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2

[人物] 徐康:一个永远热爱生活的作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6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08125104922734.jpg

  徐康,69岁,四川眉山人。自1962年起,在眉山担任教师10年,并在眉山文化馆工作11年。1983年调成都工作,先后担任四川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巴金文学院常务副院长;1996年起担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08年任名誉副主席。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系文学创作一级职称,四川省第七届政协委员。1993年获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连续四次赴北京参加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

  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出版20部文学著作,含10部诗集及8部散文集、评论集,1部文言辞赋集,1部文化赏析集。作品被收进全国30余种选本,并曾18次获奖。近年来创作辞赋作品数十篇,2011年5月,《国酒茅台赋》荣获北京《中华辞赋》全国辞赋大赛一等奖。

  初见徐康老师,是在他家小区门口,热情的笑容,给人亲切、随和的感觉,完全消除了我之前的些许忐忑他可是从眉山走出去,在文学创作上颇有造诣的作家!在后来的交谈中,印证了我最初的判断,他是一个和蔼、谦逊、热情、豁达,有着东坡性格魅力的眉州文人。

  尽管头顶诸多光环,但他没有丝毫懈怠,依然笔耕不辍。徐老师的朋友说:“他工作起来,总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十分专注,雷打不动。然而,他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打麻将、旅行,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活像个"老顽童"。”

  钟情文学路 从小爱写作

  父亲是数学、英语教师,而徐康却钟情文学,从小爱好写作。在那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爱好文学被很多人认为“没有前途”。家人也都希望他能像父亲那样,在数学、英语上下功夫,那才是“前途光明,大有作为。”

  但是,对文学热爱的情愫似乎天生在徐康身体里跳动。上小学时,他就常常“抱起”《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儿童版)等经典著作来阅读。后来上了中专,他更是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享受文学作品里的精彩世界。

  徐康开始系统写作是在1960年。那时,正就读眉山师范学校的他向四川日报投递了自己的第一首短诗《打谷谣》,并被采用。为支持徐康进行文学创作,校长将他从支农的乡下调回学校,委任他为校刊《劳动快报》的编辑。受到鼓舞,徐康的写作激情一触即发,分别写下《教师礼赞》、《壮气歌》两首长诗发表在校刊上,并被历届师范学生作为“专业诗”诵读。

  然而,学生时代的徐康,写作只是他的兴趣特长,他一直都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中专毕业,他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1972年初,他被调到眉山县文化馆,开始专业从事写作工作。

  认识徐康的人总会打趣地说:“他完全就是个写作人才。对他来讲,到文化馆工作就是为他"量体裁衣"。”

  真心爱生活 妙手写文章

  徐康小有成就,是从他的剧本《三张白铁皮》开始的。

  1972年3月,徐康将眉山白铁社成员用三张白铁皮做成插秧机去支农一事写成剧本后,由眉山川剧团演出。初次涉足剧本写作的他对此并没抱多大希望。然而,《三张白铁皮》在眉上演后,反响强烈,乐山川剧团又将其改编为上演剧目,好评如潮。

  1975年,省文联向他抛来“橄榄枝”,希望他到成都工作。然而,当时父亲病重,为照顾父亲,直到1983年,徐康才赴成都,不久即担任省作协秘书长兼巴金学院常务副院长职务。

  回忆过去的经历,徐康说,在眉山的几年,是自己成长最快、出作品最多的几年。“那会儿精力旺盛,白黑连夜都在创作。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创作高峰期,藤椅都被我坐烂了几把。也正是那段时期,我得到了一次去北京电影制片厂学习的机会。”

  “生活是挖不完的富矿。”徐康说,作家的创作灵感总是来源于生活。为了创作,他一年中有不少时间都在路上,体验生活。他会戴上矿工帽,穿上矿工服,和攀枝花铁矿工人一起开山、爬井架;他会同火车上的老太婆一起,从成都一直摆龙门阵到北京;他会为写动物寓言诗而到动物园里与动物进行真情“对话”;他会与打井工人成为好朋友,甚至放弃休息时间,凌晨起床为打井工人送行……

  正是这种真诚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使徐康的作品常常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惊喜。他的作品中,有经典的寓言诗集,有生动的儿童诗歌,有美妙的散文随笔,有多彩的文言辞赋,涉猎广泛,内容丰富……正如作家刘川眉所言:“徐康老师的作品形式多样、体裁丰富,是位高产作家,让年轻一代很受鼓舞和鞭策。”

  心怀感恩心 深深家乡情

  “徐康很忙,但只要家乡有需要,他都会抽出时间回眉山。”此话出自徐康的一位老同事之口。可见,他对家乡的热爱与付出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作为眉山籍优秀作家,徐康非常关心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家乡文化发展牵线搭桥,奔走效劳。他常说,“眉山对我有养育之恩,眉山的领导对我关爱有加,我的根在眉山。所以,我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做一些事情。”

  徐康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2010年,受市委领导委托,他推掉了身边许多重要工作,回到眉山,利用近5个月时间编辑出版了《创业眉山人》一书。今年,受仁寿县委、县政府委托,他又潜心工作数月,编写了一本“桃文化”的读本《桃红又见一年春》,以配合该县每年举办的“桃文化节”旅游活动。作为眉山文联和眉山作协的顾问,他常常参加眉山举办的各类文学研讨会,辅导眉山年轻作家,为眉山文化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谈起眉山文化的发展方向,徐康精气神儿十足地说:“眉山是苏东坡的家乡,是东坡文化之乡,文化优势资源丰富。眉山应该以东坡文化为轴心,在继承东坡文化的同时努力发展其它特色文化。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把传承东坡文化,发扬东坡精神作为眉山文化建设的一项既紧迫又长期的任务来抓。”

  【同行眼里的徐康】

  王晋川:徐康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为师非常严格,为人非常厚道,为文精深博渊。他的作品题材丰富,集诗歌、散文、辞赋等于一身,无一不精、无一不通。他在指导眉山青年作家方面贡献突出,很多青年作家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与指导,可以说他是眉山新时期文艺的发轫者。

  余德槐:无论是在教书育人还是培养年轻作家方面,徐康都是一个非常称职、非常优秀、非常平易近人的老师。此外,他还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认真的人。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他都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断探讨,不断创新,挥笔为社会服务。
发表于 2012-5-2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品。
发表于 2012-5-26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生活,来源生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4 09:08 , Processed in 0.16570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