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42|回复: 2

[纪实] 著名学者徐乃昌与民国《南陵县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9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202281054542187.jpg
  1、徐乃昌为清末民初年间海内著名的藏书家。平生以藏书、著书、校书、刻书、金石考证、古物字画收藏为业,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学者之一。他一生宦游中外,经历不凡,业绩昭著。在地方志事业上的建树颇著,尤以所纂修的民国《南陵县志》著称。
  国学大师王国维为徐乃昌《随庵勘书图》题诗三首云:“漫忆卢黄甲戴钱,北江戏语费衡铨;世间尽有洪崖骨,不遇金丹不得仙。朝访残碑夕勘书,君家故事有新图;衣冠全盛江南日,儒吏风流总不如。前有随轩后随庵,二徐焜耀天东南;海滨投笔得至乐,石墨琅书共一龛。”正是徐乃昌的生平书事写照。
  徐乃昌(1868-1945) ,祖籍安徽省南陵县上北乡十都一图汤村徐(今工山镇山峰村)人,字积余,号随庵,又号众丝。晚年号随庵老人,室名“随庵”、“鄦斋”、“积学斋”、“积余斋”、“镜影楼”“小檀栾室”、等。藏印有“积学斋”、“徐乃昌印”、“南陵徐氏”、“积学斋镇库”、“徐乃昌曝书记”、“南陵徐乃昌审定善本”、“积余秘籍识者宝之”、“徐乃昌马韵芬夫妇印”、“南陵徐乃昌校勘经籍记”等。徐仁山胞弟,翁同龢门生。生于清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父文选曾任湘军运粮官,伯父文达曾任两淮盐运使、福建按察使,堂兄乃光曾任驻美纽约首席领事。乃昌自幼聪慧好学,稍长游弋东南,十余岁时,曾从苏州名书法家姚孟起先生学书。年弱冠,即离家自立。以优贡至南京中乡试,为举人,援例候补知府,分发江苏。光绪二十七年署淮安知府,继而特授江南盐巡道,兼金陵关总督;主办江宁积谷局,通州、金陵厘捐,淮、海、徐赈捐;督察通海垦务。因其优越之政绩,出类拔萃之才干,获得外务部侍郎徐寿明之器重,向清政府举荐,奉旨交军机处记存。不久,提调江南高中、小学堂事务,总办江南高等学堂,监督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特派至复旦大学毕业考试监督(当时校长为马相伯),又督办淮海盐总栈、兼沙漫州(十二圩)缉私,会办淮南盐务公所。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派遣江南学生近百人赴日本留学,学习陆军、实业(铁道、造船……)、师范教育等,徐受总督端方委派总领其事,并在日本考察政务,赏戴花翎,钦封二品衔。宣统三年(1911年)授江南盐法道兼金陵关监督。清末外交家刘瑞芬的长婿,大出版家刘世珩的姐夫。
  辛亥革命时,寓居上海,经营工商业,与旧友缪荃孙、叶昌炽、刘承干及刘世珩等往来密切,切磋收藏、校刊古籍。以藏金石书画、刻书、访碑闻名。以积学斋、镜影楼、小檀栾室作藏书斋、刻书斋名,先后刻有《积学斋丛书》20种63卷(1893)。《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120种133卷(1896)、《随庵徐氏丛书》10种52卷(1908)、1916年又续印20种97卷。《南陵先哲遗书》5种23卷(1934)、《鄦斋丛书》21种44卷(1900)、《随庵所著书》4种5卷(1915)、《怀豳杂俎》12种16卷等,其中有的请刻工陶子麟精雕精印,是近代刻本上乘之作。金石方面刊有《随庵吉金图录》、《小檀栾室镜影》、《镜影楼钩影》、《积馀斋集拓古钱谱》、《积馀斋金石拓片目录》、《随庵藏器目》等。均为考释金石及古器物者必备之书。1914年,主纂《南陵县志》。1930年总纂《安徽通志》,亲撰《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1931年,参与安徽学者在上海发起影印出版《安徽丛书》(1932-1936)30种,360卷。主要著作有:《续方言又补》二卷、《南陵县建制沿革》、《吴越春秋札记》、《补汉兵札记》、《云仙散录札记》、《续幽怪录札记》、《徐公文集校勘记》、《箧中集札记》、《皖词纪胜》、《积学斋书目》、《徐乃昌日记》等,辑刊尚有《吴越春秋逸文》、《焦里堂先生轶文》、《闺秀词钞》、《怀豳杂俎》、《永嘉四灵集》《积馀斋藏书志》等。卒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正月二十八日,享年七十六岁。
