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1

[徐志摩] 林徽因回应徐志摩:稠密的悲思我懂 但怎能应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rdn_4f44c60e3fd85.jpg
本文摘自:《民国记忆》 作者:张意忠 出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人们津津乐道林徽因文学和建筑领域上的突出成就与贡献,也关注她丰富而含蓄的情感世界。她那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纯美爱情故事曾感动了无数的性情中人。她是让诗人徐志摩神魂颠倒的情人,让学界泰斗金岳霖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患难与共的妻子。林徽因的一生沐浴在真爱里,在她一生爱的记录里,交织着三个出类拔萃的男人,三个男人的真爱成就了这位性情才女。她“爱思成,爱自己的家胜过一切”,又以不同方式真诚地爱着父亲、徐志摩、金岳霖、朋友们。
美丽的邂逅,归于残片——徐志摩1918年,徐志摩北大肄业以后前往美国留学。后来因为崇拜西方哲学家罗素,他离开美国,来到英国留学,希望在英国能够亲耳聆听偶像的讲学。可是,徐志摩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不久前刚刚去中国讲学了,遗憾的徐志摩只得在剑桥附近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来,等待罗素归来。就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且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当年林徽因16岁,还是个中学生,是扎着长辫的16岁花季少女,像一只翩飞的蝴蝶;徐志摩24岁,已经为人夫、为人父。正值青春芳华的林徽因,纯洁懵懂,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共同的理想和志趣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谈甚欢,他们相约在波光潋滟的康河上泛舟游玩,在康桥上指点美景、赋诗吟唱……面对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子,徐志摩一下子就被林徽因吸引了。他十分欣赏这个出生在旧时代,却拥有着新女性才学的小姑娘,林徽因的端庄、秀丽、风采更让这位浑身洋溢着浪漫情怀的诗人难以自禁。他曾经给林徽因写过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没有想到,这封信却把林徽因“吓倒”了。
不久,林徽因随父亲提前回国,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岁月流转,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见时,林徽因已与父亲的好朋友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了婚,即将嫁作他人妇。虽然如此,徐志摩与林徽因依然保持着来往,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愉快地以书信交流。林徽因在北京西山养病期间,徐志摩还经常去西山看望她,并帮助她发表了一些诗作。“她天生丽质,……她的美丽,已为许多青年男子倾倒。然而,却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以一个诗人独到的慧眼,从她谜一样的眼睛中,读出她与生俱来的忧郁。”“初相识的时候,这目光就让她的心不可名状地跳了一下。”第一次见面,林徽因就给徐志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徽因外表的美丽,蕴于内而体现于一颦一笑的大家闺秀的气质都让徐志摩赞叹不已。随着交往的增多,徐志摩发现,这个梳着两条小辫、像是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不仅俊秀可爱,而且思维活跃,见识明澈。她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悟性都超出了她的年龄。时间越长,林徽因的聪慧、幽默、追求独立、坚持己见等等内在的品质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光辉,让徐志摩深深折服。他们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是浪漫无比的诗人,少女怀春,诗人多情。于是,两颗心在康桥的柔波里怦然而动了。从此,徐志摩成了林家常客,康桥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可以说,是徐志摩带领林徽因进入诗的殿堂,她被誉为新月派女诗人;而徐志摩的诗人名号,则是林徽因送的。她激发了这位诗人的创作灵感。一见钟情的徐志摩诗兴大发,一发不可收拾,不再想做哲学家,而成就为一位诗人。
1924年,是林徽因在上流文化社交圈开始崭露头角的一年。那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应梁启超与林长民之邀来华访问,林徽因任泰戈尔的翻译。在北京欢迎泰戈尔的集会上,徐志摩和林徽因站在泰戈尔左右的照片被当天北京的各大报纸以醒目的版面刊登出来,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以李欧梵在《浪漫一代》中的描述最为传神:“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民国初年这如诗如画的一幕,至今仍传为美谈,引起人们无限遐想。是年5月8日,新月社为了庆贺泰戈尔64岁生日,在北京协和大礼堂举行晚会,由林徽因主演泰戈尔的抒情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法森塔,梁思成担任布景设计。第二天《晨报》报道演出盛况空前,“林女士态度音吐,并极佳妙。”因此,林徽因与徐志摩更加成为公众视点。也因此,生性浪漫的徐志摩将原先在英国伦敦时对林徽因的美好印象,发酵成了一种欲罢不能的恋情。由于种种原因,林徐的感情最终未果,但两人的感情却是不容置疑的。徐志摩在给林徽因的信中写道:“……也许从现在起,爱、自由、美将成为我终其一生的追求,但我以为,爱还是人生第一件伟大的事业,生命中没有爱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其他别的自由了:……爱就是让人成为人,你觅得爱了,你成人的机缘就到了……”两人的许多诗作也都体现了这段无言的未了情。徐志摩的那首《偶然》就是因林徽因而作:“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同样,林徽因对于这段感情也是有着适度响应的。如果把林徽因的《深夜里听到乐声》和徐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放在一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呼应关系。徐志摩说:“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是谁的悲思/是谁的手指/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在这夜深深时/在这睡昏昏时……”林徽因则说:“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也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终自白,一见倾心而又无可奈何花落去,此段感情可谓爱得灿烂,去得匆忙和遗憾。
林徽因后来虽嫁为人妇,但她仍然很珍视与徐志摩的这段情意。在《情愿》、《记忆》、《落叶》等诗作里,诗人表达了对这段未了情的一种失落和怅惘的情绪。
