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对话] 徐聚一:主角不是我,而是当代艺术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6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桥头堡。”

“今日美术馆此时开始,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堂。希望以后,新的中国美术馆里真有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堂,我相信这一天肯定会来到。”——徐聚一语

1月30日,北京今日美术馆,“‘徐聚一摄影’——当代艺术家写真展”开展,展出的50位当代艺术家100幅写真,几乎囊括所有重要的当代艺术家。

与一般摄影展不同的是,这些图片超越“专业”摄影局限,任意捕捉,随心抓拍,同时,艺术家们都在自己被展的其中一张照片上添画,留下了各自独有的艺术符号。

徐聚一是桐乡人,他学国画,习书法,善篆刻,却在不惑之年闯京城,转做艺评人,终以《艺术跟踪》杂志名闻当代艺术圈。5年来,他因主编《艺术跟踪》,持续跟踪拍摄中国当代艺术家,留存数十万张图片。

“当代艺术家写真展”开展次日,本报记者连线身在北京的徐聚一,与他对话,谈展览,谈当代艺术,谈嘉兴。

【谈展览】镜头表现当代艺术家内心力量

记者:能不能先谈谈这次展览的概况?

徐聚一:一年多前,今日美术馆——中国第一家政府批准的民营公益性美术馆,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当代艺术展都在这个美术馆展览——馆长提出,我有不少当代艺术家的照片,能不能做个展。我觉得只是图片没啥意思,就想可以邀请艺术家在我拍他们的照片上,添加他们个人的风格或是艺术符号。结果规模越弄越大,每幅图片规格达到1.85m×1.3m。

记者:照片加艺术家添画,是否你的创新?

徐聚一:在照片上画点画什么的,以前就有,但是专门作为一个展览,据我所知是没有的。以前香港有个画家,他邀请国画家在他拍的风景照上画上鸟什么的,这跟我们截然不同,我们图片上画的,是艺术家本人的个性符号。

记者:或者可以说照片和画在一起,更贴近展览名中的“写真”这个词。为什么起名为“写真展”?

徐聚一:有人提出写真展这个词不够严肃,我认为“写真”两个字首先很有当下的味道,若是主流的用肖像展倒还合适,用在当代艺术家身上有点不太合适。这个展览,你在看见艺术家的同时,也看见了他的画,写真也涵盖了这么一个意义在里面。

记者:你追踪当代艺术家几年?

徐聚一:展览我准备一年多,跟踪5年,跟了80多位艺术家,2000多G容量、几十万张照片,挑选是很大的工程。

记者:挑选图片的标准是什么?

徐聚一:我有个整体的选择,因为在展览的同时,出版500多页的图录。这也将是一份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图像资料。图录中的每个艺术家,我先打个小样,让艺术家再挑。许多艺术家认为这是我的作品,我觉得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跟我不一定能合拍,我希望我们两个人是能合拍起来的。

我为什么挑这张而不挑那张,标准很严,不要太流俗。我的照片跟他们的艺术,他们的画,他们的作品相呼应。时尚的、新闻味的,或者过于影楼的、商业的,我都不要。我要我的风采,个性是另一种说法,我说那是挖掘艺术家内心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他们身上独有的,一个有独立自由思想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力量。这样的内心力量,不是摆个POSE,做个样子,拍个照片就能出来的。假如你不了解他的艺术,不了解他的生活与他的内心世界,不跟他熟悉,偶然去打个灯光拍一次是不可能成功的。

记者:作为主编,你为什么亲自拍摄?

徐聚一:2005年初,《艺术跟踪》创办。最初我是为了杂志跟踪艺术家。他们的画室,我可能一个月就要去几次。一般摄影师跟艺术家不可能有那么亲密的关系,他们要么诚惶诚恐,像个追星族;要么过分按照自己的套路来。他们拍摄的不是艺术家本质的东西,无法反映艺术家的内心力量。

记者:你在拍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感觉你的镜头在侵犯他们?

徐聚一:我几乎是从排斥摄影的一个角度来拍摄。我去拍照,从来不作要求,顺其自然,随处可拍。他们不会感觉到镜头的存在,会流露出很真切的东西。我用镜头跟他们交谈。

这个展览不是我刻意的,是展览馆方面邀请的,我也没想到第一个个展是摄影展,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摄影师,我意不在摄影。我给自己定位为综合性的艺术家。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9 16:34 , Processed in 0.03807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