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7|回复: 1

[纪实] 乒坛六大名帅徐寅生功绩显赫 蔡振华留下感动瞬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7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体坛网    自容国团1959年第25届世乒赛男单夺冠后,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国乒乓球始终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屹立不倒。辉煌的战绩让国人将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冠军国手们视为偶像,然而,又有多少人都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教练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选取了他们当中的六位佼佼者,希望通过对他们的介绍,来向那些为中国乒乓球作出巨大贡献的“乒乓园丁”们致敬。
  1、傅其芳
  出生于浙江的傅其芳小学时即开始了乒乓球的训练,得过多次地方冠军,后因生活所迫,辗转到达香港,以打球为生,并因此而成名,上世纪50年代初,他就是香港乒坛的一位名将,曾代表香港参加过世乒赛。1953年,为了支持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他毅然回到祖国,成为中国乒乓球队一员,1958年开始担任教练。
  执掌中国男乒期间,傅其芳明确提出: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为此,他制定了独特的训练方法,例如在运动员后面放一块板,为的是不让队员退台,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近台是直拍快攻打法的生命。在他的率领下,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为我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傅其芳又指挥队员用近台快攻制服了日本人的“秘密武器”——弧圈球,首夺斯韦思林杯;之后,傅其芳又率队实现了男子团体“三连冠”和男单“三连冠”,并把原来的弱项男双也带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中国乒乓球也因此而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1968年,在文革期间蒙受不白之冤的他被迫选择了自杀,一代乒坛名帅就此离开了人世,年仅45岁。
  2、徐寅生
  如果从1959年世乒赛算起,到2009年正式退休,中国兵乓球队五十年间参加的所有世界顶级赛事,徐寅生都参加了。如此纪录,唯徐寅生一人做到。从队员到教练,再到乒乓官员,徐寅生可以说经历了中国乒乓球从起步、获胜、辉煌到长盛不衰的漫长、曲折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乒乓球五十多年的奋斗历史。
  1970年,有乒坛“智多星”之称的徐寅生成为继傅其芳之后的国家队第二任总教练,同时主管男队。运动员时期便善于动脑、并提出运用辩证法打球的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指挥才华,最终率领球队在1971年的第31届世乒赛上先后击败了众多强队,时隔六年后再夺斯韦思林杯。两年后,他又指导郗恩庭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徐寅生执教时正值文革期间,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遭到破坏,这期间欧洲乒乓球却有飞速上升,徐寅生率领球队在非常时期率队参加了两届世乒赛,并均有斩获,殊为不易。
  3、李富荣
  第33届世乒赛前,李富荣接替徐寅生,成为国乒第三任总教练,具体负责男队。在他执教期间,经历了从平稳到低谷再到辉煌的曲折历程。
  1979年第35届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遭遇滑铁卢,男队丢掉了除混双外的所有沾男子边项目的冠军,被戏称为输得“只剩下裤衩”。时任总教练的李富荣把自己逼上“绝路”:“下一届不拿冠军,我就自动下台。”而且,面对严峻形势,李富荣没有退缩,而是充满信心地说:“匈牙利用了27年才重新夺得斯韦思林杯,中国男乒肯定用不了那么长时间。”此后两年,中国队卧薪尝胆,以老队员郭跃华、李振恃为骨干,同时挑选了蔡振华、谢赛克、施之皓等一拨新锐,刻苦训练,钻研技术,终于找到了对付欧洲弧圈球的良策。1981年第36届世乒赛,中国男乒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与中国女队共同实现了囊括七杯的辉煌,创造了世乒赛史的一大奇迹。在第36届世乒赛上,中国队收获了全部奖杯和单项银牌,创下世界乒乓球史上的一项纪录,从此真正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对此,李富荣功不可没。
