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2

[人物] 徐秀芳:扎根大漠30年的林业工程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54岁的徐秀芳是内蒙古乌审旗治沙工作站长,她个头不高,衣着干练,说话语速很快,是个敢说能干的女人。就是这个女人,从23岁开始,在广袤无垠的毛乌素沙漠里摸爬滚打了30年,从一名普通林业工人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劳动模范。在黄沙与绿树交织的田垄里,她累过、哭过、也笑过。
    “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没有想到会那么苦那么累。”
    1980年,徐秀芳从内蒙古伊克昭盟农牧学校毕业,风华正茂的她面临着多样的人生选择,可以留在盟政府所在地东胜发展,也可到条件相对较好的旗县工作,在深思熟虑后,徐秀芳毅然作出回乌审旗老家的决定,因为她要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家乡。
    乌审旗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南部、毛乌素沙地的腹部。全旗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各类风蚀沙化土地占总面积的94.8%。从上世纪60年代起,乌审旗土地沙化逐年加剧,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大面积草场、农田被流沙吞噬,许多村庄、房屋被掩埋。
    “选择了安逸,也许就是选择了平庸;选择了艰难,也许就是选择了成功。”徐秀芳选择了艰难,艰难便开始找她了。
    1980年秋,徐秀芳第一次去乌审召下乡,好心的老乡借给她一辆自行车,虽然当时她不会骑车,但也没好意思拒绝,推着车子就上路了。看看路上没了人,徐秀芳撇退跨上了自行车,可是掌握不了平衡,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揉揉碰疼的膝盖,徐秀芳站了起来。然后这一路上,一会儿人骑车,一会儿车骑人,一共20多里的沙窝子路,足足走了10个小时,到了晚上11点,才看到老乡家的灯光。
    后来条件好了些,她可以跟同事们坐着敞篷拖拉机下乡了。虽然速度快了,可一路上风吹沙打的,等到了地头,一个个都成了“土人人”。
    1981年,旗里搞林业普查,徐秀背着行李就下了乡,整整做了两个月的“土人人”。渐渐地,老乡们对这个女娃娃刮目相看了——“刚开始以为这个娇女娃娃干不成个甚,现在看来比我们社员还有苦水。(注:能干)”听到老乡们朴实的话语,徐秀芳比得了奖状还高兴。
    “虽然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但还是没有想到会那么苦那么累。”多少次,夜里躺在老乡家的炕上,徐秀芳腰腿疼的连个身也翻不了。她也曾用被子蒙住头反反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放着城市的体面工作不干,非要跑到这沙窝子里受罪?可想归想,问归问,每当清晨看到黄沙中那一簇簇绽放的绿色向她微笑时,所有的劳累马上又飞到九霄云外了。
    有的人哭过以后退缩了,徐秀芳哭过以后坚强了。
    徐秀芳将自己比喻成沙漠里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植物——沙地柏,像热爱生命那样追求、向往着绿色,将自己的青春化成汗水和泪水,浇灌着脚下的一寸寸不毛之地。
    1983年,徐秀芳一个人步行到乌兰陶勒盖苏木下乡,由于路不好走,走到很晚才到了公社。第二天下午,做完技术指导后她开始返程。当路过一个村子时,冷不丁从一户人家窜出一条狗,撵在她身后又叫又咬,徐秀芳撒腿就跑,可没看清脚下,被一块石头结结实实地绊了一跤,手里拎着的,一包从公社买的糕点也甩了出去。也是这包糕点救了他,狗闻着味道找糕点去了,徐秀芳却瘫坐在沙窝子里,两腿软的站不起来,眼泪哗一下涌了出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一段时间他们搞飞播治沙勘查,每天早晨7点钟就进入沙漠,一直到下午5点钟才能出来,平均每天要在沙漠里走20多里路,脚上的水泡变成了老茧,胳膊上的皮晒暴了一层又一层。在夏天,沙漠里的地面温度平均都在40度左右,带的那点儿水很快就被从身体里烤干了。有一次,徐秀芳实在是走不动了,整个身子扑在了沙丘上,脑袋昏昏沉沉的像要炸裂了一般,泪水模糊了双眼。
    世界上,有的人哭过之后,变得软弱了,有的人哭过之后,反而变得坚强了。徐秀芳无疑属于后者,她的意志之剑经过泪水粹炼,更加坚韧,百折不挠。30年来,乌审旗的每一片沙地都留下了徐秀芳的足迹,全旗80%的农牧民家她都去过。
    如今,浸透着徐秀芳泪水的毛乌素沙漠腹地,已经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160万亩,封山(沙)育林 44.1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了 559.2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了30.6%和77%,分别比 1999 年提高了12和27个百分点。
    根扎在哪里,情就埋在哪里
    徐秀芳把青春的30年全部奉献给了乌审旗的治沙植树事业,如今回首,她感到满心欢喜,唯一愧对的是丈夫和儿子。儿子出生的时候,正是徐秀芳频繁下乡的年月,家里的全部重担落在了丈夫身上。孩子吃不上妈妈的奶,丈夫每天7点钟就起床,骑自行车到8里地外的八一牧场排队买牛奶,有好几次去晚了,只好空手而归。
    2000年,国家搞退耕还林项目入户调查,徐秀芳在河南乡呆了200多天。在公安局工作的丈夫也很忙,有一次对她发牢骚:“林业局是你一个人吗?”徐秀芳无言以对,只能在心里默默说,等我退休后再回报你和儿子吧!。
    尽管她顾不上自己的小家,却惦记着沙窝子里的农牧民朋友。1996年,徐秀芳提出,应该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混合种植生态林和经济林,不仅要治理沙漠,还要让农牧民增收。进入2000年,不少农牧民尝到了沙子里种出的“甜头”,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治好沙、管好沙、用好沙的道理。
    从1983年至今,徐秀芳不断总结飞播造林治沙经验技术,先后引进了GPS定位、导航技术和种子包衣技术,增加了飞播作业的准确性,降低了飞播成本,提高了飞播成效。目前,乌审旗已有飞播造林保存面积139.8万亩。
    枯燥的数字就像毛乌素沙漠里一粒粒明沙,随时会被一场大风刮走。对于获得的“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徐秀芳说那些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人还得向前看。她甚至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图景——沙漠里走不动了,就在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多下功夫,继续绿化乌审大地。
发表于 2011-8-3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她与树木共成才。
发表于 2011-8-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干事业的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6 02:51 , Processed in 0.20022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