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3

[人物] 锦衣卫墓墓主为徐达第六代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6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本报讯(记者 朱凯) 记者昨日从市博考古部获悉,南林大锦衣卫夫妻合葬墓的发掘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对墓志铭文的最新识读,墓葬主人的身份之谜终于破解:墓志中提及的“锦衣卫佥事徐君叙”本名为徐世礼,而他正是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第六代孙。
4月17日下午,市博考古人员在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内发现了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双室砖砌墓。由于该墓葬早年曾遭盗掘,经过为期三天的发掘清理,考古人员共出土两方墓志、一件白色陶罐和一件蓝釉梅瓶。根据对墓志的初步识读,两位墓主人分别是“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徐君叙”及其妻“恭人周氏”。由于该墓葬距离中山王徐达墓只有300米,考古人员当时推断徐君叙可能是徐达的后人,但由于史料中没有关于此人的记载,其家族背景暂时无从考证。
墓志运回博物馆后,工作人员对墓志文字展开进一步识读,最新发现的内容揭开了“锦衣卫”的身世之谜。市博考古部许志强告诉记者,根据志文记载,徐君叙生于明弘治年间,卒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其本名为“世礼”,字“君叙”。志文中还明确提及,徐君叙是中山王徐达的第六代孙,他的高祖父是徐达第三子、曾任中军都督佥事的徐膺绪。值得一提的是,徐君叙“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乃是自其曾祖父开始“世袭”而来,到他“接班”时已承袭四代。
中山王徐达之墓位于太平门外板仓村,其东西两侧均为其家族墓葬,近年来,考古人员在周围发现了不少徐达后人的墓葬,其中就包括徐君叙的高祖父徐膺绪之墓。此次徐君叙墓葬的出土,为完善徐达家族墓葬的谱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蓝釉梅瓶入藏市博精品厅
本报讯(记者 朱凯) 南京市博物馆三楼的《玉堂佳器》精品厅内最近多了一件“稀世之宝”。昨天上午,明代锦衣卫徐君叙墓中出土的蓝釉梅瓶正式进驻该展厅,并与其他两件“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和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同台展出,让市民领略三种不同风格的“梅瓶之美”。
梅瓶古时为盛酒用器,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造型挺秀俏丽,因其“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曰梅瓶”。据市博办公室主任宋燕介绍,这件蓝釉梅瓶出土于徐君叙之妻周氏墓中,高26.8厘米、底径10厘米,口径4.4厘米,通体无纹,满施蓝釉,底部无款识。宋元时期的梅瓶造型修长秀丽,从明代开始,梅瓶逐渐作为陈设器,造型也逐渐转为肩丰身短的风格。因此,此次出土的蓝釉梅瓶和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也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古朴雄健,一个俏丽挺秀。据了解,通体施蓝釉的明代梅瓶存世极少,这也是南京地区出土的第一件蓝釉梅瓶,虽然底部无款,但从造型、釉色来判断,应该是明代的官窑器。
蓝釉梅瓶入驻的《玉堂佳器》展厅,集结有该馆20余件“镇馆之宝”。此前,三件“国宝梅瓶”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和“内府”白釉梅瓶,就一同陈列于名为“三稀殿”的主题馆内。如今,白釉梅瓶已撤柜收至库房,取而代之的蓝釉梅瓶将向观众展示其独特的“蓝韵之美”。
作者:朱凯(本文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蓝釉梅瓶放于南博三珍殿。肖雷 摄


  4月19日A10版,本报曾以《南林大工地埋着锦衣卫“二把手”?》为题,报道了南京林业大学新庄小区南大山工地,施工时发现了一处南京锦衣卫佥事(也就是南京锦衣卫二把手)墓葬一事。4月21日,本报A16版又以《锦衣卫墓里挖出稀世梅瓶》为题,报道了考古人员在这处墓葬中,发现了一只珍贵的蓝釉梅瓶,当时就有推测,墓主有可能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人。昨天上午,记者从南京市博物馆了解到,墓主的身份最终确定,真是中山王徐达第六代世孙,姓徐名世礼,字君叙。
