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2

[人物] 山大校长徐显明:让中国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日前,《文史哲》作为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的唯一代表,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对《文史哲》60周年办刊历史和《文史哲》在学界和期刊界地位的充分肯定,无疑也是对《文史哲》既有办刊方向的肯定。作为校长,我为山东大学(微博 招生办)拥有这样一份驰名海内外,得到各方认可的老牌学术杂志而感到自豪!同时,对《文史哲》所确立的办刊宗旨和追求,我也比较欣赏,认为这样办下去,肯定会有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获奖之后,《文史哲》下一步要往哪个方向走?是我近来所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借这个机会谈出来,供《文史哲》的作者、读者,特别是编者们参考。我的意见是,《文史哲》必须进一步国际化,要成为一个著名的国际学术平台,从而成为向整个世界展示中国文明成就的主要窗口。

以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中国的崛起已成不争的事实,自然而然,支撑中国崛起的文化因素,遂倍受世界关注;源远流长、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正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世界性“汉语热”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趋势的明证。但不容讳言,整个世界,特别是英文世界对整个中国文明成就的了解还非常肤浅、非常片面,至少远不深入。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文化必须加快进一步走出去的步伐,任何消极等待、依靠自然而然的做法,都会丧失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千载良机。作为一份已被西方主流学界认可和接受的杂志,《文史哲》无疑承担着传播和推介中国文化的特殊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文史哲》必须有所作为,必须率先加快国际化的步伐,以不辜负上上下下的殷切期待。

《文史哲》下一步应更主动地走向世界,已无疑义。但《文史哲》应如何走向世界,值得各方认真探讨。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在选题策划上,《文史哲》应进一步向中国古典学术,亦即古文、古史、古哲集中。中国文化广博渊深,渺无涯际,但中国文化的精髓、精义和精华在古典学术,正像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一样。所以,我们想向世界推介和传播的,应该是带有典范性质或经典意义的中国文化元素,而不是细枝末节或无关宏旨的林林总总。古文古史古哲,向来是《文史哲》的发稿重点,今后应更自觉地朝这个方向凝聚。这既是《文史哲》的特色使然,更是中华文化向外推介的重点所在。《文史哲》的特色和风格无疑使她可以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排头兵。

世界已经走向一体化,而一体化的世界必然会形成一体化的文化,即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所谓“全球伦理”指的也是这个意思,而未来的世界文化,必须是世界上若干主流文明、主流文化的折衷调和。——这个世界当然不会完全按照“基督教文明”来改造自己的面貌,也不会完全按照“儒家文明”来改造自己的面貌,更不会完全按照“伊斯兰文明”来改造自己的面貌。在不同文化形成世界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对话,必须进行磨合。对话和磨合需要平台,而《文史哲》在我看来,最有可能充当这个平台。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为了使《文史哲》进一步走向世界,提升《文史哲》在整个非中文世界的影响力,《文史哲》必须在促进世界文明对话方面有所贡献,甚至有较大贡献。《文史哲》应当成为不同肤色、不同文明、不同语言之间进行沟通的强有力的文化媒介,我想这应当成为《文史哲》未来努力的主要目标。

《文史哲》应当尽快推出和发行自己的英文版,是我的第三点建议。我注意到2008年《文史哲》的海外发行量已达545份,也注意到《文史哲》的主要海外读者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而这些汉学家门根本无需借助英文来阅读中国学术文献。但我在此也必须提醒人们注意另一个基本事实:汉学家毕竟是极少数人,世界上肯定会有很多想深入了解中国文明,但汉语水平又不够的人士存在,而且这一类型的人会越来越多,怎么办?《文史哲》发行自己英文版的必要性,可能就在这里。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同时有好几种“汉译”学术丛书在发行,想想看,这些用汉语翻译过来的学术著作对我们了解海外学术成果和动态,起到了多么巨大的作用!如果只有少数懂英文的人才能阅读这些成果,可以说,我们的学术界不会有今天这样蓬勃的局面。所以,《文史哲》推出自己的英文版,绝非可有可无的举措。《文史哲》的中文版读者是世界各地的汉学家,而《文史哲》的英文版的读者则主要是英文世界所有对中国文明感兴趣的人们。我感觉到现在世界上缺少这样一种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以中国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英文刊物。《文史哲》的地位、实力和影响,使她有可能填补这个空白。应当承认,对《文史哲》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为她的主要稿件大都是有关中国古典学术的,而即使把这些古典的精义用准确的现代汉语表述出来也非易事,何况英译?但这一困难和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比较起来,毕竟是次要的。无论是为杂志自身发展,还是为我们民族文化传播,我希望《文史哲》杂志应该勇敢挑起这副重担,而且义不容辞!

2001年5月,在庆祝《文史哲》50华诞时,作为当时的主管校长,我曾著文《文史哲与山东大学文科建设》以示祝贺。现在,一晃十年过去了,时移世易,我又有幸作为校长躬逢《文史哲》之花甲庆典,遂对《文史哲》提出了超越山东大学乃至超越中国本土学界的要求,这一要求无疑也和最近提出的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吻合。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没有世界一流的杂志,这就是我们对下一个十年《文史哲》的主要期待。

发表于 2011-5-3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中国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
发表于 2011-5-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来容易做时难。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7 10:56 , Processed in 0.16000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