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2

[人物] 2012北京榜样候选人:徐士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1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68358201.jpg

主 题:《百姓生活故事》——修车爷爷(20120206)

时 间: 2012年02月06日

解说: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位85岁的老人,在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社区大院,几乎人人都认识他,社区居民段先生给我们介绍说。

段先生:修车到现在也20多年了,总共修车20多万辆,全是义务的,一分钱都不要,你给他钱他不给你修了。

解说:原来这是一位20多年义务为人修车的老人,20多年义务修车20多万辆真了不起,那这修车的技术应该不一般吧?

记者:您觉得他修车的技术怎么样?

段先生:他原来是在部队上修坦克的,是一个机械工,所以现在修车那就小菜一碟。

解说:听到这儿,您是不是也特别想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呢?在中科院空间社区门口一个普通的修车棚里,我们看见了正戴着老花镜修车的,今年85岁的徐世殷老人,这第一眼记者就被征服了,徐老修车的方式太特别了,自行车被两根粗铁丝吊在了空中,好像正在组装的汽车。

记者:这么吊起来修?这感觉挺有意思,这是您发明的吧?

徐士银:谈不上发明,反正我觉得这样方便,来会转调的好调。

解说:徐老还有一项发明,因为是义务修车,为了省钱,徐老经常废物利用,修车用的螺丝螺帽什么的,也都是他用一个特殊的工具给剪来的。

记者:这是一个袋子,都是装螺丝的是吗?

徐士银:这里面全是磁铁。

记者:全是磁铁?

徐士银:因为下车不方便,我看到有问题一愣。

记者:就能把螺丝钉螺丝帽沾起来了,您太厉害了您,发明了特殊修自行车法,还发明了特殊捡螺丝钉的方法。

解说:今年85岁的徐老身板硬朗,思维敏捷,更加令人想象不到的是,眼前这位修车的老汉,竟然是中科院离休的一位处长,年轻时还曾经扛枪打仗,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

徐士银:我解放之前打过江南,后来返回来打秦岛,渡江战役我都参加了。

记者:是吗?

徐士银:那当然了。

解说:解放后徐老成了军队修理坦克的机械师,再后来专业到了中科院,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徐老即将离休,这个时候有单位高薪聘请他,但是徐老没有接受邀请。

徐世殷:没有想干,因为我想是这样的,为钱不行,如果一个人就是为钱好像是不行,我作为一个党员来讲,怎么样子做一些有益于群众,方便群众的事,这就是应该做的。

解说:那又该为周围的人做点什么呢?本来就喜欢机械的徐老,想到为大家义务修理自行车,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每天凌晨四点多徐老的义务修车点的灯光就已经亮了,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准时来到修车点为大家修车。

徐士银:我每天早晨最少能修个四五辆车。

记者:就每天早晨?

徐士银:每天早上。

记者:那您业务很忙啊。

徐士银:那当然了,我最多的时候八点以前修了八九辆,十辆也修过。

解说:老人保留着十多本笔记,详细记录了他每天修车的数量,算下来20多年他修了20多万辆自行车,徐老和他简陋的修车棚,成了这个社区一个符号,一个温暖感人的标记。就在采访那天因为太冷了,修车棚里水盆里的水都结冰了,可是徐老告诉我们,常年修车让他锻炼出了好身体,严寒酷暑他都不怕,说完,他还带我们参观了紧挨着修车棚的一间临时搭建的小房子,这是单位帮徐老建的,虽然非常小,但是一进去里面很暖和。

记者:咱们这个小屋有四平米,三四平米?您量过没有?

徐士银:没有量过。

解说:房子实在太小了,两个人站进去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的空间,但是徐老还是很认真地布置了一下,除了两把椅子,还有一张很旧的木桌,上面放着一些必需品。

记者:这儿还有台历呢,这是您的水壶,然后还有您要吃一些药是吗?

徐士银:对了,擦手的药,防裂口子。

记者:因为经常在外边干活,我看您的手确实有点粗糙。

徐士银:现在好多了,现在好多了,擦这个好多了,原来更不好。

记者:因为修车经常接触油啊什么的,凉水,所以都裂口子,那您得注意保养。

徐士银:现在可以。

解说:在这儿我们还看到了帮徐老解闷的宝贝收音机,作为广播人看到收音机觉得亲切,更高兴的是,平日里我们的生日能给这位可爱的老人带去快乐,而且这儿一口气摆放了四台收音机,您别误解,徐老是最爱节俭的人,这四台收音机都很旧了,是小区里面人们淘汰下来的,徐到修一修接着用。

徐士银:我就不用转台了,我想听什么台就听什么台,北京台这就是北京台,我一开开以后。

记者:那您把这几个都开开。还有呢?

徐士银:我主要是干活的时候满手都是油,我选台不方便。

解说:徐老生活非常节俭,但是他对别人却非常舍得,除了20多年义务修车,老人还做了许多事情,空间社区居委会的王主任告诉我们。

王主任:在我们社区一处黑板写捐款那个,徐处总是第一个来捐,500、1000,连续这几年将近三万块钱,最让我感动的是,十多年前他将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了医学研究用。

解说:说起捐献议题这事,徐老非常坦然,他说这事他已经想了很多年了。

徐士银:经过公证处公正了。

记者:那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徐士银:我在离休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这是我最后一次党费。

记者:您觉得把这个作为您以后,百年之后交的最后一次党费是吗?

徐士银:在部队里边,你说我们好多战友都没了,他们什么也没看见,不就是为了人民解放牺牲了。

记者:您说您的战友没有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

徐士银:我们活着的人,应不应该想想我们现在需要干什么?我们现在医疗条件,你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外科大夫需要有解剖尸体,没有尸体解剖不可能。

解说:徐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伴两年前去世了,现在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也非常支持老人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父亲决定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

徐士银:我干这个事情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的。

记者:那您觉得您帮了这么多人,您收获了什么呢?您得到了什么呢?

徐士银:我得到了,作为党员我尽到了应该做的事,一点小事,我很高兴,我不把它看成是负担,我觉得是应该做的愉快的事情。



发表于 2012-5-3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岁老者,只要健康、快乐,就可为之。
发表于 2012-6-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迹感人。
错别字坑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1 20:30 , Processed in 0.04596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