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人物] 徐匡迪:“我一直把工程院当成自己的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2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2010年06月12日 08:31:59  来源: 光明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徐匡迪院士正在做演讲(摄影 王琳)


  “8年来,尽管我们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但都是尽心尽力去做的,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2010年6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卸任。回想起他6月7日在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工作报告接近尾声时那番诚挚的话语,在场听众无不动容。
  上海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高教局局长、上海市计委主任、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长……一路走来,虽然工程院院长已成为徐匡迪担任行政工作的最后一站,但无疑,这也是给他带来颇多荣誉和辉煌的一站,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家亲密合作、心情最愉快、备感光荣与责任的一站”。
  谈起刚到工程院工作的情景,徐匡迪的内心至今仍感到温暖。朱光亚院长语重心长地叮嘱他:“工程院的工作,首先要把院士队伍建设好”。宋健院长则对他说:“匡迪同志回家了!”“8年来,我们一班人始终把院士队伍建设、思想库建设和院士之家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徐匡迪深情地说。
  为了维护院士作为最高荣誉性学术称号的良好声誉,以徐匡迪为执行主席的工程院主席团多次在全体院士大会上提请院士高度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加强自律。“我们向新当选的院士发出公开信,明确指出每位院士都是中国人民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只有肩负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特殊责任。”
  多年来与其他单位同在一栋大楼办公所带来的局限,使院士和机关工作人员一直渴望能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地点,而“建设一个温馨的家”也就成了历届工程院领导努力的方向。当初的梦想最终变为了现实:2006年工程院综合楼建成,2007年初工程院机关搬进新楼。“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办公条件、会议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中国工程院新闻办主任王元晶说。当然,类似的可喜变化还有很多:原来的中国工程院只有40人的编制队伍,为了更好地为工程科技界和院士们服务,工程院又争取到30个人员编制;近年来,在承担多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咨询项目的同时,工程院的咨询经费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和相对稳定的保障……
  卸任前,徐匡迪曾表达过还想致力于老本行的想法。据熟悉他的人讲,徐匡迪平时喜欢带着计步器散步,有空的话也写写书法。但无疑,培养年轻的专业人才、出版钢铁冶金专业相关书籍,将是他功遂身退以后的重要安排。本报记者张蕾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8 05:21 , Processed in 0.03279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