徐志摩的爱是狂热的。而林徽因对于诗人的热情,有着不可信任的直觉,徐志摩的浪漫与飘逸是她所欣赏的,但也是她无法把握的,以至于她自己无法焕发出同样的激情去应和。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同时,她的理性也使她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着距离的分寸,让自己永远理想地存活在诗人的梦里。的确,徐志摩满脑子想的其实是他理想中的英国才女,那是他对理想爱情的一种投射——而林徽因毕竟不是曼殊斐儿或布朗宁夫人。那种镜花水月的爱情,固然是一种可贵的浪漫情怀,但少了理智的自制及对他人的体恤,亦使他本人深受其害。他甘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并为她和原配夫人张幼仪离了婚。但这时林徽因和梁思成走得很近了,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民国第一才女飞了。多情的徐志摩在理智上与林徽因保持着距离,可他至死也没能割舍掉这份未了情。1931年,徐志摩为了赶到北京去听林徽因的一个讲座,冒险搭乘免费飞机,在济南党家庄开山失事。林徽因的卧室里,一直挂着一块飞机残片,那是梁思成从党家庄失事现场捡回来的。
共同的追求,相伴一生——梁思成在浪漫诗人徐志摩与脚踏实地的建筑学家梁思成之间,家庭的背景以及教养使林徽因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她选择脚踏实地的那个,选择了学业和理想。童年的境遇对林徽因的性格是有影响的,因为父亲的再娶,母亲过着与丈夫分居的孤独的生活,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矛盾之中,常常使她感到困惑和悲伤。另一方面,正如林徽因后来自己所说:“像我这么一个在旧伦理教育熏陶下长大的姑娘,竟会像有人传说的那样去同一个比自己大八九岁的已婚男子谈恋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和徐志摩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林徽因,是一个诗人,和梁思成连在一起的,则是一位建筑师。深爱文学的林徽因没有选择诗人徐志摩,而是嫁给了学建筑的梁思成。建筑师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房子才不会倒塌;诗人必须是飞翔的、激情的,才有灵感。林徽因为自己找着了一个重心,一个支点。建筑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情感的根源,当年梁思成就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她选择建筑作为专业并非偶然,在她16岁随父亲林长民暂居英国时,受到一位建筑师的启示,就决心要以这个“把艺术创造与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
遇见沉稳大气如国画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林徽因收获幸福神话的开始。这其中除了共同的建筑情结,还包括坦荡的爱。中国俗话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但梁思成却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仅此一句就可以看出他对林徽因的爱和欣赏有多深。自1928年8月学成回国后,林徽因与梁思成便投入到建筑研究中,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并一起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她为北京大学设计地质馆,并与梁思成共同设计北大沙滩灰楼学生宿舍。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考察测绘了两百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全国和全世界的认识,从此加以深护。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夫妻二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花在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上。他们想把北京城这“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作为当时全世界仅存的完整古城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留给后人。作为建筑师,梁思成的光芒远远盖过林徽因,但他的成功与林徽因是分不开的。正如梁思成自己所说,他的很多文章以及研究成果,都浸透着林徽因的心血,许多建筑学著作都是他俩合作著成的。2004年6月10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行的“林徽因百年诞辰纪念会”上,他们的女儿梁再冰说:“她和我父亲梁思成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念,和他们对这个事业的献身精神。”
真挚的友情,美丽的永恒——金岳霖工笔画样的哲学家金岳霖是通过徐志摩认识林徽因的。一直以来,他用站在云端看风景的方式爱林,爱得心明眼亮了,所以孑然一身,逐林而居。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金岳霖是灵魂在高处的男人,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他爱林徽因,这爱不比徐志摩的浅也不比梁思成的薄,但因为爱得有所保留,所以一切仿如窖藏在岁月深处的酒,不热烈不深沉,愈久方愈醇。为此,他终生未娶。应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金岳霖与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一辈子的亲密朋友。金岳霖“逐林而居”,林徽因搬到哪里,他也迁到哪里,前院后院,总要挨在一起。金岳霖是林徽因几十年的挚友,林徽因死后,他写的一副挽联异常醒目:“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或许这可以作为他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也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才贯中西、一表人才的大哲学家金岳霖,因为深爱着已为人妻的林徽因,他一生竟然没有结婚。为了能够多多地看到林徽因,仅仅是能够看到她,金岳霖独身一人把家安置在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俩的家对面。这个可爱的哲学家,一个真的空前绝后的伟大的情圣呵。对于自己爱情的坚守,他有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和最干净的孤独。而洞晓一切的梁思成竟然和金岳霖是一辈子的朋友与知己。这样超拔的品质只能发生在这些天才的生命之中,凡夫俗子只有惊讶的份儿。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这三个男人的名字始终萦绕:建筑大师梁思成,诗人徐志摩,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这三个男人像三幅画,内容笔法气势皆不同,梁思成沉稳大气如国画,徐志摩浓墨重彩如油画,金岳霖则轻描淡写如工笔画。三段情感如熏风吹过,伊人在风中,凝神遐思。如果非要将这三段情感做一比较的话,那么徐志摩是热情如火,金岳霖是深情似潭,梁思成则是包容比海。林徽因和三个男子共同演绎了爱情绝唱,告诉我们爱原来也可以这样。
1955年4月1日清晨,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她离开了这个山雨欲来的世界,与世长辞,年仅51岁。她走不到人生的晚年,也远离了那些尘世的痛苦。林徽因去世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把她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决定,把她亲手设计的一方汉白玉花圈浮雕的刻样移做她的墓碑。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体,以最朴实、简洁的造型,体现了她一生追求的民族形式。
发表于 2012-2-2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太厉害了!楼主,I*老*虎*U!
徐氏宗亲网分享快乐!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4 20:12 , Processed in 0.163776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