  2、徐氏一生政绩显著,礼贤下士,纳识举才,曾语人曰:“为善最乐,莫如好施行道,端正扶危,风人语人,我应岂恻慈祥,安置妥贴,情非市惠伶心,岂要举俗励浇薄功”。
  光绪二十六年间,徐乃昌去广州与名门千金刘世珍(安徽贵池县人,其父刘瑞芬由驻英、法、德、意、奥、比、荷七国大使任满回国,就任广东巡抚)联姻。在北京,徐乃昌曾就学于大学士翁同和门下,受到翁常熟高度赞誉,称其为翩翩佳公子也。“戊戌维新”,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徐乃昌曾与康有为、梁启超、张謇、江标等创办新学堂。继又授命为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之洞、刘坤一等办理外交事务。拜名师,娶名门,交名流,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既有案牍之劳,也有丝竹之娱,这就是徐先生乃昌之真实生活写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辛亥革命后,徐乃昌旅居上海,与著名书画家陈夔龙(字小石,原北洋总督)、萧崖泉、姚虞琴、李瑞清、吴昌硕、黄宾虹、王一亭,研究版本学者费念慈、吴大徵,金石考证家叶昌织等组织贞元会(聚餐会),相互呤诗、绘画及书法贻赠。戊戌维新”,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徐乃昌曾与康有为、梁启超、张謇、江标等创办新学堂。民国9年起,他襄助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南通图书馆。除此他还在上海兴建公园,如南市区的半淞园、闸北区之虬园等,供市民们休憩。并与上海军政府商务总长王一亭设立慈善机构,名仁济善堂,以救济灾民。热忱为桑梓尽力,曾为旅沪同乡建立徽宁会馆。民国20年,安徽洪水泛滥成灾,徐乃昌关注桑梓灾情,向上海各界募捐,除呼吁救济单位支援外,还亲自上门拜访皖籍同乡大户,募得巨款,径汇南陵。
  徐氏又善于填词,华东师范大学周子美教授曾目睹其手稿,极为推崇。其夫人及二女有《绣余自好吟》、《冰奁集》、《记江集》、《纫兰词》、《香芸词》诸刊刻本。又擅长书法,所书径寸魏碑古朴、端庄、典雅。苏州灵崖寺大殿,今尚存有其手迹长联一副;杭州玉皇山半山道观大殿长联一副,毁于文革期间。
  徐乃昌寓居上海时,热心实业,经营民族工商业。徐乃昌自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前后,响应实业救国,竭诚辅佐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创办大生纱厂。初创伊始,资金短缺,徐氏则游说南洋大臣张之洞拨官银为大生纱厂官股,以济眉急。清光绪二十六年陆续开办通海垦务公司、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等实业。继又主办南洋劝业会,展销苏皖一带工农业产品。民国九年至民国十四年,徐任通海实业管理处处长、大生纱厂常务董事期间,为发展民族工业竭尽心力。辛亥革命以后,军阀混战,兵燹连年,帝国主义者,趁机大肆侵略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当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之思潮正蓬勃兴起,徐乃昌与刘鸿生、刘吉生、李宣龚、陈叔通、刘念义等兴办上海水泥厂,任董事;并组织和主持水泥联营。又与南洋总督周馥之孙周美权、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周叔韬(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兴办镇江大照电力公司,任董事;同时任大生纱厂二厂厂长。继又发起组织中国水泥联营,其联营单位有上海水泥厂、中国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乃周学熙、周叔韬合办),并负责主持其事。每当资金缺乏时,徐氏则多方奔走设法,向金融界(如浙江兴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大陆银行等)贷款资助,使兴办之实业日益兴隆。
