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2

[人物] 徐强:爱岗敬业的“齿轮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他创下了大型齿轮加工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同行称为“徐强精度”;他十八年如一日奋战在生产一线,带出一支业务精湛的团队。他是徐强,辽宁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齿轮压缩机车间副主任。
“当工人,就一定要有一身硬功夫”
1990年,高考失利的徐强决定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路。经过努力,他考上了沈阳鼓风机集团数控大专班,开始了技工生涯。要强的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做一名优秀的复合型技术工人。
徐强的师傅马永思,是当时厂内磨齿技术水平最高的技师。徐强想,遇上这样的好师傅是自己的幸运,一定要尽快把技术学到手。按规定,学徒期是一年,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出师了。
然而,当公司让徐强去操作从瑞士进口的一台马格32X磨齿机时,徐强用所学的办法操作,结果将给进倍率的旋钮多拧了一周,导致速度成倍地增加,这一来便出现了一个废品。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徐强,“当工人,就一定要有一身硬功夫”。从那以后,徐强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常常是从早晨研究到天黑,才发现自己连午饭都忘了吃。几年过后,徐强终于成为著名的技术能手。
“只要下功夫,再尖端的技术也能攻破”
2001年2月,沈鼓集团准备从德国进口一台价值1280万元的数控立式成型磨齿机。企业领导决定让徐强去德国参加培训,将来好操作这台设备。在德国,交到徐强手上的是一份足有一寸厚的英文版操作手册。在两周的时间里,他靠着一本中英词典,凭着一股钻劲把这本天书般的操作手册从头到尾通读了三遍。从德国回来后不久,徐强就把操作手册翻译出来了。
之后,德国专家来沈阳安装、调试机器,徐强一直跟着干。一次,徐强和德国专家一起做磨削精度验收,在程序编制过程中,徐强发现对方输入的齿轮螺旋角有问题,可德国专家却不耐烦地说:“我们从来都这么输入。”
徐强没有迷信德国专家,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求其做出解释。德国专家经与总部多次联系后,最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次纠错,徐强为公司节约了十几万元。
“只要下功夫,再尖端的技术也能攻破。”徐强笃信这一点。齿轮的加工精度共分为12个级别,2004年,客户要求生产一个大型齿轮,设计精度是5级,难度相当大。最终,徐强加工的齿轮不仅满足了客户的精度要求,而且精度达到了4级。他创造了全国大型齿轮加工的精度之最,国内外同行将他这一纪录称为“徐强精度”。
“我要让更多的青年工人掌握‘徐强精度’”
作为一名党员,徐强在工作中表现出超越常人的爱岗敬业和创先争优精神,影响和带动着集团生产一线的青年工人。
2004年,集团任命徐强担任增速机车间齿轮加工组组长,承担20多名技工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徐强说,“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我要把我的班组带成一个先进的团队,要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他所在的班组被企业命名为“徐强班组”,几年来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制中屡立战功。
徐强出名了,很多外企前来挖他,可徐强全都拒绝了。“‘徐强精度’不是我个人的荣誉,它属于集团,属于中国企业。我要让更多的青年工人掌握‘徐强精度’。”
徐强先后荣获了“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面对荣誉,压力很大。”徐强说:“但一想起自己是名党员,一看到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投向自己,我就不想给公司抹黑,更不能给党员这个崇高的称谓抹黑,我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发表于 2011-12-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可不多啊!
发表于 2011-12-1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用心,事竟成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2 02:56 , Processed in 0.03309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