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2

[评论] 徐云鹏:“特色”不是公交车涨价的“特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9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近日,昆明市推出24条公交车特色服务专线,票价为2元,比普通车贵1元,且不能使用爱心卡和学生卡。此举遭到市民质疑,认为,“特色公交”车涨价了但服务并没有跟上,是“变相涨价”,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交通资源的浪费。(所有011年3月26日《新京报》)
  对于消费者来说,那些由政府指导或者政府定价的产品价格,哪怕是微小的浮动都会非常敏感。比如说昆明市推出24条公交车特色服务专线,票价上涨一元,就引起了众多市民的质疑。毕竟“坐一次车多花一元钱,这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对每一元钱都要计算着花的低收入群体,却不能不在乎。”何况它还造成了公交车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市民乘车难。
  当然,能不涨价最好,但这也不现实。问题在于,如果要涨价的话,得给出充足的理由,涨得透明、涨得明白。而昆明市公交车涨价给出的理由是“特色公交”,所谓“特色公交”,除了车厢内加装了座椅和窗帘,拥有优先行驶、优先进站的“特权”外,就和普通公交车没有什么区别了。还由于“特色公交”不能使用爱心卡和学生卡,给一部分乘客造成诸多不便。到了早晚高峰期时间车上照样很拥挤,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座位,乘客并没有感受到提高运行效率和出行的便捷性。这无异于乘飞机出行的旅客手里拿着头等舱票而实际座位却在经济舱一样,服务质量和出行的舒适度已经大打折扣了。
  同更多的昆明市民担忧一样,我们有理由怀疑“特色公交”不过是公交公司涨价的幌子。价格的升降与生产(或服务)成本增减相关。成本增加,价格上涨。成本下降,价格下调,这也是基本规律。事实上,昆明市的“特色公交”只是加装了座椅和窗帘,不要说这是公交车应该必备的服务用具,不能成为涨价的理由。就其实际成本投入而言,也比较小,充其量是个修修补补,难成涨价因素,但“特色公交”票价却陡然翻了一番,叫人如何不觉得这个价涨得太离谱儿?
  “高通胀预期下没有不涨价的道理”,一切涨价都变得“合情合理”,许多商品实际上“被通胀”了。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巧立涨价名目,进而获取较大的利润,正是一些企业逐利的手段。对此,市民也有所预料:“今后‘特色公交’越来越多,普通公交越来越少,公交车就彻底进入2元时代了。”
  公共交通属于社会的公共产品,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从公共产品的价格角度讲,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是其基本属性,这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起定价成本的监管责任,并借以保护社会公众权益。实践证明,缜密的定价成本监管确实是保护社会公众权益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成本的监管,可以发现哪些成本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成本是应该通过公共财政补贴的,哪些是可以通过企业利润合理消化的,使合理定价和调整价格有一个科学基础,让社会公共产品的价格趋于合理,能够使社会公众欣然接受。
  保障公共品价格的稳定是政府的公共责任,而听证就是体现这种责任的基本程序之一。按照规定,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性服务价格等,都应有听证程序。尽管听证制度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权益分配公平问题,但民意的认真倾听与积极吸纳,可以有效保障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平正义。令人无不遗憾的是,昆明市“特色公交”票价上涨,没有进行民意听证,缺少政府对民意的尊重,缺乏求证于民的力量,缺失充分讨论协商的过程,自然不会受到市民的待见。
  看来,以“特色”之名,自恃“特色”玩特权、搞特殊、行特例,“变相涨价”,不得人心,也不高明,根本就行不通,咱还是不玩这个“小儿科”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云鹏
发表于 2011-3-2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畅、安全、服务好,是老百姓基本的要求。搞什么特色?公交要什么特色?它的特色唯有让老百姓出行方便,扯别的都是扯淡。
发表于 2011-3-2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涨价,说便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4-12-28 02:30 , Processed in 0.14598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