  爱国仇倭。徐乃昌赴日本东京考察学务时,有次日本军国主义者当着中国留学生的面,公开蔑视我中华民族,向全校日本学生说:“苹果甜吗?你们喜爱吗?它出产在中国东北,我们大日本帝国要富强起来,夺取中国,首先占领东北。”徐乃昌听罢大怒,拂袖而去,愤然回国。
  “一二八”、“九一八”事变后,上海沦为孤岛。徐氏坚贞不屈,终日闭门不出,只与当时佛教界名僧释印光、释妙真(苏州灵崖山有印光塔,妙真法师为住持)、名流王一亭、丰之恺等专研佛学,以避乱世。与世尘隔绝。对原来故旧王揖唐、梁鸿志、罗振玉之流沦为汉奸,卖国求荣,切齿痛恨,彻底断绝关系。平时经常教育子女读文天祥的《正气歌》。当其弥留之际,还告诫子女:“中国人要有志气,要学伯夷、叔齐,宁饿死首阳山下,也不作亡国奴!凡是当汉奸的戚友,必断绝往来,牢记、牢记。”其忠贞爱国,坚持民族气节,令人景仰。
  伦明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外二种)》(北京燕山版)之第46页有上面这首给徐先生乃昌之七言绝句。“刊成闺秀百家词,好事南陵合绣丝。堪笑痴儿保孤本,至今还是宋元时。”说的是徐先生致力于收藏、刊刻与出版也。——南陵徐积余乃昌,尝刊《清闺秀词集》初二编。无专集者,别为《闺秀词抄》。凡百数十家,搜罗不易。缪筱珊序君《随庵丛书》,引顾涧薲语,谓宋元旧本,日渐散佚,宜复刻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后千百年为今日也,云云。《随庵丛书》初二集,皆宋元本,其中有假之他人者,亦有不甚可信者。他刻若《许斋》《积学斋》二丛书,则近人著作也。闻所藏已尽散,其佳者多归天津李嗣香。”其中“堪笑痴儿保孤本”一句,非个中人不能如此肯綮到位。
  3、徐乃昌早在青年时代就开始了藏书活动。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十岁的徐乃昌在古书的渊薮——京师琉璃厂结识著名学者缪荃孙。缪荃孙是近代最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他参与创建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他的版本目录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关于古书善本的标准至今还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与缪荃孙订交,使年轻的徐乃昌获益非浅。在与缪荃孙的交往过程中,徐乃昌大大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鉴藏古籍的标准,坚定了以藏书为终生职志的信心。对他日后的藏书刻书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徐乃昌撰《积学斋藏书志》,即请缪荃孙为之序;缪氏曾语人曰:“我的‘艺风堂’清人文集虽有千种之多,但比起‘积学斋’只是小巫而已。”故徐氏藏书之多、之精、海内闻名,时人誉之为藏书巨子、刻书大家。据徐氏嫡裔称,其藏书盛期达数万卷,与当时我国著名藏书家南浔刘氏“加业堂”、常熟翟氏“铁琴铜剑楼”齐名;能与其戚谊安徽省贵池县刘世衍(字葱石)“聚学轩”媲美。又与叶昌蟙相识于北京,后以二人赏析旧籍,佚有往来。可以说,徐乃昌近五十年的藏书生涯,受到同时代各藏书名家的影响极大。徐乃昌的目録学成就虽不能与缪荃孙和叶昌蟙等相比,但在保存传播古典文献方面,却有着他的独特的贡献。
  徐乃昌曾与张元济、李拔可、陈叔通、缪艺风、吕鹿笙等研究古籍印刻,为清末私家藏书、刻书之代表人物,张静庐先生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一书中,论述近代刻书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地位,指出它“在中国为最精”,在提到董康、陶湘、刘世衍、徐乃昌……等十五位代表人物中,徐乃昌亦名列前茅。
