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2

[人物] 徐应荣——难不倒的残疾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中广网昆明10月11日消息(记者陈鸿燕)来到嵩明县牛栏江镇小新街村委会荒田村民小组,听见一片坡耕地里传出鸡鸣犬吠声,鸿轩特种养殖场的主人、走路“一瘸一拐”的徐应荣正在给鸡喂食。
  微笑中带着几分愁容的老徐显得十分伤感。上世纪九十年代,徐应荣在昆曲高速公路建筑工地务工,一次放炮不慎失去左手掌,右手仅有两个手指,眼睛也几乎失明,他躺在病床上,时常看着自己的左手发呆:“我年纪轻轻就成了残废人,今后可怎么办呀?”一年后,他不仅可以站起来独立行走,而且眼睛也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世界了,但是,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说话语无伦次,被村里人叫做“疯子”。他整天在家以泪洗面,看着瘫痪妻子悲戚的眼神和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徐应荣暗下决心:“用两个手指撑起这个家。”
  之后,老徐看到自家地里杂草丛生,就用两个手指一根一根地拔;秋收时,用双膝撕包谷壳,力所能及为家里做一点事。
  因治病欠下的债务,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徐应荣心中激起了创业的涟漪。他对妻子说,“地里的农活我基本没法干,外出务工又没人要,我想养鸡致富。” 其妻耿玉香惊诧地说:“养鸡!家里还欠着一屁股的债,哪里有钱来买小鸡。”见妻子坚决反对,他便劝解道:“身残已属可怜,心残更是可悲!我必须正视现实,无论困难有多大,路仍在自己的脚下。”  
  此后,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开始了创业的艰辛“旅程”。没有场地,他选择自家山地作为基地;没有鸡棚,他请人帮助搭建;没有鸡苗,他托人去调运;没有技术,他靠自己摸索。2008年4月,他多方借钱终于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养鸡场。但由于不懂饲养技术,第一批进鸡苗600羽,只活了200羽;第二批进1000羽,也只有260多羽成活。妻子噙着泪劝他:“你不要白费钱白操心了,家里的欠债够多的了!” 亲友们也劝他放弃,可他却蹦出一句话:“债越欠越多,我不养鸡还能做什么?”第三批,他一口气进了1200羽,成活率还是不到三分之一。他咬咬牙又进了1200羽,可这次更倒霉,一只都没有成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流泪仰天长叹:“我真的成一个废物了吗?” 接连4批鸡殇,徐应荣损失5万多元,债台高筑的老徐不知所措。他在一无所有的简陋养殖场里苦思冥想几天之后,这位食古不化的“傻瓜”又进了1200羽,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批鸡苗的成活率达到了近80%。
  看着小鸡一天天长大,他欣喜之余又开始为销路犯愁。万般无奈之下,他手拄棍子背着鸡到处去卖。由于他饲养的土鸡品好质优,价钱公道,再加之女婿为他设置了一个网页和一个QQ群,老徐仅这批鸡就赚了3万多元。
  老徐深有感触地说,“生活就像我养鸡这片荒地,它需要我耐心细致去耕耘;命运就像一叶小舟,它需要我全神贯注去驾驶。养鸡这条路虽然不好走,但我凭这几年摸索出来的养殖经验,每年只要能养活10万羽,每羽赚1元钱,收入也有10万元。”他赚来的钱一分都舍不得花,随即又再借钱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实行养殖、销售、技术支持一条龙服务。与此同时,老徐还开办了养殖技术培训、技术支持、销售等业务,带动和发展了许多养殖户,为周边群众特别是残疾人脱贫致富起到了带头作用。“政府对我很关心,残联给我办理了残疾证,每月还能领到低保金。下一步,我还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尽快还清债务,真正实现脱贫后,再带动乡亲共同致富。”老徐信心十足地说。
发表于 2011-10-12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残志坚,快乐生活。
发表于 2011-10-1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残志更坚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5 14:00 , Processed in 0.18199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