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1

[纪实] 徐光启的临终奏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施宣圆
   
    看到《崇祯历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消息,我不禁想起徐光启,想起他在编纂这部大型新历书的日日夜夜,想起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徐光启是崇祯六年十月初七日(1633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的,享年七十二岁。在他逝世前的八九天里,他向崇祯皇帝上了四道奏疏。这四道奏疏说的都是《大统历》修订的事。
   
    明代使用的历法是元代的《大统历》,到了明代,因年久失修,多次发现差错。徐光启曾上疏修订,都遭到保守派的竭力反对,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时代,历法的修订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能乱动的。崇祯二年五月,钦天监推算日食刻数又发生严重差错,皇帝大发雷霆,朝野震惊,徐光启再次上疏参照西方历法,修订《大统历》。终于得到皇帝的批准。七月中旬,徐光启在宣武门内的首善书院拉开了修历的序幕。徐光启是修订《大统历》的主编,在他的领导下,传教士和中方修历人员密切配合,取长补短,经过四年的紧张工作,新历书的修订已近尾声。
   
    修订《大统历》是徐光启晚年的头等大事,在此期间他得到皇帝的厚爱和恩宠,晋升为东阁大学士,主持内阁阁务,位极人臣。但他毕竟是一位科学家,不是政客,对此并不感兴趣,视之如浮云粪土。在他看来,历法与农事最为密切,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他关心的是《大统历》修订。可以说,这部新历书的修订几乎倾注了他晚年的全部心血。
   
    作为修订《大统历》的主编,徐光启不是挂名的,他不仅确定修历的指导思想:“熔彼方(西方)之材质,入《大统》之模型。”而且从观象、测量、计算到编辑、审稿、定稿,他都勤勤恳恳,事必躬亲。可是,就在新历书修订即将结束之时,他却一病不起。他预感到自己的疾病难以治愈,衰龄已至。此时此刻,他“力疾倚榻,犹矻矻捉管了历书。”令他牵肠挂肚的是《大统历》的修订工作需要有人来继承。为了物色可靠的接班人,他经过缜密的考虑,征求了修历人员的意见。最后,确定同为天主教徒的陕西按察使李天经。就在他逝世的前八天,向崇祯皇帝上了《历法修正告成,书器缮治,有待请李天经任历局疏》,说他自崇祯二年七月十四日奉旨督修历法事务以来,因广集众思,博取众长,已经进呈了历书七十四卷,尚有未成历书六十卷,其中三十卷,有的他已经定稿,有的他已经审阅,只要请人抄誊,就可陆续进呈。另外三十卷,修历人员正在修改,请李天经赶快到任,加以润色定稿。
   
    崇祯六年十月初六日,也是徐光启逝世的前一天,弥留之际,他想到修历人员。《大统历》的修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全体修历人员的共同努力,新历书是不可能这样迅速竣工的。他请人代笔,上了《治历已有成模恳祈恩叙疏》,疏中列出修历局人员达二十七人的劳绩,他们是各方面的专家,说他们“勤敏有加,劳瘁堪录”,特别对传教士罗雅谷、汤若望大加表彰,说他们“撰译书表,制造仪器,算测交食躔度,讲教监局官生,数年呕心沥血,几于颖秃唇焦,功应首叙。”建议皇上对他们“论功行赏”。而对自己却说:“臣才识疏庸,滥膺重任。”他想到的是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修历人员,而不是自己。
   
    就在生命行将结束之际,他又猛然想到移交修历局大印和钱粮的事,叫旁人代写《进缴敕印开报钱粮疏》,说钱粮一项,自崇祯二年正月至六年三月,共领户部、礼部、工部送来的钱银八百七十余两,他一一亲自料理,记在账册上,封存在公所里。因为有的仪器还在制作之中,钱项难以计算清楚,等待李天经到任之后才逐件查对奏缴。这笔钱是专给修历用的,经过他的清点,存放于“小金库”。他晚年生活拮据,贫病交缠,但他从来没有动用过“小金库”一分一文。正如他的学生、著名学者张溥所言:“古往今来,廉仁雅博的大臣,很少有人与他相比啊!”
   
    李天经接任后,继承徐光启的未竟之业,于徐光启逝世后不久向崇祯皇帝进呈新编历书,故名《崇祯历书》。徐光启是这部中西合璧的大型历书的主编,他尽心尽责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中国天文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发表于 2010-10-2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干部啊。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 10:56 , Processed in 0.150419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