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3

[动向] 千人送别“国眼”徐邦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帖最后由 徐卫 于 2012-3-1 08:19 编辑

bjwll2012030107.jpg

U5826P1081T2D57840F6DT20120301071542.jpg
千人送别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
  中新网北京2月29日电 (记者 张中江) 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遗体告别仪式2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包括文化部等部门领导、文博界专家等在内的近千人到场送别。
  2月23日,中国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于北京辞世,享年101岁。29日,徐邦达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当天上午9时15分,记者赶到现场时,已有上百人在告别厅外等候。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乘坐轮椅的行动不便者。人们胸佩白花,低声交谈,追忆着徐老的点点滴滴。弟子杨臣彬所书的一幅挽联在风中飞舞,仿佛在诉说对恩师无尽的思念。
  10时许,告别厅对外开放,人们按顺序进入。告别厅内高悬横幅“深切缅怀徐邦达先生”,下面是徐邦达的遗像,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所赠的花圈挽联摆满了大厅。老人静卧在白色的百合丛中,一曲清雅的《春江花月夜》,正与大师高洁的品格相合。
  进入告别的人,每两或三个一行,排队鞠躬送别后,缓缓绕遗体一周。徐邦达夫人滕芳等家属,在大厅左侧接受悼念者的劝慰。徐邦达夫妇生前感情甚笃,在告别仪式上,滕芳的目光始终没离开丈夫的方向。
  徐邦达属于文物鉴定界泰山北斗级的大师。当天,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新老院长单霁翔和郑欣淼等人,都到现场送别。身为治丧组组长的单霁翔,还扮演了接送宾朋的角色。
  在蔡武等人乘车离去的同时,几位文物界的老先生步出大厅,单霁翔又忙着送别老先生们。当他发现一头银发的陶瓷鉴定权威耿宝昌走远时,赶紧跑步赶上,叮嘱老先生注意身体。
  告别仪式持续了将近一小时,前来悼念的人群渐渐散去。中新网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文物专家、拍卖界人士以及徐邦达夫妇生活中的朋友。他们的深情回忆,勾勒出一个治学严谨且富有童趣的老人形象。
  耿宝昌:古代书画鉴定领域他前无古人
  由于徐邦达在文物界的重要地位,文博界的多位“大腕”都现身送别。据一位在现场的资深记者介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成员,能来的几乎全来了。记者在签名簿上只一瞥,就看到傅熹年、杨新、郑珉中等老先生的名字赫然在列。
  年已九旬的故宫博物院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当天在人搀扶下来送别老友。他表示,身边的人不让自己来,但“我一定得来,见(他)最后一面,最珍贵的一面”。
  谈及徐邦达的成就,耿宝昌表示,可以说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领域“前无古人”。徐邦达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和成功的一生。
  耿宝昌还亲手为老友写下挽联:
  徐邦达先生千古
  古今书画百年徐公尽览
  世纪作少为而后鲜嗣响
  友 耿宝昌敬挽
  2012.2.29
  童趣老人:吃饭不带钱 压上门钥匙进不了家
  民间的文物收藏热潮和备受关注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令一些拍卖公司与文博界的老专家们有了交集。徐邦达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国强(微博)就撰文悼念。在他看来,徐老去世后,“古代书画鉴定从此进入一个只有专家,没有权威的时代”。
  29日,董国强也到现场送别徐邦达。他表示,在艺术品市场上,徐老的鉴定最受认可,因为他从来不为利益屈笔伪题。
  董国强表示,自己有幸在徐老晚年和他有些接触,并且听滕阿姨(徐邦达夫人滕芳)讲过他的不少趣事,从而了解到一个“天真、很有童趣的可爱老头”。
  董国强说,曾听滕阿姨讲过,有一次,徐邦达到饭店吃西餐。因为他随身从来不带钱,所以吃完后把门钥匙压在餐厅,然后回去取钱。但是回到家后,门又打不开。
  “他的心思全用在学术研究上”,董国强说。
  时空无法阻隔的悼念
  一位不愿说出姓名的老先生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徐邦达夫人的老同志,与他们夫妇结识20多年了。在他看来,徐邦达很珍惜自己的职业,鉴定作品很严肃,不讲人情,给多少钱都不行,“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在生活中,徐邦达也很检点,从来不挑剔,不向组织上提问题。
  在当天的悼念队伍中,还有不少人来自外地,近代文献史料收藏家詹洪阁就专程从沈阳赶到北京送别徐邦达。据他介绍,自己十年前曾和人一起拜访过徐邦达,他那时候身体还不错。在那次20分钟的交谈时间中,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历史方面的收藏,老人也表示了支持。詹洪阁表示,希望年轻人可以继承徐邦达执着、认真处事的精神。
  昨天早上不到9时,已有吊唁者在告别厅前守候。故宫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表示,可惜来故宫工作太晚,没有机会和徐先生共事。在为数不多的几次会面里,他印象最深的是徐先生孜孜不倦的治学作风。“聊天也全是专业上的事,他就不爱聊闲事。”金运昌回忆,若干年前他去徐先生家中探望,当时老人已经卧床,可仍坐在床上写字。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也出现在吊唁队伍里。他向记者表示,徐老最令人尊敬之处就是严谨和认真。对待学术问题一丝不苟,对书画作品的鉴定,他敢于坚守,更敢于修正,“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敢于推翻自己之前的结论。”   去年3月,徐老生前最后一次藏品及作品展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回忆,他18岁时就有缘与徐先生结识,现在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是老先生内心的清纯与虚静。“没有张扬,没有怪语,只有从容和悠然。”   告别仪式开始后,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单霁翔一直守在门外迎送前来悼念的人。老院长郑欣淼、古建专家罗哲文等老先生走出灵堂时,单霁翔都亲自上前搀扶。
新闻人物   徐邦达是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家、收藏家、书法家、画家、诗人,有“国眼”之称,绰号“徐半尺”,意为一幅书画打开一半即可辨真伪。1950年调到北京国家文物局从事古书画鉴定工作,致力于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他与谢稚柳、启功并称中国书画鉴定三大家。

发表于 2012-3-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楷模!
发表于 2012-3-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2-3-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
徐氏宗亲网 不走平凡路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4 22:05 , Processed in 0.18562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