  4、张燮林
  作为运动员,张燮林是中国乒乓球第一个男团、男双和混双世界冠军的获得者。但是张燮林最引以为傲的是作为教练员的生涯,在他担任中国女队教练期间,曾创下世锦赛女团“八连冠”的纪录,另外还有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和9次混双冠军。
  张燮林桃李满天下,葛新爱、曹燕华、童玲、焦志敏、邓亚萍等一代又一代高手,均出自他门下。而作为“乒乓魔术师”的他,更是“百花齐放、打法多样”的倡导者,在他执教时期,中国女队各种打法都有,而且各种打法的队员都能成为世界冠军,不但有曹燕华这样“男子化”风格的直板单面拉打法,也有邓亚萍这种一面怪板长胶一面反胶的独特打法,还有焦志敏、乔红、何智丽这样的横板两面反胶实力型打法以及耿丽娟、陈静的横板生胶快攻打法。而葛新爱、陈子荷、倪夏莲的直板倒板长胶打法和童玲的横板削球打法以及张德英、戴丽丽、高军的直板正胶打法,也都多次登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这也是中国乒坛各种打法争奇斗艳的时期。
  同时,他慧眼识英雄,大胆启用了身高不足1.50米、“没有培养前途”的邓亚萍并培养她成材,可谓是其执教生涯中的最经典的用人。此外他还培养了年龄大成绩不突出但打法独特的葛新爱,也体现了他的胆识。
  5、许绍发
  1983年许绍发接替了李富荣的国乒队总教练位置,率领中国男队继续征战世界乒坛。
  创业难,守业更难。许绍发执教期间,正是欧亚对抗最为激烈的年代,同时亚洲的韩国、朝鲜也对中国队虎视眈眈,中国乒乓球真的“狼来了”。面对欧亚诸强分进合击的新格局和男队后继无人的危机,许绍发开始了新的思索和新的突破,他力排所谓“中国横拍快攻不敌欧洲”的论点,果断地把北京队选手滕毅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和严格训练,最终滕毅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第39届男团决战中立下战功。而每逢大赛他临场指挥运筹帷幄,镇定自若,变阵出奇,用人得当。为了对付处在上升期咄咄逼人的瑞典队,他将削球手陈新华整整隐藏了两年,结果“微笑刺客”在第38届男团中瑞决战中连克对方两员大将,令世界乒坛瞠目。而他的得意门生江嘉良更是连续两届世乒赛称霸男单项目,作为主管教练的许绍发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代价。
  不过,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中国男乒遭遇青黄不接以及瑞典队逐渐成熟的双重压力,1989年第40届世乒赛,中国男乒惨败给瑞典人,斯韦思林杯易手,中国男乒也从此跌入低谷。之后,许绍发引咎辞职,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教练生涯,但多年来仍致力于乒乓球的推广工作,为乒乓球的发展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6、蔡振华
  1989年中国男乒兵败多特蒙德,从此跌入历史低谷。三十出头的蔡振华再也坐不住了,放弃了丰厚薪金和高级公寓,毅然和身怀六甲的妻子一起踏上了回国之路。当上了中国男乒主教练的位置,开始了曲折而坎坷的重振男乒之路。
  根据当时欧洲乒坛群雄林起的严峻形势,蔡振华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男双作为突破口的策略,同时着力培养年轻选手。不久,这一战略性方案取得了成效,先是王涛/吕林先后夺得1991年世乒赛亚军、1992年奥运会冠军和1993年世乒赛冠军,后是刘国梁、孔令辉等一批青年才俊开始崭露头角。同时,马文革、王涛等当打主将也在国际比赛中不断成熟。1995年第43届世乒赛,蔡振华领导下的中国男乒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男团决赛,他大胆启用削球手丁松,终于以力挫不可一世的瑞典队,重夺斯韦思林杯。从此中国男队告别了长达六年的低谷,并开始逐步一统江湖。
  蔡振华最让人佩服的不仅仅是他的业务能力,更有他的敬业精神。1996年奥运会备战前夕,由于劳累过度,蔡振华在运动员时期留下的腰伤复发,需要做手术。做完手术后,医生要求蔡振华长时间卧床休息,并警告他如果休息不好可能导致瘫痪。但蔡振华不顾医生的劝阻,南下扬州亲自率队备战。集训期间,蔡振华忍着剧痛趴在桌子上指导队员训练,那一幕至今让人感动不已。(潘立)
发表于 2010-5-27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乒乓球有功人员。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9 02:04 , Processed in 0.02870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