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1991年,《闽北报》头版头条以《徐承元家庭机械化农场效益好》为题,报道了建阳县小湖乡马坑村退伍军人徐承元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自筹资金创办了闽北第一个家庭机械化农场,当年产粮5.1万公斤、卖粮4.57万公斤,成为建阳县售粮冠军的消息。
20年来,徐承元的家庭农场已累计产粮2700吨,交售商品粮2500吨以上。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全国劳模、省劳模,并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九、十、十一届人大代表,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闽北农民的先进典型。
心愿---让全村乡亲们都富裕
让全村乡亲们都富裕起来,是徐承元的一大心愿。创办了家庭机械农场后,他有了一定的实力,拥有了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抽水机等设备。每逢“双抢”大忙时节,看到一些体弱、家庭缺乏劳动力的村民来不及抢收抢种,他总是主动帮助他们代耕代割。村民童技汉承包12亩水田,由于两个孩子在外地读中学、劳力少,徐承元就主动承担起帮他耕田的工作,而且分文未取。由于他乐于助人,乡亲们对他都很信任。
1997年,在大伙的一致推举下,徐承元当上了村主任。那几年,他和大伙一道上山种果造林,搞农业结构调整。经过几年不懈奋斗,全村共种上良种杨梅1200亩,锥栗300亩,脐橙100亩,巨峰葡萄150亩,毛竹2000亩。刚开始推广巨峰葡萄时,村民不敢投资,徐承元就以个人名义,承包了150亩农地种葡萄。他对村民说:“如果葡萄丰收了,全算你们的,如果亏本了,就由我承担。”而今,承包这片葡萄的40多户果农,每户平均年收入都超万元以上。
如今,通过产业结构合理调整,马坑村农民年均收入已由10年前1300元激增到6000元以上,全村八成以上农民都陆续盖了新房。为壮大村集体经济,10多年来,徐承元还先后筹资100余万元,投入水电建设,使村集体每年都有十余万元收入。
意外---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么多年来,最让徐承元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而且一干就是三届。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徐承元总希望自己能为农民多办实事。针对农村税费高、农民负担重问题,他先后到建阳、建瓯、武夷山等地调研,发现林农造林后,出售的木材每立方米纯收入不足30元,造一亩林卖不到200元。在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就慎重提出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的建议,很快被大会采纳。
身处基层,徐承元深深地感到,必须与农民同呼吸同命运。在与农民交谈中,不少农民向他反映农村意外伤害保险死亡理赔过低,农村与城市标准相差近3倍的问题。于是,自2004年起,他连续四年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同命不同价”的问题,终于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重视。2007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还专门请他到北京参加该问题的座谈会。
抚今追夕,徐承元充满信心。他说,国家刚刚批准在小湖镇建立国家级狩猎区,只要抓住这一机遇,马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本篇文章来源于厦门热线 原文链接:http://xmwww.com/news/fjxw/492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