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回归徐氏
搜索
查看: 620|回复: 5

[纪实] 社区书记徐秀香心系百姓一片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徐氏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回归徐氏

×
 居民的难事就是社区的事, 就是我个人的事,不管是背着、扛着,也要把问题解决了。再苦再累无所谓,老百姓的信任是我最大的欣慰。

                                                                                                           ——徐秀香

     为赵钱孙李的困难担忧

    为家长里短的琐事操心

    为困难群众的利益奔波

    心里装着老百姓

    唯独没有她自己的“小巷总理”

 

心系百姓一片天

——记望花区创业园区古城社区书记徐秀香

 

 

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小巷总理”徐秀香 。(孙守斌 摄)

 

    在望花区创业园区古城社区,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个头不高、穿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忘我工作的身影。动迁上楼、住房就业一类的大事,百姓找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琐碎的小事百姓也找她。总之,只要她一出马,再难再险的事儿,也要想方设法给老百姓答对得乐乐和和心平气顺的。

    她,就是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创业园区古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秀香。在很多人看来,也许社区书记算不上什么官,但在古城社区老百姓心目中,徐书记就是他们头顶这片天的“父母官”。

 

干就要干好,得让老百姓认可我

 

    古城社区的前身叫窑地社区。窑地社区是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地区,三分之二的住宅是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棚户。辖区内有居民4727户,人口11700人。棚改前,这个地区群众素质低,工作环境差,矛盾纠纷多,谁也不爱来这工作,想躲远点还来不及呢。

    2000年8月社区公开招聘社区书记、调解委员会主任,40岁的徐秀香通过竞聘上岗了。当时,不少居民都以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她:“看她年纪轻轻的,能把工作干好吗?”

    看透了居民心思的徐秀香,惯有的较真劲头立马上来了,她心想:你们不信任我不要紧,我偏要干出点名堂给大家看看,一定要让大家认可我接纳我,不然今后咋整?正是凭着这股劲头,徐秀香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为百姓服务之中去。没想到,其后的实践证明,如此的抉择,竟成全了古城社区的百姓,也成就了徐秀香本人。

    2005年,这个房屋状况复杂、产权情况复杂、成员结构复杂的老棚户区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被彻底拆迁。在棚改拆迁工作中,徐秀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她带领社区干部起早贪黑顶着炎炎烈日工作在棚改第一线,向广大居民宣传、讲解棚改政策,做群众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搬迁户动员工作。特别是在8•13洪水中,她带领社区干部做好群众救灾工作,每天下班先为住校灾民送水送饭。哪里有情况、有困难、有问题,她就到哪里,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她积极为搬迁户联系租房,为残疾户联系周转房,并且协助区下派工作组做问题户、钉子户工作,让群众了解政策,慢慢消化政策,到最后领会理解政策。通过反复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使30多个钉子户由被动抗衡到主动配合签协议搬家。

    在棚改拆迁的3个多月中,徐秀香两次发烧,嗓子发炎说话困难,但她吃点药挺着坚持上班。

    随着棚改工作的深入,面对频频不断的房产纠纷问题,她积极对待,从不推诿。窑地二委六组刑释解教人员霍文国在服刑20年后回到该社区居住,他的父亲、哥哥相继去世,给他留下一处公房,拖欠房租加房款已达5000多元。霍文国无力支付动迁费用,因此心里一直有抵触情绪,他准备了一个液化气罐,两桶汽油,扬言如果困难得不到解决就与大家同归于尽。徐秀香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一方面天天到他家做工作,和他谈心,帮助化解思想顾虑,并抓住市有关部门领导到窑地棚户区检查拆迁工作的机会,向上级反映情况。最终,霍文国的困难及时得到了解决,防止了矛盾激化。

    安秀云是窑地二委四组居民,2006年10月,安秀云将住宅卖给本地居民曲丹,双方当时协议卖房人住到拆迁之日。该住宅属于一次性动迁,正常拆迁应在2007年10月以后,可是当年3月,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大配套”工程用地,这个地方由一次动迁改为二次动迁。结果买卖双方为了争租房款僵持不下,最后闹到宁可不要此款,黑道白道也要见高低的局面。徐秀香了解这一情况后,就积极做调解工作,讲明利害关系。徐秀香说,不能因为你们的纠纷拖延搬家,而影响“大配套”工程的施工。经过半个多月耐心调解,终于将事情圆满解决,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棚改中,徐秀香先后调解了一委六组王者新和祝华两房一照纠纷,一委三组张秀英与郑亚琴相邻房差面积纠纷及侯庆海哥俩房产纠纷等疑难问题20多件,为窑地社区平稳拆迁做出了贡献。

    社区工作就像破裤子缠腿,千头万绪,但“不管多难的事,一件件,就像捋线头似的都得一一解决”。这就是徐秀香的工作态度。

    8年来,徐秀香风里来雨里去,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岗位上。看她那拼命的劲儿,有好心人不解地劝她:社区的事都是“鸡毛蒜皮”,你挣多少钱,管那么多事?徐秀香淡然一笑回答:“既然干了,就得干好,得让老百姓认可我的工作。”

    正像社区居民韩凤云大娘说的:“徐书记把群众的思想工作都做到家了,咱们居民一有事,谁去都不行,就徐书记好使。”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民事小,不早处理就会酿成大事

 

    干工作光有股拼劲不行,还得讲究方式和方法。尤其对古城子这个有一万多人口、情况复杂的大社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起初,徐秀香主抓的调解委员会只有7个人。一段时间运作以后,徐秀香心想,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织的能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把居民调解工作做好,确保社区稳定和谐,就必须发动更广大的群众参与。于是,2008年,徐秀香经过一番酝酿,决定把调解委员会扩编,完善组织机构,增补委员。在社区设立居民调解小组,吸收一些具有一定调解和组织能力、乐于奉献、有热心肠的居民加入到调解委员会中来。他们以楼院为单位,一个楼增加3个人,成立居民调解小组。小事调解员就搞定了;大事再由社区解决。这样,调解委员会实际上就由7人一下子增加到了196人。

    不仅如此,社区还建立了三级治安网络,调解委员会、居民调解小组、治安巡逻队。

    人多力量大。随着调解队伍的扩大,组织机构的健全,调解工作实实在在做到了最基层,实现了小毛病不出楼院、大毛病不出社区,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经过多年的调解实践,徐秀香意识到:和谐是稳定的前提。居民素质提高了,邻里和睦相处,纠纷、矛盾自然就少了。2008年初,徐秀香组织居民在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家乡变化我变化、我为家乡做点啥”、文明楼院评比活动以及感恩教育座谈会、四德教育报告会等。通过教育、评比,用身边人讲身边的事,让居民知道了文明家庭怎么建,文明居民怎么做,引导居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当文明市民。

    徐秀香说:“别看居民的事小,如果不及早处理或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治安、刑事案件,不仅会伤了邻里间的和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么多年,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社区没有一件民转刑案件。”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2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出了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09-5-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徐焕友 于 2009-5-28 14:05 发表 做出了榜样、、、

 

 

是骄傲,也是悲哀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瑰宝徐氏文化的联谊平台 ( 粤ICP备12026633号-3 )

GMT+8, 2025-1-11 00:40 , Processed in 0.034748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