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争议的转型
经过4个多月的开发,“百度1.0”终于问世。在最初,百度对自己的定位是像美国Inktomi公司一样,做门户网站的后台搜索技术提供商。当网民在门户网站上使用搜索时,搜索的请求可以被转到百度的服务器,而每个搜索都是收费的。在当时的美国,Inktomi正是靠这种模式而赢利颇丰,是雅虎等门户网站的幕后英雄。百度想做中国的Inktomi,曾提出了“Behind your e-success”的口号,意为“在你成功的背后”。
万事开头难。开发出产品后,李彦宏和徐勇便四处出击,做起了兼职的销售,但并没有什么进展。幸运的是,在投资商的帮助下,在2000年5月,百度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服务费是每年8万美元。
在拥有第一个客户后,百度的道路变得平坦了很多。凭借先进的中文搜索引擎技术,百度陆续拿下了一系列的重量级客户:2000年8月,开始服务搜狐;2000年10月,开始服务新浪;2001年1月,开始服务263;2001年2月,开始服务TOM……
因为研发和销售进行得都很顺利,在2000年9月,仅仅成立9个月时,百度又成功地进行了第二轮融资,获得美国知名风险投资机构DFJ(德丰杰)和IDG(国际数据集团)的1000万美元投资。
2000年年底,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一直被某些人诟病为“泡沫”的网络经济也在一夜间破裂,并且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虽然有大把的美金在手,百度在短期内并不担心生存问题。但李彦宏和徐勇却有一个很大的苦恼:在所在的细分市场,百度已经做到中国第一了,但却并没有实现盈利。原因是,重视内容的门户网站并不看重搜索,百度能收取的费用并不多。而受网络经济衰退的影响,很多客户都提出了降低费用的要求,某知名网站甚至还一再拖欠费用。
很明显,百度需要转型。李彦宏和徐勇进行了两次尝试,借鉴了两家美国公司的业务模式,但都失败了。经过深思熟虑后,李彦宏决定借鉴1998年创办的Overture的商业模式,让自己的搜索引擎直接面对网民,靠竞价排名广告赢利。和现有的模式相比,竞价排名是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李彦宏需要说服董事会。
百度前副总裁梁冬曾在《相信中国》一书里提到李彦宏说服董事会的过程:
刘计平在办公室外看报纸、上网,听到在里面打电话的李彦宏声音陡然高起来。这个下午,给刘计平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那一天,李彦宏的声音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而是显得有些激昂。音调偶尔高上八度并不难,难的是,整整一个下午,一直听他在屋里慷慨陈词,当然,用的是流畅的英文。当时,刘计平并不知道这个电话意味着什么,打完电话的李彦宏推门出来时,又恢复了往日的不瘟不火,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刘计平也就没有在意,直到过了许多天,拿到话费单一看,天啊,怎么会有一个500多元的电话,这时他才再次想起那个越洋电话。事实上,那天,李彦宏并没有说服董事会。但董事会最终答应他尝试一下。无疑,这位在中国的执行者,他的敏锐与执著,让远在美国的投资人更愿意把赌注押在他身上。
实际上,梁冬的叙述还是显得过于平静了。据了解,激动的李彦宏甚至还骂了“脏话”,并摔了手机。徐勇并不同意做竞价排名,董事会的其他成员也站在徐勇这边。李彦宏孤立无援,但他的坚持和态度让董事会感动震惊,并最终同意李彦宏可以试一试。
2001年8月,Baidu.com正式上线。2001年9月20日,Baidu.com开始竞价排名业务:第一天的收入是1.9元,第二天是3元多,第三天超过了10元,第五天超过了2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度的收入始终保持着令人吃惊的增长曲线。李彦宏的“孤注一掷”取得了成功。
徐勇的遗憾
2004 年12月15日,徐勇正式离开了百度。
在百度举行的欢送会上,徐勇表示:“百度是我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非常荣幸能够与百度总裁李彦宏先生以及所有员工一起,将百度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这是让我和所有百度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业。百度目前各项业务均保持着稳健且高速的成长,技术也一直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我对百度的未来充满信心。”
百度正在筹备上市,徐勇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在给全体员工的信中,徐勇写道:我之所以会选择现在离开百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部分原因是因为顺从我始终无法停止下来的创业冲动,去继续创新、创立新的事业。对一个创业者来说,百度五年由小到大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创业轮回,这也催促我快去选择下一次机会。
这似乎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事变动,但一些媒体和专业人士却不这么看。有人分析,徐勇之所以离开,是和李彦宏之间产生矛盾有关。在百度发展初期,李彦宏是董事长兼总裁,负责全局;徐勇是执行副总裁,负责市场;刘建国是副总裁,负责技术,“三驾马车”配合得非常默契。虽然也有争执,但大家还是能够协调一致。2001年,在是否要做竞价排名上,李彦宏和徐勇产生了重大分歧。在李彦宏的坚持下,百度还是选择了竞价排名,并取得了成功。在选择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后,百度的市场和运营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徐勇似乎不太适应这种变化。2002年6月,李彦宏请来了朱洪波,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市场推广及企业软件事业部。2004年1月,李彦宏提拔朱洪波出任百度COO(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整体运营,而徐勇则被调整为CSO(首席策略官)——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比较虚的职位。
2004年1月15日,徐勇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徐勇称,离开百度是自己想尝试新的创业机会,而非公司业绩和个人能力等问题。徐勇认为,没有亲身经历百度IPO的过程是惟一的遗憾,虽然自己也参与了IPO的前期工作,但后面的过程只能到其他的公司去体验。这五年中,在个人事业、财富上的回报让自己很满意,而自己的另一个收获是,个人思想和家庭生活都已经变得更加成熟。
2005年 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报收于122.54美元,远高于27美元的发行价。徐勇接受了李彦宏的邀请,和李彦宏一起,见证了百度的历史时刻。在百度IPO后,徐勇拥有百度7%的股份。随后,徐勇宣布,他将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MBA学习,由一个创业型企业家暂时回归到一个专职的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