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掩映在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平陵镇山下村白芒坑大山深处修林茂竹间,一座200多年历史的典型客家围屋因为一段激情飞扬的岁月而留住了一段历史。84年前,徐向前带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曾驻扎休整;叶剑英曾三次途经此地;这里是东江纵队三支队司令部旧址。这个风景秀丽的村庄曾经还是当年伏击日军的一个战场。 记者近日访问这里,但见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座古朴的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代,是典型的客家三进式建筑结构,中堂大门门楣有“松龄围”三字。大门左右分别挂着刻有“红四师部住旧址”、“粤赣湘边纵队东三支队司令部住旧址”的木牌。 史料记载,1927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失败后,由叶镛、徐向前等领导的中国红军第四师经从化良口、吕田到达龙门县城。12月27日,红四师离开龙门转而落脚白芒坑进行队伍休整。当地民众递茶送水,热情欢迎。徐向前歇坐的凳子至今仍保留着。红四师官兵沿此路线行走,月底到达紫金,最后顺利到达海丰与红二师会师。 白芒坑70多岁的村民洪老伯向记者介绍,当年红四师官兵有1200多人,在村内休整时,军纪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做饭烧水自己动手,在围屋的走廊和中堂大厅休息。在白芒坑驻扎休整时,红四师向村民宣传红军的方针,离开时,白芒坑三村民毅然投身红四师。 在白芒坑革命旧址里有一口红军井,是红四师官兵见白芒坑村民生活用水困难特意挖的。为了记住这恩情,当地村民在井边竖碑刻了“红军井”三个字以表纪念。 整座围屋有90间房屋,大部分空置,其中有几间被辟为展览室,保存着从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100多件军人生活用品、刀枪子弹等革命文物。时任红四师参谋长徐向前在白芒坑用过的茶壶、油灯等都保存完好,徐向前入住的村民房间也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展览室。 洪老伯介绍,民国时期,白芒坑村位于龙门、河源交界处,是龙门通往河源的必经道路,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于是便成了战略争夺点。1925年2月,叶剑英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协助张民达,率全师官兵参加东征,叶剑英来回3次经过白芒坑,并在白芒坑击溃林虎叛军。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叶剑英在村民开的茶店饮茶谈论革命形势的故事。 1939年,白芒坑华侨洪月冲返村参加抗日工作,后在白芒坑建立党小组,并成立农民自卫队、农会、妇救会等,率领群众伏击日军,积极抗日斗争。 1947年,白芒坑成立人民武装“铁流队”,以白芒坑为根据地,活跃于龙门、河源、博罗三县交界地区,后又积极开展反击国民党的 “清剿”行动。 巍巍青山埋忠骨,客家围屋留余音。龙门县欲将白芒坑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目前已完成了相关史料挖掘、整理工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