先,没有客户管理,上海艺博会缺乏藏家客户的管理系统。一家举办16年的艺博会,理论上在藏家及观众的客户资料积累和数据管理上应该不是问题,但这恰恰是个大缺陷,在开幕前夜的贵宾预展上,鲜见有几个藏家出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让人汗颜。在整个展会上充塞着两类人,其一是和艺术相关的“老龄委”人士,老头老太太特别多;其二就是和艺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不相干的人;整个场景特别抽拉人的神经!没点心理承受力真的坚持不了。
  其二,现场服务,可以直率地说没有服务。从每家展位简易的展板搭建上可以看出搭建时间极其仓促,而且几乎没有画廊愿意花心思做高质量的搭建,如果不留心观看展牌和标识,你是无法分辨画廊之间的区别的。这个在强调风格和个性的艺术行业,倒是十分少见。
  现场缺乏导览服务,每层的入口处除了几个木讷的保安外,你企图问一下展览的情况比登天还难,甚至都没人搭理你。
  其三,场馆规划,以往批评上海艺博会是杂货铺的说法,在这届艺博会成功突围了。倒不是展品有什么变化,而是每个展位都很大,所以再说象杂货铺有点奢侈,虽然里面放的仍然是杂货铺里的地摊物件。
  无法理解为什么把“中外画廊区”放在一馆和四馆,距离很长跨越两个楼层,参观起来特别的别扭。中间的二馆则是陶瓷艺术馆,这个设置极其具有创新性,虽然里面没几个人参观,但是充分显示了上海艺博会对艺术的无知。建议上海艺博会改叫“上海工艺品艺术博览会”或者“上海装饰艺术博览会”,加上这些定语会让群众对艺博会有个正确的判断。
  三馆的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几乎可以说是不堪入目,缺乏起码的专业水准。后来听说是上海美术家协会组织的,才理解这种低层次展览只有他们才能做的出来,符合其一贯的水准。
  交易额是硬道理,上海艺博会如何促进成交?
  衡量一个博览会是否成功的硬性指标当然是交易额,而中国国内的艺博会最不能示人的底裤就是交易额,上海艺博会当然也不例外。2011年上海艺博会的成交额进入亿元,达到1.3亿。据说这个成交额让很多人去喝酒庆祝,领导、书记都喝高了。而我们随意了解一下其他小城市的博览会如2011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成交额30亿元,观众11.8万人;2012首届广西台湾名品博览会成交额达15.9亿人民币,观众20.5万人。如果博览会前面加上国际,那么过数十亿,过百亿的比比皆是。
  是不是要反思一下,难道是艺术品市场的份额太小?可是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的报告说每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超过2000亿。雅昌拍卖数据表明中国多家拍卖公司一个春拍或秋拍,都超过10亿,甚至有超过30亿的。如果这些数据的水分不大,哪怕这些数据打个对折才真实,我们也无法原谅艺博会现在的成绩单。16年过去了,起码也是初中生,这样的成绩单的确让人看不下去!艺博会不能再要求别人给它成长的机会,再不长大都老了。
  艺博会可能的解释就是他们在不断的尝试,16年过去了,什么艺术品种都试过了,他们没有寻找到哪种艺术能创造很高的交易额。而我给艺博会的解释是,在过去的16年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创造了天价的交易,唯独和艺博会无缘。这里向艺博会提出两点要求,其一是坚持;其二是正确的坚持。这里的前提是尊重专业的人才,起码要尊重懂艺术的人才,毕竟办的是艺术博览会,现在的上海艺术博览会组委会,没几个懂艺术的是肯定的。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谁能跳出体制的怪圈
  我说上海艺博会是臭豆腐,原因就是我不喜欢它,认为它臭,可是有人就是喜欢,还觉得香的很呢!我也接触过诸多艺博会组委会相关人士,共同的态度就是:体制这样,谁也没办法,一脸身怀绝技却无处施展的表情。实际上多年的项目运作经验告诉我,这不是理由,如果不是混日子,而是有一番抱负,要么改变艺博会现状,要么离开艺博会。事实就是如此,多数人被动或主动的离开了上海艺博会,亦或其中就有杰出的人才,我们拭目以待!
  通过租赁牌照由意大利博洛尼亚集团掌控的上海当代(ShContemporary),费力吧唧做了5年,曾经的闪亮登场如今也是惨淡收场,即使可以推托受困于进出口关税等政策的限制,但是无法忽视的年年更换艺术总监、不断改变经营策率,而缺乏长远规划和持久策略也是导致其必然失败的原因。看看香港艺博会,则五年来坚持不懈从未换帅,一直由马格纳斯•连夫鲁(MagnusRenfrew)掌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艺博会每年的进步和精益求精,进入国际一线艺博会代言亚洲艺术市场自然指日可待。
  实际上品牌授权和委托管理是这些国际展览、博览会专业公司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最佳途径。
  最后,回到主旋律,我们还是希望国家进一步开放,起码也要和诸多小国乃至岛国的政策看齐,比如艺术品的进出口关税要调至为零再拿些钱来扶持艺术;比如减少对艺术品的审查再给艺术家自由创作的空间;再比如……就是这些艺博会,国有单位就别参合了,没文化又不懂艺术,累不累呀!
  徐子林于苏河西岸
  2012.11.1夜


发表于 2012-11-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发表于 2012-1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口令鸡肋啊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3 23:46 , Processed in 0.18116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