  徐氏藏书,同时刻书、著书,内容广泛,涤洗得当,纷杂排列有序,典籍经文,诗词歌赋,水经地释,花部农谈,兵刑礼乐,金石碑帖等广博而精深。其中:自撰自刻有《南陵县志》四十八卷(民国初年)、《南陵建制沿革表》一卷、《金石古物考》一卷、《续方言》一卷,《汉书儒林传补遗》一卷。自撰尚未刊行有《积学斋藏书记》、《随庵珍藏书画记》、《金石目》、《吉金图》、《安徽省金石图》。民国12年曾影印刊刻《宋元科举三录》三卷、同年还有单刊之《玉台新咏》十卷、《徐文公文集》三十卷、民国13年影印刊刻有《锦瑟集》一卷。例如《积学斋善本书目录卡》及《金石碑帖本》六千种,存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还有不少木刻版本存放在苏州报国寺内。抗日战争以前,曾赠送梓乡(安徽南陵)民众教育馆线装书数千卷,并用木板夹住,纱带扎紧,一部一部置于书庋内,藏于孔庙明伦堂真经阁上(当时为县参议会址),县长刘植派林达章继任馆长。抗日战争爆发,倭机轰炸县城,为保护好文物,林派人将几大橱珍贵文献搬至香由寺。不久,继任县长刘靖清见香由寺古木参天,林荫密布,为防空袭之好场所,命县府各科室迁香由寺办公。林达章无可奈何,只得另迁南门城外茶庵。时进隆冬,天气酷冷,县府卫兵将一捆一捆古书搬出燃烧御寒,就这样,珍贵文献被全部烧光。目前,台湾“中央图书馆”中,尚有其《闺秀词钞》三十七家十册,明复刻元版;《战国策》十卷十二册,以及宋代《宝佑四年登科录》、《绍兴十八年日年小录》,手抄本《岭峒志》、《平江纪事》等。徐乃昌尚有数十年从未间断过的日记及部分藏书,因保管不慎,有的转卖他人,迄无下落。其晚年还主编《安徽丛书》,印出各集均为皖籍学者著作,社会人士对此评价甚高。
  凡经徐乃昌校刻翻印之旧有典籍,从无草率、照抄、敷衍之弊,而是极其严肃、认真,精心审阅,并附有例言扎记,详加注释,以飨后人,其中不乏善本乃至海内孤本,赖以珍藏刊刻才免于泯灭。《玉台新咏》系影刻明赵均“小宛堂”版本,好利之书贾尝以徐本充赵本索价,可见刻印工精制已达上乘。1984年间,中央电视台在五频道曾播映:安徽南陵徐乃昌珍藏明手抄本农书一本、系海内孤本,今存于北京图书馆内。
  徐乃昌一生藏书达五十年之久,所藏至为宏富。徐乃昌室号“积学斋”,富于藏书,古今版本,种类繁多。徐乃昌的积学斋之藏,以清人文集和金石古器物为多,徐乃昌曾编有《积学斋藏书记》四卷,《积学斋书目》一卷,《随庵徐氏藏书志》等,可惜均为稿本或抄本,徐氏又编有《随庵吉金图録》,《小檀乐室镜影》,《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积余斋金石拓片目録》,《积余斋集拓古钱谱》等。王国维对他以图録传古得做法曾表示极大得赞赏。
  据说徐氏生前已将藏书志编就,然却未见刊行。致使世人不能确知积学斋藏究竟有多少,内容究竟如何,值得庆幸的是,有几种徐氏藏书目的稿本、钞本流传于世。一是郑振铎先生《西谛书目》著录有《积学斋藏书记》四卷,现藏北京图书馆。二是上海图书馆藏《南陵徐氏藏书目》稿本,存一册。所录图书,颇多善本。三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积学斋善本书目》及《金石拓本目录》稿本。四是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积学斋书目》一卷。五是丁福保藏《随庵徐氏藏书志》卷数不详。通过上述几种目录,使人们可以约略知道徐乃昌藏书的大致规模和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藏有《积学斋书目(稿)本》一卷。(清)徐乃昌撰。本书半叶十行,每页有“积学斋钞书或“灵华馆钞书”字样。每种书占一页,大致依四部分类,共录四十二种。以集部居多,占十九种。所记书以明刊本为主,间有宋元刊本或钞本。书名、卷数之下,详细记其题跋、印文、以书牌图形。其中数种前后复出(内容全同,仅钞写笔迹相异)。又有二种清刊本,于天头注“拟删”二字。由此可知,书为零散资料的汇订本,可能是徐氏为编写《积学斋藏书志》所作的部分准备。书目之后附《随庵藏器目》,似为青铜古器的购单,注有“乙未七月记”字样。按“乙未”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约略可知此稿本的撰写年代。
