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1

[动向] 徐小杰: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外交的新方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4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主要是指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双边合作。
  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外交具有突出的地缘政治特色。中亚和里海地区是欧亚大陆的中间带,从19世纪起,这里就是沙俄与大英帝国争夺陆权的重点,被称为“大竞赛”。苏联解体之后,围绕着中亚和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又出现了一场新的“大竞赛”。这是探讨中国与中亚的油
  中国与中亚油气外交的背景
  1991年中亚国家独立以后,首先面临着经济自立问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十分清晰,即以本国油气为基础,通过引进外资开发油气资源;通过油气出口换回硬通货,支持国内经济发展。为此,这些国家在独立之初,均实行了规模较大、程度较高的对外开放。
  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传统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十分紧密,难以改变。但是,他们都期望逐步打破俄罗斯的垄断,开辟新的对外经贸与投资合作关系。因此,中国、伊朗、土耳其成为中亚里海各国极为关注的战略重点。其中,中国是这些国家的第二大邻国,国际地位又日益上升,因此被当做重点开拓的市场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真正战略进入的机会,是1996年哈萨克斯坦对阿克纠宾油气公司的私有化。阿克纠宾项目是较老的油田,中石油获得该项目后,应用了新的勘探思路和技术,使阿克纠宾油田的石油天然气产量迅速增长。以此为基础,中石油修建了肯阿管线等设施。2005年10月,中石油又成功收购了加拿大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和生产规模。2006年,在中哈两国共同努力下,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线建成。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条跨国石油管线。
  土库曼斯坦也是中国所关注的中亚战略资源国。2007年7月,土库曼斯坦首次与中石油签订开发阿姆河右岸“巴格德雷”合同区域产品分成合同,并达成了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此前,土库曼斯坦从未向任何国家开放过陆上的天然气开发,中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同时,在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外交努力下,通过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成功合作,2009年成功建成了中国-中亚天然气跨国管线,这条管线将土、乌、哈、中四国的跨国天然气运输与配套合作紧密结合,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国的合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战略意义。
  特点与难点
  中国与中亚的石油外交,总体上看与中俄油气外交在背景、供需关系和战略认知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具有高层外交的共同特点,但相似性的背后也存在着差异。
  第一,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外交,是国家外交与公司外交成功结合的典范。中哈两国之间,在首脑外交以外,公司层面上的外交也是紧密和有效的。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业务,从上游到下游、从已有项目到新项目开发迅速扩展,形成了在资源国的一体化经营。中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成功,得到了资源国和当地政府及社会的认可。
  第二,天然气外交成为中国与中亚油气外交的亮点。土库曼斯坦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资源大国,同时国内消费水平有限,出口规模和潜力十分巨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市场长期被俄罗斯垄断,土库曼斯坦出口天然气的价格仅为30~40美元/千立方米,而欧洲市场是250美元/千立方米,土库曼斯坦损失了巨大利益。如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建成,并将与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实现对接,其现实战略意义远远超过了中俄天然气合作。
  第三,油气外交战略博弈态势明显。以双边关系带动多边关系,战略博弈复杂,是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外交的另一特征。举例来说,中哈石油合作,涉及中俄之间争夺原苏联南方的石油利益。俄罗斯难以左右哈萨克斯坦上游领域的私有化,但一直极力控制哈石油出口通道。由于中国石油外交的成功运作,中哈石油管线实现建成运营,这确实削弱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虽然各方最终也与俄罗斯取得妥协,但这场战略博弈并未结束。为了保证中哈石油管道的运输供应,中国还必须深入哈萨克斯坦的里海油气开发。参与争夺里海油气利益的,既有俄罗斯,又有西方国家,还要考虑哈萨克斯坦的主权利益。如何通过有效的石油外交,应对竞争压力,平衡战略利益,是一个新问题。
  近几年来,中亚油气资源国政府日益加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并通过修改法律法规、税收,设置新的环保壁垒,收紧对外合作范围、门槛和条款,以限制外国公司的进一步扩张,改变与外国公司的合作模式。现在的形势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不一样。目前,中国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产量已占该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强,进一步的扩张是否会触动对方的政策底线,存有疑虑。这些为中国的中亚油气外交带来了难度。
  此外,随着中国在中亚资源国投资合作规模的扩大、程度的加深,上游资产和油气管道的运营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除中央政府外,管道沿线的地方政府也希望共享跨国油气运输带来的巨大利益。此外,中亚国家都还受到诸多非传统不安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时可能对我国在中亚的油气资产造成威胁,也为我国的境外资产安全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威胁。
  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竞争将日益激烈。这种竞争还将由陆上转入里海海域。而由于边界争议、开发技术难度和国际财团等原因,里海领域油气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国、周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多方利益相互交织,也为油气博弈增加了难度。
  方向
  方向之一,是要正确处理消费国对资源国应尽的责任。目前,外国油气公司的经营战略已触及资源国的新安全底线。这一状况提醒消费国,必须在双赢互利以外,向资源国解释进一步合作的战略意义,强调消费国应尽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忧虑。针对公司社会风险的增大,石油公司也需要在项目的建设和运作阶段,以实际行动贯彻“公司公民”的责任。
  方向之二,中亚里海的油气外交必须统一规划。目前,美国对中亚地区实行的是统一的能源外交,为此专门有中亚-里海特命全权大使,充当美国在该地区的总协调人;俄罗斯也设立了里海特使;欧盟也有中亚大使。现在中国在中亚的外交没有显示出统一性,也比较局限于国别层面和双边关系。双边外交、多边外交和多元外交应当是一个整体,通过双边外交促成的多边合作在短期内可能是成功的,但长期来看,任何一方所出现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方,影响到整个多边合作。这是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见,未来我国对于中亚事务(包括油气合作)需要统一协调,结合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由一个中亚特使来协调整个中亚地区的外交活动。
  目前,中国与中亚资源国的合作既是一个消费大国与多个资源国的合作(即一对多的有利格局),同时也面临诸多其他消费大国(如美国与欧盟)的竞争。为了提高外交的有效性,中国也必须统一中亚外交规划。
  方向之三,中国与中亚油气外交需要一个平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虽然成功了,但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因此,需要考虑从外交上构造该管道的安全机制,并不断推动这一安全机制向更高层次的合作迈进。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上海合作组织在反恐与经济合作“两个轮子”上的作用。但上合组织成立以来,主要定位和功能一直是反恐与安全。普京曾经提出“石油俱乐部”的设想,但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响应。究竟如何构建新的框架,需要研究。从现在看,中国-中亚油气或能源合作的平台可能是一个论坛,可能是一个新的跨政府间协议,也可能是能源宪章的延伸,或相对独立的四国能源合作俱乐部。(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
发表于 2010-5-24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换回电有、气。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9 01:26 , Processed in 0.031968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