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评论] 徐佳蓉:中国不可过早紧缩财政政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徐佳蓉:中国不可过早紧缩财政政策

2009年11月03日07:44 来源:

  各国刺激计划对于经济复苏起到了推动作用。就G20国家平均而言,在2009年财政刺激计划的实施推动GDP增长1.2-4.7个百分点,在2010年推动增长0.1-1.0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财政刺激计划对于GDP增长的推动作用,在2009年与2010年平均为0.7-2.7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国家为0.6-2.9个百分点。目前看,危机已经得到很大的缓解,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是否还要继续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债务高企与利率上行是财政面临的短期压力。危机后的财政政策主要面对两个难题。一方面,刺激计划加大了财政赤字,提高了债务的规模。同时,也带来了长期利率水平上升的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冲击。两者的共同结果是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提高。这样的财政水平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以G20国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观察,在2007年平均财政赤字占比1.0%,其中发达经济体平均赤字为1.98%,新兴经济体盈余占比0.2%,到2008年,分别为平均赤字2.8%、发达经济体赤字4.2%与新兴经济体赤字0.4%。分别提高1.8、2.2与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09年赤字占比将达到8%、9.8%与4.8%。之后逐步下降,到2014年为3.4%、4.4%与1.8%。

  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2007年G20平均为62.8%,其中发达经济体比重为77.7%。到2008年平均为65.9%、发达经济体为83.4%,分别提高了3.1、5.7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分别为75.6%、97.7%。由于危机后的人口老龄化影响,到2014年国债占GDP的比重还将保持在84.6%、114.1%的水平上。

  就利率水平而言,一方面,国债收益率有可能随着发行规模提高而上升。影响长期实际利率水平,由此带来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许多发达经济体今年国债收益曲线上行,反映了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归、通胀的预期以及投资者对于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担心。

  另一方面,某些经济体的主权债券CDS利差提高,反映出市场对于财政可偿付能力的担忧。美国的CDS利差从2008年的6月到2009年2月上升了100个基点。同期,澳大利亚、希腊、冰岛等国家的利差上升超过了150个基点。

  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成本是中长期压力。随着全球老龄人口增加,老龄负担率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影响财政收支的重要因素。

  以欧盟25个国家为例,在2005年到2050年之间老龄负担率带来医疗与养老开支的压力。欧盟25国国家养老开支增加2.3个百分点。就单个国家而言,老龄化带来的相关财政开支占GDP的比重,在2005年到2050年之间,美国增加2.9个百分点,日本增加3.1个百分点,德国增加3个百分点。其中,医疗开支方面,美国、日本与德国分别增加0.2、1.1与0.4个百分点,养老开支分别增加1.8、0.6与1.7个百分点。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老龄人口增加,在2050年前养老负担(超过65岁)增加3倍,韩国的增长速度最快,相关财政开支占GDP的比重将增加13.4个百分点。但是中国也存在压力。

  与危机成本相比较,老龄化带来的相关财政开支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G20经济体中,老龄化成本平均是危机成本的11倍,其中,美国为8倍,日本为22倍,德国为10倍,韩国为3倍。危机成本与老龄化的共同结果是推高财政赤字与国债占GDP比重,带来财政的不可持续性。因此,需要进行基于中长期的政策调整。

  危机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假如没有进一步的财政行动,发达经济体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将在2008-2014年期间从75%上升到115%。当前政策的问题,是将财政拉回到正常状态。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财政面临着挑战,需要在未来20年中,将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降低到60%以下,其中,必须将基本平衡从2010年赤字规模占GDP的3.5%,调整到2020年的盈余占GDP的4.5%,然后在下一个10年中将其保持在这个水平上,与此同时,还需应对来自医疗与养老支出的压力。

  确保财政偿付能力的中期框架有这样几个要点,首先,财政刺激计划与当前的经济压力相一致。其次,刺激计划放置在中期框架下进行,一旦经济条件好转,需要有适当的安排监督与退出的进程。再次,加强结构改革。比如,改革退休年龄,以及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在应对老龄化开支与不可持续的人口冲击的过程中,需建立稳定的清晰的制度安排。

  由于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不可过早紧缩财政政策。在30年代,财政政策在美国过早地收回,破坏了复苏的进程。这意味着,由于复苏的速度与财政刺激的空间在国别之间存在差异,财政政策是否进一步的扩张由此决定。

  但是,推迟财政调整并不意味着无所行动。首先,政府明确行动规划,确保财政可支付能力。让市场确信财政具有复苏能力。其次,可以实施一些对于市场需求并没有太大影响的措施,如加强财政透明度。□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徐佳蓉

【作者:徐佳蓉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谢萍)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0 04:30 , Processed in 0.025661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