  徐乃昌卒于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徐氏藏书开始陆续散出。他的后人一度还在沪上设肆售书。南北书贾闻讯也纷纷云集沪上购求徐氏遗藏,故徐氏藏书散落世间还是比较多的。时至今日,在古籍书店或者拍卖会上还能偶然得见徐氏遗藏。
  4、从流传下来的徐氏书目以及徐氏身后散落人间的古籍遗藏来看,徐乃昌的藏书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收藏范围广泛,不管是经史子集四部,还是佛经道藏、社会科学、应用技术书籍,均在徐氏收藏之列。
  二、从实际出发,不专以宋元本为搜求对象,重视明清罕传的秘本、精本。从上海图书馆藏《南陵徐氏藏书目》来看,徐氏除藏有几册宋版佛经零本外,并未见宋本古籍。现代藏书家黄裳先生向以藏书精雅著称于世,他在《前尘梦影新录》一书中著录了许多令人艳羡的精本秘笈,而这当中,南陵徐氏旧藏的就有三十余种之多。由此可见徐氏藏书的旨趣。又如鄙藏清嘉庆本《四妇人集》,其书刻印俱佳。传世寥寥,无疑应归之清刻善本之列.也是南陵徐氏的旧藏。近人于莲客于卷末有题跋一则,详述沈氏刻书经过,并记徐氏藏书印记,亦属书林掌故,兹录之如下,以与读者共赏。于跋曰:“古倪园沈绮云(恕)沈十峰(慈)兄弟为松江藏书家,与黄荛圃相友善。绮云影宋刻《鱼玄机诗》、《薛涛诗》及《杨太后宫词》为《三妇人集》,底本即假自百宋一鏖。迨绮云故后,十峰复补刊元孙蕙兰《绿窗遗稿》附之,曰《四妇人集》。其原刻初印本今已难得。此为藏书家徐积余(乃昌)所藏,尚系初印者。后来翻刻时,即依此为底本。卷端所钤徐乃昌马韵芬夫妇一印亦照刊焉。”
  三、重视收藏清人的文集和词集,重视乡邦文献。在徐乃昌的藏书中,清人文集占有相当数量。据郑振铎先生《清代文集目录序》和《跋》称,清人文集虽然年代较近,但有些却非常罕见,如欲罗致齐备,则更非易事。据说清末大藏书家缪荃孙颇重清人文集,他以一己之力收罗清集达一千种以上,然而与徐乃昌所藏清人文集相比,也还只能是相形见绌、甘拜下风,由此可见徐氏所藏清人文集之多。黄裳先生在《前尘梦影新录》中说“积余萃毕生精力收清词,尤着意于皖人著作。”兹列举积学斋旧藏而见于《前尘梦影新录》的清人词集数种如下,以见一斑。《三百词谱》(康熙)、《陈其年词集》(康熙)、《香胆词选》(康熙)、《看蚕词》(雍正)、《银藤花馆词》(嘉庆)、《生香馆词》(嘉庆)、《栖香阁词》(道光)、《享帚楼词钞》(道光)等。正由于徐氏重视清人词集的搜集和研究,无怪乎他有刊刻《小檀栾室闺秀词》之举了。
  四、重视金石书籍和金石拓本的收藏。清代是金石学研究最为鼎盛的时代。有清一代,金石学著作之多,超过历代。徐乃昌生逢其时,且一生酷爱金石,收藏金石书、传布金石学就成为徐氏一生活动事业的重要内容。据《随庵藏器目》载,徐氏不但收藏金石书籍,而且收藏金石器物。据《随庵藏器目》载,徐氏收藏的钟鼎彝器等有九十多件,收藏古铜镜数量更多。罗振玉在《小檀栾室镜景》题签后注曰:“积余先生藏古镜至富,兹精拓以传艺林。”徐氏不但收藏古器物,而且还大量收藏金石拓本。他在致友人柯昌泗的书信中,称“敝处藏碑,积四十年之力.已得一万三千余通”,可见其藏品之富。据稿本《南陵徐氏藏书目》,徐乃昌藏清人金石学著作颇多,其中不乏精本和罕传之本,如:《函青阁金石记》,商城杨铎,传抄稿本;《金石学录》,嘉兴李遇孙,道光四年刻本;《汪本隶释刊误》,黄丕烈,嘉庆士礼居本;《话雨楼碑帖目录》,吴江王楠鉴藏,道光十二年刻本;《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吴县吴大激,美浓纸精印本;《古玉图考》,吴县吴大激,光绪己丑刻本,罕见;《续三十五举》,桂馥,嘉庆八年婺源胡翔云刻本。其中《续三十五举》一书,辗转归寒斋所藏。或可谓余之书缘不浅也。
  同许多大藏书家一样,徐乃昌的藏书用印很多。其藏书用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楷书入印,在与其他藏书家用篆文印的对比中显得格外醒目。徐氏藏书最经常用的一方印是朱文楷书长方形印“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据见,徐氏其他藏章还有“徐乃昌读”,见嘉庆本《续三十五举》;“乃昌校读”,见万历本《晏子春秋》;“徐乃昌印”,见影印本《小檀栾室镜景》;“南陵徐乃昌校勘经籍记”,见嘉庆本《古周易音训》;“南陵徐乃昌审定善本”,见拜经楼本《陶渊明集》;“积余秘笈,识者宝之”,见康熙本《三百词谱》;“徐乃昌马韵芬夫妇印”,见嘉庆本《四妇人集》。据载,徐氏尚有“积学斋镇库”、“徐乃昌曝书记”等藏印。