  本报记者 肖雷
  最大谜底揭开
  碑文确定墓主是徐达六世孙
  当时在墓葬挖掘现场指导挖掘工作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许志强告诉记者,4月20日下午,4块墓碑被运回博物馆之后,相关专家立刻对碑文进行解读,最终认定,墓葬主人姓徐名世礼,字君叙,系中山王徐达第六代世孙,是徐达三儿子徐膺绪的后人。
  至于其妻子周氏,许志强表示,碑文中讲到周氏姓名时,有一块刚好缺失,所以只能认定是周氏。“不过从碑文中可以对她的身世有一个初步了解。碑文中记载她是周瑄的孙女,父亲是太子太保,通过这两点,我们查阅相关史料,初步确定她就是明天顺年间南京刑部尚书周瑄的孙女,正德年间太子太保周经的女儿。虽然说史书中对这个周氏并没有记载,但对于其祖父和父亲,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并且周瑄死后也被追认为太子少保,父子二人均为太子的老师,当时也是名噪一时的。”许志强称。
  锦衣卫二把手可能是个闲职
  既然徐世礼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第六代世孙,并且官至南京锦衣卫二把手,为何《明史》中没有这个人的记载呢?对于这个疑问,许志强表示,徐世礼虽担任南京锦衣卫佥事,实际上这个职位很可能是一个世袭的闲职,并没有太多实权。然而对于这个说法,明史专家却产生了争议。
  最早表示徐世礼的职位可能是个闲职的是凤凰出版集团编审、明史专家马渭源。昨天下午,记者同马先生取得联系。马先生表示,他猜测徐世礼的职位是闲职,原因有二。第一,徐世礼的职位是南京锦衣卫佥事,品衔是正四品。“正四品官,在明代也算是高级官吏了。这样的高官,在《明史》和《明实录》中却都没有记载,最大的可能的原因就是,徐世礼只是世袭了一个闲职,没有实权。”马先生称。第二,徐达第五代世孙徐俌临死之前,曾经给自己的小儿子徐天赐要了个职位,也是南京锦衣卫佥事一职。“现在看来,徐世礼和徐天赐是族兄弟,同样是南京锦衣卫佥事一职。为什么史书中对于徐天赐,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对于徐世礼却只字不提?这也说明徐世礼担任的可能是闲职。”马先生表示。
  对于这种猜测,江苏省社科院明史专家季士家却是不甚赞同。“史书中没有记载一个高官,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虽然他担任了这个职位,却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事迹,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能因为史书中没有对徐世礼的记载,就认定他担任的是闲职。在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他担任的是闲职之前,不能轻易地下判断。”季先生称。
  最贵文物“安家”
  对于南林大发现的这个墓葬,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墓主身份之外,还有就是女主人墓穴壁龛中发现的蓝釉梅瓶。昨天上午,记者在南京市博物馆,近距离观看了这个梅瓶。
  据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宋燕女士介绍,墓葬中发现的蓝釉梅瓶,高26.8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10厘米,中部最宽部分直径15.6厘米,发现时瓶中只有一些泥土。“南京的墓葬中很少发现梅瓶,并且一般都是在侯爵以上的墓葬中,由此可见这个墓葬的级别还是很高的。并且这个梅瓶中部有垂釉现象,就是说当时烧制时,外面涂的蓝釉太厚,都沿着梅瓶往下流了。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梅瓶中部有一条凹进去的细纹,说明当时梅瓶是分上下两部分做坯,最后再连接到一起的,比较大的梅瓶,一般都是这样的制作手法。至于梅瓶表面的白色斑点,以及另一侧的一大块白斑,初步判断是埋藏在泥土中时间太久,出现的土浸现象,就是说泥土中的酸碱物质,同蓝釉发生了化学反应。虽然有一些瑕疵,但梅瓶整体做工还是非常精美的。”宋主任告诉记者。
  那么,能不能确定梅瓶的年代、以及所烧制的窑呢?宋主任表示,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难以确定。“但是一般来讲,永乐、宣德之后,瓷器的底部都会有文字,说明烧制此瓷器的窑,但是这个梅瓶的底部并没有文字,很有可能是永乐、宣德之前烧制的。”宋主任称。
