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3

[人物] 徐文涛 用军史感动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F201205281233309427101573.jpg
整个后勤使馆的设计、装修、安装,徐文涛(右)都亲自动手
  “宁讲万言史,不冷一人心。”徐文涛说,“这年头感动一个人不容易,不放过任何机会,尽量做,感动一个是一个。”

  坐落在沈阳军区联勤部机关大院的沈阳军区后勤史馆,近年来以“红色历史”而名扬军内外、省内外。馆长徐文涛就是我们的主人公。4月7日上午,刚送走前来参观的学生,肩扛“两杠四星”、年逾六旬、满头银发的馆长徐文涛便与工人一起忙着为新收集来的“宝贝”做展柜。“我是木匠出身。”徐馆长微笑着说。面对记者满脸的疑惑,徐馆长拿起气钉枪,只听啪啪几声,一个展柜的轮廓钉好了。“我1968年成为下乡知青,父亲买来锛凿斧锯让我学门手艺,将来好养家糊口。”徐馆长道出学木匠的真相。

  一把钥匙 白手起家

  2004年11月,沈阳军区把建“后勤史馆”纳入议程。徐文涛成为首长最中意的人选。他当兵35年,从来没离开过后勤工作。初入部队时的“尖子班长”、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优秀基层干部,读军校时的优秀学员,下基层单位的“改革新星”,军区联勤工作先进个人、全军仓库治理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个人……各种荣誉系于一身。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首长交办的任务,徐文涛从未说个“不”字。领导将已经废弃的机关食堂的钥匙交给徐文涛,这就是史馆的全部资产。

  2004年12月,当徐文涛来到这座已经废弃的机关食堂时,面对没有文物、没有资料,甚至连个助手也没有,一切都要靠自己白手起家的空房子,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建成一个人们爱看、爱听、爱来,传播红色文化的高标准后勤史馆!

  七年多,徐文涛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设计、装修、安装、指挥,他亲力亲为,为了给部队节省每一分钱,他多次到建材市场砍价。初步估算,建馆期间通过他自己动手并废物利用所节省的经费,可达上百万元。为了置办“家当”,他阅读了约2000万字的各种史料,走访了几百位后勤老前辈,考察了几十个博物馆和展览馆,收集了几千幅照片和文献,像燕子衔泥般的搜寻大量史料,一个字一个字地“垒”起了沈阳军区后勤60年的历史丰碑。

  2006年5月,徐文涛看到《沈阳晚报》上刊登的一条消息:沈阳重型机械厂退休工人李洪儒,想给手中的历史文物找个“家”。徐文涛喜出望外,立刻赶了过去。军容整齐的徐文涛见到李洪儒老人立正、啪地敬个军礼:“我是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我在报上看到消息后,特来拜访。”

  那些泛黄、陈旧的收条果然来历不俗:1945年,我军把一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寄藏在李洪儒家。在危机四伏、搜查不断的白色恐怖中,李家人冒死保存了这些武器。部队派人分期分批取走武器,每次都留下收条。这11张收条见证了那段非同寻常的后勤历史,也见证了当年我党我军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徐文涛介绍了后勤史馆的情况和来意后,李洪儒愉快地捐赠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此后相继有14家单位找到老人,李洪儒不断地重复那句话:“你们来晚了。”

  后勤史馆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二层楼分3个综合展厅,6个专业展馆,如此规模10多个人管理很正常,光保洁工作量就很大。谁能想到,徐文涛领着一个兵就承担了全部工作!他身兼策划、设计、管理、解说、保洁、维修数职。他把这种精兵简政、一人多角称作“用后勤精神,建设后勤史馆”。

  徐文涛的真情感动了诸多革命后代。陈云、黄克诚、洪学智、杨至成及李兆麟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纷纷来史馆参观,并捐出了珍藏多年的物品,丰富了馆藏。目前,展馆中云集了22位后勤元老、6位红色经典人物、56位红军将士、100余位后勤精英的5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2000多幅历史图片和4万多字的文字说明。

  传播军史 感动社会

  徐文涛把后勤史馆当成他弘扬正气,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最好平台。为了让人们勿忘国耻,他拓展史馆内涵,专门设立了国耻馆。他收集到的一张反映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侵略中国,割占国土的《中国疆域变迁图》,哪个国家侵占我们的国土最多,侵占多少?一目了然。“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徐文涛告诉每一位参观者,“一定要记着,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一部教科书,我们建设富强国家就从这里开始,知耻而后勇……”

  徐文涛的解说并非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观众的行业或身份特点,临场发挥,组织不同的语言。他每年都有上百场演讲,每次演讲,都是一次创作,用他的话说就是,既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形势和任务”,还要备课内容“一对一”,针对不同对象,有不同的讲法。

  “感动一位领导,就感动一个单位;感动一个人,就感动一个家庭。”这是徐文涛的工作哲学。一天接待几个团,他不停地讲啊讲,口干舌燥、嗓子冒烟,他仍然激情万丈。观众那样忘情、专注,被展馆内容感动,也被徐文涛的精神感动。徐文涛又被观众感染、感动,心灵的清爽和激情化作更流畅、更丰富的演讲……

  面对几百人的团队观众如此,面对几个人甚至一个人,也是如此!“宁讲万言史,不冷一人心。”徐文涛说,“这年头感动一个人不容易,不放过任何机会,尽量做,感动一个是一个。” 徐文涛告诉记者,每一次讲历史,都在净化自己的心灵。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2000多万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可是,目前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烈士才180万,还有1820万无名烈士无人知晓!“想想这些打江山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跟组织讲待遇、讲条件?有什么资格不好好为老百姓做事?”徐文涛激动地说。

  除了后勤史馆展览,七年多的时间里,徐文涛紧密结合形势和任务,先后举办了“我们身边的红军战士”、“回望东北解放60周年”、“汶川抗震救灾纪实”等专题展览,到军内外各单位巡展,引起强烈反响。

  徐文涛认为,有贡献的人讲奉献,人们才能佩服;有信仰的人谈理想,人们才能信服。每一次展览解说,他都要穿上那件挂满军功章的军装,他说:“这不是得瑟,也不是显摆。我佩戴的是奖章,崇尚的是荣誉,显现的是价值,倡导的是风气。”

  2011年初,干部处长通知徐文涛:因为你已经60岁了,虽然仍然在岗位上继续工作,但已经不能调资、不能晋级。徐文涛听后没有丝毫不快,更没有半点牢骚。

  “看看成千上万的观众留言,看着那么多人听了我的解说为之振奋,我觉得怎么累都值得!我建立了全军第一个后勤史馆,建立了全军第一个后勤史馆网站,我是全军任职最长的大校,我是全军全国展览馆年龄最大的解说员。”徐文涛自豪地说。2011年10月,他用微博宣传红色文化,很快就拥有“粉丝”数万。这不是虚荣,而是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尽管徐文涛现在糖尿病很重,天天靠胰岛素支撑,有时累得胳膊抬不起来,腿迈不动步,但他有目标--现在感动了10万人,还远远不够,他还要感动20万人、50万人、100万人!
  (2012年第5期)


发表于 2012-5-29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待机一定去参观一下。
发表于 2012-5-2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必参观!
发表于 2012-5-29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必须的。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4 07:54 , Processed in 0.16110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