  徐乃昌在藏书、刻书活动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学者、诗人、藏书家、金石家有着广泛的交往。他们或彼此交流、评隧藏品,或赏奇析疑,砥砺学问。这样浓厚的学术空气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徐乃昌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事业的成功,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据《缪荃孙年谱》、《艺风堂文漫存》、《缪督庐日记钞》等文献记载,徐乃昌与之交往的文人学者有陈宝琛、陈三立、叶昌炽、缪荃孙、沈曾植、褚德彝、吴昌硕、李葆恂、朱祖谋、罗振玉、王国维、傅增湘、柯昌泗等等。
  提起徐乃昌所刻书,人们不能不首先想起他复刻的明寒山赵氏小宛堂本《玉台新咏》。《玉台新咏》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版本很多。仅明刊本就有明嘉靖五云溪馆活字本、明嘉靖兰雪堂活字本、明万历华亭杨钥刊本、明万历茅元桢刊本、明崇祯六年赵均小宛堂重刊宋本等。据有关学者研究,《玉台新咏》现存的本子当以敦煌唐写本残卷为最早,现存刻本中以明五云溪馆本为最早,明崇祯寒山赵氏覆宋本最接近徐陵原本。而赵氏据以覆刊的宋本今已不知尚在人间否。这样崇祯本《玉台新咏》就成为下宋本一等一脉单传的佳本,自从它一问世。
  即备受学者和藏书家的珍视。由于小宛堂本《玉台新咏》当日模印无多,且历经三百年的岁月风雨,故时至今日原刊本存世者已寥寥无几。徐乃昌覆刻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重见明本乃至揣摩宋本的需要。
  徐乃昌复刻的《玉台新咏》,摹刻工致,与明本惟妙惟肖。除了“后序”中多一行某年月“南陵徐乃昌影明崇祯吴郡寒山赵均小宛堂覆宋本重雕”外,全书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当时徐氏的一些友人如傅增湘等以乾隆旧纸模印者,更是神采焕发,下真迹一等。由于徐乃昌这个覆刻本与崇祯原本非常逼真、神似。于是就有人以此做起手脚来。他们或撤去后跋,去掉徐氏覆雕明本的痕迹,或将纸色染旧,以充明本牟利。这种以徐氏影刻本《玉台新咏》冒充明本的现象不仅在书肆中存在,而且在已人藏图书馆而且被列为善本的图书中也有发现。这一事实,从反面证明了徐氏本刊刻之精。
  徐乃昌所刻单刊本,除了《玉台新咏》以外,还有《徐公文集》(影宋明州本)、《永嘉四灵诗》(影毛钞残宋本)。这两种忆也都摹刻甚佳,堪称民国刻书的新善本。
  5、徐乃昌对于保存古典文献得最大贡献在于他的刻书事业。徐乃昌不但是著名的藏书家,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出版家。他自光绪十八年起,直至民国二十多年,即本世纪三十年代,乃昌师友的著作如宋祖谋的《杭鞠录》、李葆恂的《无益有益斋论画诗》、文廷式先后刻书印书近二百种。是民国藏书家中以一己之力刻书最多的人之一。除氏以一己之力,除上述单刊诗书外,徐乃昌还刊刻了九部丛书。兹依年代先后,分述如下:
  一、《积学斋丛书》计20种61卷,完成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收录的都是清人关于经史考证的未刊稿本。其中有著名学者金榜、孔继涵、洪颐煊、江藩等人的著作,也包括徐乃昌自著的《南陵县建署沿革表》一卷。
