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人物] 上海世博会: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7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0-07-27 11:11:51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国际在线报道: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在中国馆江苏馆的二楼,有一个江苏传统手工艺名品秀,其中一件名为《灵豹壶》的紫砂茶壶制作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堂。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获奖,并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及大不列颠博物馆、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及国内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江苏宜兴素来以“陶都”驰名中外,是中国目前主要的陶瓷产区之一。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因其产自宜兴,故称宜兴紫砂。今年70多岁的徐秀堂,生于陶业世家。1954年他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闯出了紫砂工艺新路,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徐秀堂介绍说这次送展世博会的紫砂茶壶《灵豹壶》就是一件把雕塑和茶壶很好结合起来的作品。茶壶身上有很多象豹一样的斑点,最难把握的一点是壶上豹子斑点的颜色了。 徐秀堂说:“制作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比如说有时加上去的几个小小的圆点,因为这个泥料温度相差,不是一种烧成温度,所以在选泥料时,要把颜色和烧成温度跟制作原本的茶壶有预期,如果稍有不慎,烧出来就没有理想的效果。红的不会那么红了,稍微过一点就变黑了。色彩效果就不会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紫砂工艺的基本工具就有100多种,每个工艺师的工具又是根据自己的要求亲手制作的。这些技术需要花许多时间下工夫领悟。这在当前浮躁的社会气氛中很难做到。一种沉静的心态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正是紫砂工艺的本质所在。 中国的制陶史已有7000多年,而宜兴陶瓷的发展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尤其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开始,紫砂陶器盛起的600多年来,因茶而生的宜兴紫砂茶壶,将诗文、金石、书画、篆刻艺术与紫砂制作技艺完美结合,具有了实用和艺术鉴赏的双重特征。然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堂先生认为目前紫砂文化不能简单化,而应该更丰厚、更深入。 徐秀堂说:“紫砂应该有本体和主流,紫砂是一个传统的全手工工艺制作,这是它的本体和主流。现在很多人把文化太简单化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琴棋书画,琴是古琴,棋是围棋,书法就是正草隶篆,各个书法的排笔,这方面是深奥的,不是我们简单地用笔画一下,去写一个两个字就是书法家了。” 言语间,我们时刻能感受到徐秀堂先生的大师风范,更能够体会到他流露出来的谦逊态度。他不仅对自己约束很多,对学生也是要求很严。近几十年来,已经培养了一批有创作实力的设计人才和传统工艺制作人员,为宜兴传统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而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紫砂茶壶,如何真正去欣赏品位一把紫砂茶壶,徐大师有着他自己的见解。 徐秀堂说:“茶壶从传统的应该有的名分来讲,适合泡茶是茶壶的第一标准,第二个标准是它的造型,你看了舒服不舒服,紫砂好在它这种材质,这种可塑性,是其它泥料达不到的水准的。所以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来符合审美规律不一样的人的需要。所以,也是考验欣赏茶壶的人的审美标准,你有这种审美欣赏能力,你才能欣赏好的紫砂茶壶。” 从事紫砂制作半个世纪,善于书画、篆刻,又善于茗壶创作设计,人称紫砂工艺史上的一代“全才“的徐秀堂大师说,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有很多事要做,既要把自己的经验积累传授给学生,还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这个时代。
徐秀堂说:“现在觉得年纪越大,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越短。现在自己要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知识,知道的一些工艺过程,把它写下来,把它画下来,把自己思考的一些问题也要提出来。因为现在越来越觉得紫砂有深度,所以我们觉得年纪越大越需要学习,看很多书,再看书也不够。”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8 07:04 , Processed in 0.02919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