  记者注意到,摆放这个蓝釉梅瓶的馆,是南京市博物馆的三珍殿。此馆中仅有3件文物,除了这个梅瓶外,另外一件是烧于明初的釉里红梅瓶,第三件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而第三件文物,正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文物市场对其进行估价,保守的价格已经超过10亿。蓝釉梅瓶和镇馆之宝摆在一起,由此可见此瓶之珍贵。
  “但是对文物定价,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曾经有类似的文物曾经拍卖过,才好做一个对比,但是这样的梅瓶,据我了解,之前还没有过拍卖的记录,所以它的价值还不好说。此前媒体曾报道我们馆的镇馆之宝估价多少,扬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估价多少,其实都是市场的炒作,不足为信。文物的价值不在于它值多少钱,而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宋主任告诉记者。
  因为周氏墓中放着梅瓶,而徐世礼墓中却只是个瓷罐,此前便有猜测,是不是说周氏的地位高于徐世礼?对此,宋主任表示,可能是周氏生前很喜欢这个梅瓶,死后便作为陪葬品埋进了墓穴中。
  相关链接: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还只是日常生活用品,主要用来做酒器,并且体形较小。元代之后,梅瓶体形逐渐变大,作用也发生改变,由生活用品变为观赏品。国内目前最珍贵的两个梅瓶,分别是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以及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此前有报道称,这两个梅瓶的价值,都已经超过10亿。
  最新发现待考
  位于南京林业大学南大山的徐达后人“南京锦衣卫佥事”夫妻合葬墓确定墓主,就在记者以为徐达后裔古墓已经尘埃落定时,昨天,记者再次接到现场施工人员电话报料,反映现场施工中,在距合葬墓前不远处,又发现一处神秘青砖池!
  青砖池位于徐世礼夫妻合葬墓前六七米远的地方,长宽1米见方,深约30厘米,同样是用如同城墙砖大小的青砖白灰砌成。
  昨天中午11点,南京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对这处青砖池进行了认真清理,但是现场没有发现类似锦衣卫“二把手”夫妻合葬墓的墓志和随葬器物。只能根据史料进行一些初步的猜测。
  猜测一:风水池
  对明史颇有研究的马渭源猜测,这个青砖池有可能是锦衣卫“二把手”夫妻合葬墓前,为了聚拢风水财气给后人讨平安,而修建的风水池。
  猜测二:烧纸用的
  马渭源同时提出,考虑到墓葬区植被茂密,也有可能是为了方便祭拜临时建造的一个烧纸钱用的青砖池。
  猜测三:徐达后人火葬墓
  昨天下午,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专家表示,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他认为这个青砖池和现代人所用墓穴大小相近,可能是一个骨灰盒墓室,而葬于此处的古人也应该是一位火化者。
  他提出,火葬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特别是盛行于僧人之中。明朝时,南大山这一片是徐达家族墓所在地,由于其他外人不能入葬,因此,这位可能就是徐达后代中某位出家人的火葬墓。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不是臆测,这位专家还特意拿出了他所查阅的明史资料。原来,徐达有一个叫徐妙锦的女儿曾出家为尼。明初,徐妙锦是当时的著名mei-nv,她的姐姐就是明成祖朱棣的仁孝皇后,由于仁孝皇后早逝,朱棣又打起了妻妹的主意,但徐妙锦生性刚烈,在给明成祖写了一封“拒婚信”后,削发为尼。据此,这位考古专家推断,徐妙锦出家圆寂后,按照僧尼习俗选择火葬,但为了能够守在父母身边,也极有可能将骨灰葬在徐达家族墓地。 李海勇
发表于 2011-4-26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完善徐达家族墓葬的谱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表于 2011-4-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要资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7 10:32 , Processed in 0.15580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