  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十集110种129卷.。书刊于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895—1896)。全书分为十集,每集分为十种,收录清代女子词集一百家(内有少量明人词集)。另附闺秀词钞十六卷,补遗一卷。刊刻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三、《鄦斋丛书》21种44卷。刊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所收录者大多是清人的考据和辑佚之作。另外包括徐氏撰辑的三种书,即《续方言又补》二卷、《后汉儒林传补逸续增》一卷、《焦里堂先生轶文》一卷。
  四、《随庵徐氏丛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刊成。收录的十种书都是宋元旧本,影刻十分精善。其中影宋本《唐女郎鱼玄机诗》、影元本《苍崖先生金石例》、影元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等都摹刻逼真,刀法工致,深受藏家喜爱。
  五、《怀豳杂俎》丛书12种16卷。刻于清光绪至宣统年问。全书十二种,既包括前人的著作如姜绍书的《琼琚谱》,罗聘的《我信录》、焦循的《花部农谭》,也包括徐的《云起轩词钞》等。当时。徐乃昌正任职江南盐法道。道署中有“怀豳园”,故将丛书定名为《怀豳杂俎》。
  六、《随庵所著书》4种5卷。民国四年(1915年)汇印。收录徐氏自著的《续方言又补》、《后汉儒林传补逸续增》、《焦里堂先生轶文》(以上三种先已收入《斋丛书》中)和新辑的《皖词纪胜》一种。
  七、《随庵丛书续编》10种38卷。该书刊于民国五年(1916年),所收录的十种书都是宋元旧本,底本则是徐乃昌借自江南藏书大家——瞿氏铁琴铜剑楼。其中包括影宋钞本《补汉兵志》、影宋本《忘忧清乐集》、影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论》等。
  八、《宋元科举三录》,刊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包括《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卷(据明弘治本景刊)、《宝祐四年登科录》一卷(据明嘉靖本影刊)、《元统元年进士录》一卷(据元元统本影刊)。这三种底本均为徐氏自藏本,在民国影刻本中,也是质量较高的。
  九、《南陵先哲遗书》5种22卷。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刊成。这五种书包括《休庵前集》一卷、《后集》一卷,清人盛于斯撰,据顺治五年本影刊;《史弋》二卷。清人汪桢撰,据康熙四十年影刊;《谈史记十表》十卷,清人江越撰,徐克范补,据雍正影刊;《芸莽诗集》八卷,清人刘开兆撰,据嘉庆二十年本影刊。以上五种都是徐氏南陵乡贤的著述。《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谢国桢对上述各书均有著录。
  徐乃昌一生除酷爱藏书外,还酷爱金石。他收藏金石古器物和金石拓片至多。对金石考证学精益求精,被誉为江南四大考证家之一。他根据自己丰富的收藏,编印了大量的金石书籍。其中有《随庵吉金图录》、《小檀栾室镜影》、《镜影楼钩影》、《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至圣林庙碑目》、《积余斋集拓古钱谱》、《积余斋金石拓片目录》等。值得一提的是,徐氏影印的《随庵吉金图》、《小檀栾室镜影》等书,与他刊刻的其他书一样,无论是选纸用料,还是装帧设计,直至印刷装订,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讲究。王国维十分推崇他这种以图录传古的功劳。尤其所藏汉、唐古镜、古钩(具年号钩镜,水银浸镜钩、日光镜……)数量之多,品种之奇、之精,世所罕见,为海内藏家之冠。在民国影印本中是足以与罗振玉影印善本竞相媲美的精品。《续修四库全总目提要》有刘节著录略云:“《小檀栾室镜影》六卷(南陵徐氏影印本)。徐乃昌撰。徐乃昌收藏汉唐以来古镜著名所录,《小檀栾室镜影》,得三百八十有三器。于徐氏家尚不及三分之一,而超出西清古镜等四书所著录之数,亦足称巨观矣。足供治文化史者之研讨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令人所称道的则是徐乃昌对史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民国3年(1914年),南陵修志,聘徐任总纂。经过10年,《南陵县志》于民国13年完稿付印。全志48卷,体例完备,内容充实,对伯父文达和堂兄乃光做过传略,第一次编入金石志4卷,保存了极其珍贵的史料,对南陵建置沿革,亦作了可贵的考证。算是对家乡有所回报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张寿林著录略云:“民国《南陵县志》四十八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民国十三年铅印本)。徐乃昌纂修。……民国二年癸丑八月,余邑侯谊密莅任,于次年会邑中荐绅,合议申修,以乃昌为总纂,迄民国十三年而书成,都四十八卷,计卷一至卷七曰舆地志,卷八曰学校志,卷九曰武备志,卷十至十三曰营建志,卷十四至十六曰食货志,卷十七十八曰职官志,卷十九至二十四曰选举志,卷二十五至三十三曰人物志,卷三十四至三十九曰列女志,卷四十至四十二曰艺文志,卷四十三曰经籍志,卷四十四至四十七曰金石志,卷四十八曰杂志。卷首序例言题名目录舆图;卷末叙录。志中所采事实,上据嘉庆徐志,下讫宣统三年。志目悉依徐志,惟光宣间举行新政,自旧目所能赅括者,依类另增子目。如舆地志之自治区域,学校志之学堂,营建志之教堂,卷举志之议员、自治区等皆是也。然今又以金石文字,足补史乘之遗,徐志无之,特新增,以资考证,计自周至明,共占四卷,使人不病其繁。徐志载籍,附诸艺文。前仿隋书经籍志例,增经籍志。首列邑人著述,次附官师著述,后附邑人校刊,皆极有见。且逐条皆标出处。于史法亦极有当,在民国方志中堪称上选。”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张寿林著录略云:“《光绪南陵县建置沿革表》一卷(随盦所著书本)。徐乃昌撰。光绪中叶,县令张源溱,以旧志已八十余年,未经续纂,与乃昌相约,重修邑志。并属乃昌辑图经一书相辅而行。嗣张令调补渦阳,莫有能继其志者,乃昌因先通考历代建置沿革为表一卷。以俟续纂志来者有所采择。……旧书南陵沿革舛误已甚,凡此谬误表中皆为厘正,其考核之精碻,不同凿空,徵引之富,并异孤证,虽仅及一邑,亦实有功方舆也。”
  民国19年,徐应聘为《安徽通志》总纂,撰成《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17卷,运用自藏的金石古器物摄制成《影版》1卷,学术价值很高。翌年3月,安徽丛书编审委员会在上海成立,徐任常务委员,与皖籍名人程演生、黄宾虹、程霖生、吴镜云等合作,出版《安徽丛书》6期,保存皖人著作30种360余卷,对弘扬安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戊戌维新”,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徐乃昌曾与康有为、梁启超、张謇、江标等创办新学堂。民国9年起,他襄助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南通图书馆。民国20年,安徽洪水泛滥成灾,徐乃昌关注桑梓灾情,向上海各界募捐,除呼吁救济单位支援外,还亲自上门拜访皖籍同乡大户,募得巨款,径汇南陵。除此他还在上海兴建公园,如南市区的半淞园、闸北区之虬园等,供市民们休憩。寓居上海时,与柳亚子、朱祖谋等编写《上海通志》。
  徐乃昌平生以藏书、著书、校书、刻书、金石考证、古物字画收藏为业,业绩昭著;尤以在地方志事业上的建树卓著。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
发表于 2012-2-2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证历史的先驱者。
发表于 2012-2-29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徐氏宗亲网越来越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4 20:52 , Processed in 0.16765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